分享

经方医案

 nqj0108 2018-06-21


经方医案


 背部发热案

  许某,年可四十,夜卧常觉背部灼热难忍,早起痰涕俱带血丝,咽干不适。小便黄。五更起解大便,溏而易下。据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与小柴胡加石膏、葛根;便溏者,太阴虚寒也,更加干姜15g。取药后,疑石膏为煅者,故弃而未用,但用余药煎服之。一剂知,数剂则病已。少阳、厥阴病,每多寒热互呈,于此可见。

  面肌痉挛案一

  王某,男,年可五十。自云从十余年前一次外感发热后遗留下面肌痉挛之证,每于劳累、紧张后左眼睑及周围面肌抽动。余思此乃元气虚损,气血不足以养分血之证。真武汤下条文中曾有『筋惕肉瞤』之症,故以附子理中加芍药主之。初服之,未见大效。服药约十余剂后停药。年余之后,渠妻告余其证大减云云。

  面肌痉挛案二

  盖某,男,44岁,因近日工作劳累,自觉口角时有抽动,遂疑为中风之兆,乃求诊于余。余笑曰:『勿虑也,此非中风,乃面肌痉挛尔。』面部乃阳明胃经之分部,思虑劳累则伤脾胃之气,分肉失养,故而瞤动也。与附子理中,五剂而愈。

  胃痛案一

  王某,女,时年四十余,父亲同事也。素患胃痛症,经中国医大确诊为疣状胃炎。由于一直担心会恶变,故多年来一直四处求医问药。01年时来省中医求诊,时某师开了许多清热消炎、抗HP的中药,服后未见好转。02年夏,我即将赴穗读研,彼思盍令小子试之乎。因观其人舌脉皆有寒象,且性多犹疑,此太阴人兼柴胡证也,疏理中汤合四逆散与之。03年寒假归家复见之,言服药月余,疼痛几无。乃令再服原方一月,以资巩固。至今十余年,多次相见,其胃痛均未再发。

  纳差案

  马某,男,约二十六七,体瘦,纳少。2016年以来辞职在家,平素好网游。其母因其饮食少进而忧,求予授方。时读蔡长福先生书,彼谓纳差之人,多是外感未解,予颇以为然,因与柴胡桂枝汤加干姜、白术。服后饮食颇进,饭量大增,唯熬夜上网之习不改,其效未能持久。蔡先生所论,虽不尽合经义,然亦有可采处。

  肩漏风案

  唐某,男,年近四十,患肩背痛、恶风寒,下肢多汗,舌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浮缓,与桂枝汤加黄芪、附子,约进二十余剂而愈。

  头痛案一

  某王姓老妪,患右后部头痛,恶风、无汗,颈项微强,舌青、有齿痕,苔薄白而水滑,脉沉弱,左尺尤甚,与麻黄附子细辛汤,数剂而解。

  咳嗽案

  姜某,男,二十余,患咳嗽,晨起重,咳唾黄痰,口干,吸气短,心下痞,乏力,小便偏黄,舌暗红,苔腻而有剥脱,脉浮弦细,此当与厚朴麻黄汤加人参。其故者,厚朴麻黄汤与小青汤证相类,然其方内有厚朴、石膏、淮小麦,此其异也。此人咳唾黄痰、口干、小便黄、舌红,偏有热象,故加石膏;吸气短者,胸闷之互辞,痰饮阻隔也,故加厚朴;心下痞、乏力,中虚也,故加人参;口干、舌红、苔剥,不足于液也,故加小麦。

  二诊诸症减,但晨起饮水易吐,仍有心下痞,按之痛,此心下有水饮也,转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而愈。

  肩臂腰背痛案

  辛女,年可三十,2008年4月24日初诊。患肩臂腰背痛案,畏寒,少汗,头晕,胃脘不适,纳差,便秘,舌淡青而胖,有齿痕,苔白厚,脉左浮弱,右微细。此少阴阳虚人也,畏寒、无汗、身痛,固宜麻附辛汤主之;头晕而舌胖,岂非水饮所作乎?与麻附辛合真武汤方。

  十剂后来诊,彼云服药后疼痛加重,复又逐渐减轻;头部亦时有疼痛,忽左忽右,其痛沿太阳经向下传导至后背而止。此经络欲通之佳兆也,更进前方。

  5月10日复诊,腰背痛已愈,唯余项强,更以前方加减进退而愈。

  观其经络传导之象,其谁云经络为虚诞哉?

  胸痹案一

  周氏妪,父亲医院周会计妻也,时年六十余。2000年岁初,患胸痛,欲得以手按之,查心电亦无异常。忆其舌色偏暗、苔厚腻,得非《金匮》所云之『肝著』乎?经云:『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旋复花汤主之。』然苔腻舌暗者,恐痰瘀互结作痛,试以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旋覆花汤与之。值药肆中无茜草,姑以泽兰代之。数剂后,痛若失。其后逢人即道:本院诸医莫知病源,不意小子知所由也。

  膝关节痛案

  王某,男,六旬,患膝关节疼痛,局部略有热感,记不清关节是否有肿大,舌脉均偏寒象,与桂枝芍药知母汤。服若干剂后,疼痛加重,彼人恐药不对症而停服,然数日后疼痛竟得大减。

  关于知母,后人多谓此证寒热错杂,以之清热。唯考《本经》谓知母主『肢体浮肿、下水』,《金匮》本证云『身体尩羸,脚肿如脱』,可见知母在此处是用来消除肿胀的。

  注意此处所说的『脚』不是现在的意思,而是指小腿。『脱』,《玉篇》上的解释是『肉去骨』。那么『脚肿如脱』的意思即是说,这个患者全身羸瘦,但小腿非常肿大,以致完全看不到腿骨的外形。有的书上写『足部肿大,麻木不仁,就好像脱离了自己的身体』,恐是望文生训。

  黄疸案

  王女,年近五十,患黄疸性肝炎,身目发黄,小便黄,大便先硬后溏,胁肋部无不适感,舌质胖、色淡青、有齿痕,右脉弦,右寸关浮、尺部稍沉。此症为阴黄,与茵陈术附汤合四逆汤,服之若干剂,黄疸退尽。后因农忙停药,黄疸复发,未竟全功,殊为可惜。

  面黄案

  隋女,年龄不详,眼周青黑,面色暗黄,右胁偶有微痛,口苦,眼目干涩,不欲饮,大便频而溏泻;双腿静脉曲张,右腿有游走性疼痛,右踝部青瘀,有腰椎骨折史;舌淡红、心青、少苔、有裂纹,质润,脉细涩。与茵陈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治之。

  其中四逆汤、茯苓、泽泻、白术,温阳利湿而止泻;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养血;加茵陈者,欲以之退黄也。此症非肝炎所致,乃阳虚夹瘀、失于荣养也。右胁痛、口苦不明显,故当时未用柴胡剂。服了约十剂,面色有所改观。

  这是08年的医案,现在想来用药是不尽合理的。茵陈是多余的,因为茵陈所治之黄疸,与血虚或血瘀性的发黄是不相干的。

  凡身发黄,多与血分有关。比如阳黄之茵陈蒿汤证,虽以湿热为主,然必兼瘀,如《论》云:『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又如黑疸:『身尽黄、额上黑,大便必黑,硝石矾石散主之。』大便黑者,潜血也,亦瘀血之明征。又如萎黄之小建中汤证,血不足也。故发黄多不离血分,唯虚实有异也。

  此案是厥阴人挟瘀血,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四逆汤合抵当汤,这是较为激进的方案;若欲缓图,可以考虑用四逆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三方合用,或配合大黄蟅虫丸(《金匮》有云:『两目黯黑,大黄蟅虫丸主之』)。总之,当依病人的虚实,选用缓急合宜的方案。

  排卵期出血案

  杜女,年约三十,每月排卵期都有少量出血,色暗,其人体质颇为结实,小腹冷,下颏常患痤疮,脉有力,舌暗、质坚实、苔稍厚,此少阴人也,与吴佩衡止血方加减,服月余,经间期未出血,痤疮亦减轻。当续服以巩固之。

  崩漏案一

  邹女,年二十余,患漏下二十几日,小腹坠胀,舌淡白胖嫩,脉数无力兼带滑象。此温经汤证也,如《金匮》云:『病下血数十日不止……少腹里急,腹满……当以温经汤主之。』今之小腹坠胀,即经之少腹里急、腹满也,与之即愈。若系大量血崩或漏症无少腹里急者,用之恐未必有验。

  五更泄案

  刘老太,患五更泄泻,与大剂附子理中汤加肉桂、补骨脂而愈。

  头痛案二

  卢某,男,年四十余。饮酒后骑摩托车,复以卧时汗出当风,次日即患头痛。其痛在巅顶偏左,乏力,纳差,饮少,大便松软,无表证,左脉浮细、右细弱,与乌梅丸原方,愈。

  乌梅丸所以治巔项痛者,以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又巅顶之上唯风气可到。乌梅丸中干姜、细辛、附子、桂枝、当归,皆治风寒头痛之要药,故得效也。

  胁痛案一

  刘女士,年约五十,我院之妇产科医师也,患卵巢癌,双侧卵巢已切除多年。08年3月中旬,患胁痛,小便黄,脉弦细,舌青紫、胖大、有裂纹、苔剥。我语彼云:此厥阴病也。彼问曰:何为厥阴病?谓绝症耶?答:非也,乃精血不足是也。此柴胡证之阴证者,宜柴胡桂枝干姜汤;舌体裂纹者,当参乌梅丸意,加入人参、当归以补之。兹拟方如下:

  柴胡20,桂枝30,干姜45,黄芩5,炙甘草30,黑附片60,当归30,白人参10。

  当时院中无黄附片,否则用20克足矣。不数剂,胁痛即除。先后共服10剂,一切良好。

  脚挛急案

  张翁,七旬余,宽甸人,退休前业教师,张院长老父也。值其老伴患糖尿病眼底病来就诊,彼亦以苦脚挛急(俗谓腿抽筋),服钙剂无效,求授一方。此芍药甘草汤证也,然舌暗者,具少阴之象,乃疏芍药甘草附子汤加砂仁与之,服后即愈,翁亦叹服经方之效也。

  膏淋案

  唐某,男,约四旬。患小便黄,时呈乳白色,未知系乳糜尿抑或前列腺炎所引起者。腰痛,乏力,下肢冷,饮水少,多饮则恶心,舌淡红、心青紫、有齿痕、苔薄白。

  尿中有膏脂者,下元不固也,观其腰痛、乏力、肢冷可知,此亦小便不利之属,当与肾气丸,更加肾四味以助之。

  服后淋浊减,唯大便转溏,此其人脾胃弱,不耐生地黄也。去生地,用熟地,更加干姜、人参与之,愈。

  血尿案

  李翁,患膀胱结石,今因劳累后诱发血尿,诊舌淡白而胖大,脉弦缓有力,此少阴阳虚人也,与真武汤加肉桂,其中黑附片用100克,以无黄附片故也。

  复诊,血尿止,排尿有痛感,此或结石下行所致,仍宜前方续服。该翁此后再未来,盖乡人无明显病痛则不欲花钱吃药也。

  身痛案

  周女,年五十余,患消渴多年。或谓消渴病当久服六味地黄丸,彼依之而行。今以身寒痛(肩背、下肢为主)来诊,其症口微渴、饮少,大便松软,脉细弱而缓。《伤寒》少阴篇云:『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附子汤主之。』此正其证也。为疏附子汤加干姜、肉桂与之,并以阳虚人勿滥用六味丸为嘱。录附子汤方常用量:

  党参30,茯苓45,白芍45,白术60,干姜60-90,黄附片30-60(单包,先煮),肉桂20。

  紫苏丹皮地黄汤案

  黄元御先生有紫苏丹皮地黄汤,用治瘾疹(荨麻疹)、癞风之疾。其方为:

  苏叶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地黄三钱。(若不得汗者,可重用浮萍以发之)

  歌曰:紫苏丹皮地黄汤,浮萍甘草芍药姜。

  此方看似平常,然实有卓效。老父患皮肤顽疾,瘙痒殊甚,服此方后皮损瘙痒均大为减轻。后有朋友之父亦苦肤痒,与之而愈。

  非但如是,此方尚有通便之功,顽固便秘服之亦得畅下,一二日一行,且非如用大黄之溏泻。如此轻剂竟有惊人之效,实出人意表。

  眩晕案

  乡人每喜以脉试医。

  08年3月某日下午,某王姓女来诊,年五十所,询其所苦亦不言,唯伸腕示曰:中医把脉,何必多问?姑试为诊之。观其面色黎黑带肿,双脉沉细,舌淡白、胖大、有齿痕,想此人血行不畅,必患心脏衰弱也。即曰:汝病心脏也。彼闻之而喜,乃陈所苦曰:心悸、怔忡,眩晕,恶心,吐白痰,偶挟黑痰,口干饮少,小腹胀、时伴刺痛,尿频量少,乏力。

  此少阴人真武汤证也。《论》云:『心下悸,头眩……真武汤主之。』又云:『腹痛,小便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与此患情形若合符节。盖面黑而肿,水色也;心悸者,水气上凌也;眩晕者,水饮作眩也;恶心、吐黑白痰者,痰饮内蕴也;口干饮少、小便不利者,气不化水也;小腹胀痛者,寒在下焦也。

  径投真武汤加桂枝,诸症大减。此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需多服一段时间才好。

  嗳气案

  于女,苦嗳气,心下痞,心烦,二便如常,脉细弱,舌暗红略带青色、有裂纹,舌体两边腻苔、余处剥脱。与旋覆花汤,嗳气缓解,唯觉右胁胀、时有口苦,咽部不适,转与柴胡汤加减而愈。

  巅顶痛恶风案

  徐女,年五旬,患巅顶痛、头部恶风,四五月亦需以头巾裹之;右胁痛,往来寒热,口干,厌油腻,目涩;大便溏;舌暗淡泛青、胖大、苔白厚;脉左浮细,右寸关浮、尺部沉细弱。此例为厥阴人同时伴有少阳柴胡证、少阴麻附细辛汤证,故以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麻附细辛汤三方交替加减用之,月余而愈。

  头晕案

  张某,男,时年五旬余,先母单位同事也。患头晕,头昏痛,恶心,吐涎水,心慌,心下及脐上悸动,畏寒,口干饮少,小便不利,大便先干后溏,舌淡略青,苔薄白而润,脉弦。此少阴人挟痰饮也,宜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生姜温化之,三剂。

  二诊,头晕减轻,仍畏寒,腰痛,下肢麻木,与四逆汤加茯苓、黄芪、补骨脂、菟丝子以温补之,三剂。

  三诊,畏寒减轻,仍有头昏沉感,右腿时有挛急,汗多,大便溏,仍宜温化之,与真武汤,以此中含芍药、甘草,可解拘挛故,三剂。

  四诊,服上方,头昏减轻,但原来拘急的右下肢开始疼痛,疼痛逐渐向下转移,此寒湿下行也,嘱勿虑。更进甘姜苓术汤加附子、白芍,三剂。

  五诊,下肢疼痛由大腿转至脚踝部,大便溏、小便泡沫增多(此湿邪自大小便而去也),时有恶心、头昏,与真武汤加半夏、干姜方,三剂。

  此后,患者反馈下肢疼痛、头昏等症均已消除,停药。

  凡服温阳药,病从胸腹向下肢、从中心向四末移行者,皆是好转之象,不须疑虑。

  类风湿案

  高女,年约五十余,患双手关节疼痛、肿大,畏寒,无汗,咳嗽,有白痰,舌淡白心青紫、水滑,脉弦。此少阴麻辛附子汤证也,书原方与之。

  复诊时,手指疼痛减轻,且运动较以前灵活,仍有咳嗽,续进前方而愈。

  此例为类风湿初起者,若系久患恐难如是捷效也。

  乳癖案

  刘女,年约三十,患乳癖,乳房胀痛,始与逍遥散辈无效。后观其脉细、舌淡胖、便溏、月经延后,寒象具足,与当归四逆加吴萸、附子汤愈。此后,凡乳癖见血虚寒者,皆以此方疗之。

  痛泻案

  于女,年约四十,患腹痛,肠鸣,便溏,稍食冷物则立即作泻,时有恶心,舌暗,双脉沉弱。《金匮》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疏附子粳米汤加干姜与之,共服九剂。其后,彼试食冷西红杮一枚,略有不适,但腹泻未作,乃停药。

  便血案一

  程女,患便血,血色暗紫,大便先干后溏,舌淡红,脉细弱,与金匮黄土汤。服药一周后,血色转鲜红。续服一周,便血止,唯大便溏,与温阳健脾药调理善后。灶心土现不易得,遵陈修园法,以赤石脂代之。

  胸痹案二

  杨某,男,患胸闷,气短,偶有微痛,脉细涩,舌暗红有瘀点,与苓桂茜红汤而愈。

  头晕案二

  李女,年近五十,患头晕,颈项强,脐周有压痛,此颈椎病所致,葛根汤证也。与葛根汤加白术、附子,大验。此中葛根宜重用至60克以上,效果明显。

  失眠案一

  连某,男,三十余,教师。近日患失眠,头昏,纳差,心下痞满,舌暗少苔。经云胃不则卧不安,试与附子理中汤加枣仁,服后睡眠好转。

  鹅口疮案

  冯女,7岁,患鹅口疮,舌淡红、苔薄白,与四逆汤而愈。此症附子理中汤亦佳。

  糖尿病坏疽案

  王女,年近五旬,患消渴有年,足部溃烂、灼热、干燥,时有瘙痒,每到下午足部发热,口不渴,舌暗红,脉沈细。下午足热者,元气外脱也,宜以当归四逆汤温通之,更加大剂吴萸、干姜、附子以回纳浮阳。服药近两月,溃烂处基本愈合。该患年纪尚轻、体质亦可,若老年体弱者恐难轻易治愈。

  此证应加入大剂黄芪,以《本经》言黄芪『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故。

  鼻渊案

  丘老汉,年七旬左右,患鼻渊,2008年11月25日初诊。涕中带血丝,阙中、巅顶胀痛,舌嫩水滑,脉弦细弱。此寒客鼻腔及鼻窦也,与大剂四逆汤。

  12月8日复诊,涕量增大如注,并伴衄血,头痛转移动右侧(跳痛),阙中仍痛,仍与前方。

  12月11日三诊,鼻中流出紫黑色血,涕量开始减少,此寒瘀外行也,守前方。

  12月16日四诊,衄血已减少,鼻涕近无。再进前方。

  此后该老汉再未来,想已愈矣。

  头冒案

  徐女,17岁,高中生。头顶部自觉有沉重、压迫、紧箍感,学习用脑时加重,发作时困倦、嗜睡,时有便干,舌淡嫩、苔滑,脉沉涩,此支饮也,金匮泽泻汤主之,更合理中汤以健脾化饮。服数剂,症状缓解。次年再发,仍以此方与之而愈。

  闭经案一

  孙女,年约二十。08年10月,因月经漏下20余日,自服断血流片而止。后经三阅月,月经未行,自觉亦无不适感。因思断血流片乃凉性止血药,试与胶艾汤,无效;又与四逆汤加味,亦无效。此必瘀血内阻也,与下瘀血汤加桂枝、赤芍、红花等味下之,经水乃得复来。

  胁痛案二

  王某,男,约五十左右,患右胁后侧疼痛,咳唾转侧加重,伴咳嗽,咯白色泡沫痰,舌暗青、苔水滑,脉弦而缓。此盖悬饮之类也,试与泽漆汤。因泽漆药房中不备,以泽兰、白前二味代之。不意数服而愈,此盖偶中也。

  按:泽漆汤治悬饮,与江尔逊老先生用香附旋覆花汤治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有异曲同工之处。悬饮证之轻者,可用此方代十枣汤。

  震颤齘齿案

  邹女,十余日前患怪病,其症为发作性手足震颤、齘齿,每次持续数分钟,夜间多发。手足冷,胸闷,后背疼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舌暗淡,脉沉细。此证颇不常见,然手足冷、脉细者,此厥阴人也,姑拟当归四逆汤与之,服后竟得病除。

  按:震颤齘齿,此实寒战之属也,类似伤寒之战汗,乃寒伏于内,今阳气欲发动而排寒邪也。与温阳之剂助之,则寒邪得出而病解。

  瘙痒案

  高翁,患周身皮肤瘙痒,与附子理中汤,服药半月后,痒去三分有二。服至二十余日,面部、小腿开始明显浮肿,尿量亦增多,此湿邪自皮肤小便而走也,切勿疑虑而停药。待湿气排尽,诸病皆愈。

  腮腺炎案

  谢男,约八九岁,左侧腮部酸痛两天,头晕,头后部痛,恶心,口苦,舌白厚而干,脉浮紧,此为太阳少阳合病,以小柴胡汤合葛根汤主之,愈。

  还有一与之同来的男孩,右侧腮部先肿,右侧消肿后又转到左侧肿,已有七天,畏寒,眼眶疼痛,舌淡青水滑,此为少阴病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葛根汤加柴胡与之。惜其母不信中药可治腮腺炎,未服药。

  鼻塞案

  兰女,小学生,患鼻塞,有少量清涕,与封髓丹加味愈。方如下:

  黄柏10,砂仁20,炙甘草30,干姜50,肉桂20,吴茱萸30,黄附片30(单包,先煮)。

  小腿胀案

  闫某,男,六十余,患双侧小腿发胀,蹲起后右膝关节有短暂性剧痛,舌暗、右侧有瘀点,双脉弦而有力。小腿胀者,瘀血阻滞也,试与桂枝茯苓丸加丹参、黄芪、肉桂、附片等味而缓解。

  舌痛案

  曲女,舌体灼热疼痛,口干饮少,胃脘不适,小腹冷,大便不成形,手足寒,白带色黄量多,脉细,舌嫩红,苔根部剥落,此为厥阴人乌梅丸证也。舌痛灼热者,元阳上浮也。与乌梅丸,服药十五剂左右,舌痛愈,口仍干,更以原方续进。

  手心汗出案一

  夏某,男,年五十所,患手足心多汗半月余,舌淡胖,苔白厚,脉沉缓有力,与黄芪桂枝汤合理中汤,五剂而愈。

  手心汗出案二

  还有一种手心出汗非常严重的,手放在那里不停的向下滴水,小女生常见,年轻男士也有,与上面的方子完全无效。此证我研究很久,未得其要。今年夏天,偶然治一肾虚患者,与八味肾气汤后,其手心汗出症也随之好转了。将谓将谓,原来原来!肾失固摄也可以表现在手心汗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方之乐,其在此欤?八味肾气汤常用量:

  黄附片10,肉桂15,熟地40-60,山药30,山萸肉30,茯苓30,泽泻10,丹皮10。

  脾虚人要加砂仁10-15,或者减少熟地量,否则容易纳呆、恶心。宜补者用上面的剂量。如果要治疗前列腺炎小腹坠胀不适者,要放大丹皮量至30克。若用来治疗水肿、痰饮(如眼内积液),泽泻可以用到50克以上。

  胃痛案二

  隋女,高中生,患胃脘刺痛,大便干燥,舌暗红,与小建中汤合丹参饮而愈。

  胃痛而便干者,多宜建中汤;胃痛而便溏者,多宜理中汤。此概言之也,勿拘。

  恶心痰多案

  刘幼,男,8岁。晨起恶心、痰多,口苦,大便时溏,此或有咽炎也。与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吴茱萸,恶心痰多减轻,转为咳嗽痰多,流涕,喷嚏,口渴多饮,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石膏。咳嗽减轻后,用附子理中汤调理善后。

  附睾炎案

  曲某,男,五十余,劳力人也。患附睾炎,双侧睾丸坠痛,双脉细,左弦右沉,舌青水滑,此寒客厥阴也,宜以三层茴香丸合四逆汤加吴茱萸、荔枝核为治:

  吴茱萸30,黄附片30,干姜30,炙甘草30,荔枝核10,小茴香15,川楝子10,沙参10,木香10,荜拔10,槟榔10,茯苓30。

  腹胀案

  方女,四十余,自述某次感冒点滴后,左侧腹部作胀,似有一气团,舌淡白,脉细,此腹中有寒也,法当温之。疏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四逆汤,加白豆蔻、砂仁、公丁香。以此方加减进退,终得全功。后偶因受凉而发者,亦以此方而愈之。

  厚朴30,半夏30,炙甘草30,党参30,黄附片30-50,公丁香10,砂仁10,白豆蔻10。

  胸闷痛案

  孙某,男,三十余。因与妻子吵架生气后,诱发胸中痞闷而痛,夜间加重,心下痞,嗳气,舌暗红、少苔,右关脉浮弦。与外台茯苓饮合桂枝生姜枳实汤而愈。

  茯苓45,党参30,炙甘草30,陈皮50,枳实30,桂枝30,干姜20,黄附片10,生姜50。

  此人胸中与心下(胃脘)皆有结气。治胸中痞闷有两个方子,一个是橘枳姜汤,另一个是桂枝生姜枳实汤。如《金匮》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枳姜汤亦主之。』又云:『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上面的处方里就包含了这两个方子。又,心下痞、嗳气,这是外台茯苓饮证,处方里也包括了。故方虽简单,而有速效。此案无柴胡证,不可因生气之诱因而用柴胡汤。

  苓杏草汤与橘枳姜汤都可治气塞、短气,唯苓杏草汤偏主短气,橘枳姜汤偏主痞闷、气塞,应知。

  又,胸痹的『胸中气塞』、『胸中痞』范围比较局限,一般多在胸骨后;而柴胡证之胸胁苦满波及的范围比较大,整个胸腔及胁肋部都有胀满不适,也有的人只是觉得某一侧肋部发胀。

  头痛案三

  由某,高中女生,患神经衰弱,休学在家。其症为头昏痛,学习用脑时及月经期加重,严重时出现呕吐,乏力,舌淡嫩,脉细。试用多方,效果不显。后来改用三加建中汤,头昏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所谓的『三加建中汤』即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入党参、当归、黄芪,此方对于一些虚劳病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这样的用法也是有依据的,《汤液经》有大阳旦汤(即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千金翼》有内补当归建中汤,用治产后虚羸不足。今把两方合一,用治虚弱之人,是颇为合宜的。

  又,虚劳之人往往兼有外感,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故神经衰弱之头痛不可但用补虚,亦当祛邪。建中汤者,缓中补虚之同时,兼有发表之力,故合于此证也。此内伤不离伤寒之义也。

  小儿外感案

  宋幼,女,5岁,朝鲜族小朋友也。寒热往来,头部两侧时痛,咽痛,咳嗽,少痰,手足冷,纳差,大便三日未行,与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方:

  柴胡5,旱半夏6,党参20,炙甘草20,干姜20,麻黄5,细辛6,附片9,3剂。

  二诊,寒热退,手足冷,仍咳嗽,舌淡。与附子理中汤,治其咳:

  附片15,干姜30,白术20,党参30,炙甘草30,肉桂10。

  上方服后,咳嗽加剧,呕出痰液盈碗,咳乃渐平。

  胁肋痛案

  阮某,男,31岁。患游离肋肋缘抽掣性疼痛,劳累后加重,舌淡白、苔白厚,此虚痛也,不可用活血止痛药,宜黄芪建中汤加味:

  黄芪40,桂枝30,白芍50,炙甘草30,柴胡3,党参30,白术10,干姜10,附片15,饴糖30,生姜10片,大枣10枚。

  共服10剂而安。

  牙龈肿痛案

  张女,56岁,患牙龈肿痛,服清热去火及滋阴药未效,手心热,略有心烦,舌淡,脉细,此亦元气上浮也,与四逆汤加砂仁、龟板、磁石:

  黄附片30,干姜30,炙甘草30,肉桂10,砂仁10,龟板10,磁石30。

  服此方5剂龈肿即消。

  发热案一

  王女,29岁,往来寒热,时胸闷,口渴,纳差,大便溏,舌暗、苔白厚,脉数,与小柴胡汤加干姜、石膏:

  柴胡50,黄芩10,生石膏50,党参40,炙甘草30,旱半夏20,干姜30,生姜50,大枣12个。

  翌日寒热即退,彼怪中药何以如此速效,盖以前感冒必流连数日方能退热也。此虽大剂柴胡之力,然少阳人体质毕竟不弱,方得如是之速。

  淋巴结肿大案

  马母,五十余,患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数月,大如豆粒,不知具体原因,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史,时有口苦,咽部不适,痰多,时咳,大便粘,舌色青、胖,苔白,脉左沉细弦、右沉滑。与李可老消肿散核方加肉桂、细辛、吴茱萸、附片等味:

  漂海藻30,炙甘草20,柴胡15,白芥子20,王不留行30,木鳖子30,夏枯草10,生牡蛎30,丹参20,桃仁15,红花10,泽兰10,路路通10,生半夏10,肉桂15,细辛15,吴茱萸20,黄附片30。

  后来一直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服药一月余,淋巴结肿大消除。

  静脉曲张性湿疹案

  周某,男,58岁。左腿静脉曲张性湿疹,伴小腿胀痛,舌暗红,脉缓。与当归四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川芎、黄芪、附片:

  当归30,木通30,细辛20,桂枝30,生白芍30,炙甘草30,茯苓30,桃仁15,赤芍10,丹皮10,川芎10,黄芪50,附片30,生姜50,大枣8个。

  始服药后,诸症皆减轻;迨一月后,静脉曲张部位开始疼痛肿胀,且逐渐加重,此药力欲打通瘀血也,继续服药即可。后来患者因疼痛而停药,半途而废也。

  荨麻疹案

  赵某,55岁。患荨麻疹,面部及双手遇风冷瘙痒,舌淡青,脉浮,此桂枝汤证也,与桂枝汤原方加附子30克,10剂而愈。若非见风冷而痒者,与桂枝汤多无效,可考虑用附子理中汤,或者二者合方而用。

  颞下颌关节炎案

  栗某,女,26岁。下颌关节区肌肉有酸胀感,伴心下痞、振水音,嗳气,时有腹泻。该患尚有许多杂乱无章的症状,如咽炎、颈椎病、头晕等,暂时忽略。此太阴人也,下颌关节乃阳明胃经所过,因据其证,投附子理中汤加味。其中虽有很多曲折,但经一个多月的用药,始终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诸症皆得渐蠲。此类太阴阳明虚证,需加大党参用量至50克以上为好,或者用红参更宜。

  便血案二

  徐男,患痔疮便血,略痛,纳呆,大便干,与附子理中汤加火麻仁、阿胶,20剂而愈。

  黄附片30,干姜30(此处用炮姜更好),生白术30,党参30,炙甘草30,火麻仁30,阿胶10。

  加火麻仁者,防止因便干怒责加重病情也。

  闭经案二

  于某,女,月经未行两月余,左少腹时痛,压痛明显,腰部有酸痛或刺痛,平时经水量较多,色暗,有血块,小腹冷,胃脘刺痛,胁胀,便溏,舌暗淡,苔薄白。此瘀血为主,兼有下寒也,以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干姜、肉桂、附子,祛寒逐瘀。用四逆散者,多恚怒而胁胀也。疏三剂,未尽剂而经水来。

  按:凡闭经者,若为瘀血阻滞,小腹多有憋胀,或医者按诊有抵抗、压痛,可以力量合适之剂攻之,抵当汤、下瘀血汤、血府逐瘀汤皆在其列。若系上游化源不足者,温补气血可也,归脾汤加熟地、温经汤等可选。若为寒凝者,虽亦有瘀,然以寒为主,当以四逆汤、附子理中汤温通之。或有虚中夹瘀者,可在归脾汤中加桃仁、红花等,此变通之法,未可一定也。

  然今人寒者多、热者少,温阳是为大法。譬如瘀血之人,但用四逆汤温之,虽不以攻逐,久久亦必如冰之泮,自然得通,只是要提前告诉患者须有耐心。

  譬如有这样的病例:小腹坠胀、舌暗红、面斑。此多系瘀血症,舌红不可视为热象。一般舌质红,有两种可能:

  鲜红舌是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比较亢进,这可能是热,当然这里有虚有实;而暗红舌,这是红细胞在脉道内比较拥挤——换句话说,就是瘀血。

  需要重申一下:阴阳寒热不是看病人自身的感觉,而是看『神』,时常困乏无力之人即是无神,不可轻投寒凉之剂。

  当然,需要温通还是逐瘀,还要仔细斟酌。温通法慢,但是这样可以彻底改善体质;但是如确有腹部按诊抵抗、疼痛之瘀血实证,那就必须逐瘀。

  决定是否可攻,当依二觉:一者自觉,患者自觉有小腹胀痛、憋闷;二者他觉,医师按诊有抵抗、疼痛,但非如承气证之强烈。金匮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此意谓,按诊腹部并不像大小承气汤证那样实满,但患者却说我肚子胀,这就是瘀血证。若二觉皆有,则决可攻之;若仅有其一,则宜斟酌,或攻下、或化瘀、或温通;若一概无有,则多宜温补。

  高血压案

  闫妪,71岁,患高血压(180/70mmhg),头晕,眠差,口干不欲饮水,饮水则尿频,胃脘不适,常反酸、嘈杂,舌淡青,脉浊(浊脉是许氏脉学所提出的,常见于三高症患者),与乌梅丸加菊花30克、柴胡10克、黄芩6克。

  二诊,服上方5剂后,头晕、口干均减轻,血压降至165/70mmhg,睡眠仍差,原方加首乌藤30克,5剂。

  此后血压较为稳定,停药。

  按:此方效果不如侯氏黑散,但是其人有乌梅丸证,故用之。

  失眠案二

  栾某,男,53岁,某副局长。患失眠,彻夜不眠,头项疼痛,头晕,口苦,腰酸,大便干,双脉浮弦,舌淡红偏暗、苔白稍厚。此有表也,当解表安神,以桂枝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加生龙牡、枣仁、首乌藤、肾四味。服此方10剂后,可以睡4小时。其后睡眠进一步好转,故转方调理他病。

  多数失眠患者可以用归脾汤加熟地(30-40)、生龙牡、磁石、茯神而获效,以今人喜熬夜、耗心血故。熟地必须用,否则效果减弱大半,此屡经实验者。酸枣仁一般以首乌藤40克代用,因多数药店医院都用理枣仁冒充,正品枣仁价昂,10 克在6~10元间,故不用之。

  痞满案

  张妪,62岁,胃脘部痞满,饥不欲食,烧心,反酸,舌淡红、裂纹,脉细,此典型乌梅丸证也。与此方而诸症好转。

  乌梅30,黄柏6,黄连3,干姜30,细辛10,川椒10,当归20,党参30,肉桂20,附片12。

  水肿案

  宋女,52岁,眼睑、下肢水肿,手足冷,头昏痛,眠差,腰酸,大便7天一行,胃纳可,双脉沉,舌淡胖、齿痕。此女性常见之特发性水肿,与济生肾气汤有卓效。

  附片15,肉桂15,熟地60,山药30,山萸肉30,茯苓30,泽泻30,丹皮20,牛膝15,车前子15。

  此中,大量用熟地可以通便,亦可养血安神,一物多用。服5剂后水肿减轻,睡眠亦改善,续服5剂巩固之。

  阳痿案

  王某,男,34岁。患阳事不举,诊其脉弦、无明显虚象,舌暗红而润,此多心有所郁也,以四逆散加龙牡、细辛、远志、附片等疏解之:

  柴胡15,白芍30,枳实15,炙甘草30,生龙牡30,远志10,细辛10,茯神20,附子15(肾四味可选)。

  服5剂好转,令续服5剂。

  带下案一

  姜女,37岁,带下量多,色淡黄,略稠,腰部胀痛,眠差多梦,大便数日未行,脉细,舌淡红、苔薄白,议当归芍药散加肉桂、吴茱萸、附片:

  当归30,生白芍30,川芎20,泽泻45,苍术40,茯苓40,吴茱萸30,肉桂10,附片15。

  二诊,带下量减少,本次经行未腹痛,足冷,脉细,舌淡白,湿邪已去,更以当归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温之:

  当归30,细辛15,川木通20,桂枝30,生白芍30,炙甘草30,吴茱萸30,黄附片15,肉桂10,苍术30,茯苓30,泽泻10,生姜50,大枣8枚。

  耳鸣案一

  宋妪,62岁。患耳鸣,左侧为搏动性(与心跳同步)轰鸣,右侧为低调耳鸣,左侧头部时有胀痛,口苦,时有恶心,眠差(睡眠不好时耳鸣亦加重),腰酸,双脉浊而有力,左关浮,舌暗淡,苔白略厚,先与柴胡桂枝汤加肾四味:

  柴胡20,黄芩10,党参30,旱半夏10,桂枝30,白芍30,炙甘草30,首乌藤30,黄附片30,肾四味各10。

  二诊,头胀痛、恶心减轻,但耳鸣仍如故,此搏动性耳鸣,若依西医论之,盖因血压增高、血管狭窄所引起之血液涡流所致;若依我皇汉医学观之,则为肝阳上冲也,盍以乌梅丸加菊花降其冲逆?因疏方曰:

  乌梅30,白菊花30,黄连5,黄柏10,干姜15,细辛10,川椒10,附片15,当归20,党参20,桂枝20,首乌藤30,丹参30,磁石40。

  服此方后,头昏、耳鸣都大为减轻,盖冲逆之气下降也。此后皆以此方加减进退,服药月余,诸症大减。此妪夙患癫痫,需常用卡马西平等药,服汤药期间亦未明显发作,但停服汤药后仍不能离西药控制。

  带下案二

  王女,26岁,带下量多,色淡、质稀,乏力,舌淡红,脉沉细,与附子理中汤加泽泻、茯苓、桂枝:

  黄附片30,干姜40,苍术50,党参30,炙甘草30,茯苓40,泽泻20,桂枝30。

  腹型癫痫案

  常某,男,15岁。经某西医院诊断为腹型癫痫,其症状为发作时头痛、呕吐。患者之母曾是家父同事,因述其症于我,未亲诊。此类病多属吴茱萸汤证,乃书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白术汤、四逆汤与之:

  吴茱萸40,党参30,生旱半夏10,茯苓30,苍术30,干姜30,附片15,炙甘草30,生姜50,大枣12枚。

  此后很久未知病情如何。

  补充:2012年8月8日,母携该患亲诊,症状为发作性头痛,前额部为主,呕吐,脉弦滑,舌淡白胖,与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吴茱萸40,党参30,生半夏30,茯苓40,肉桂15,生姜50,大枣12枚,5剂。

  服后有发热,最高时39.5,有腹泻,此皆寒邪与痰饮逐出之象,仍与上方5剂。此后呕吐过一次,不发热,无余症,改与吴茱萸汤加附子、当归、川芎,后未再来,不知其后如何。

  带状疱疹案

  王某,男,45岁,腰部患带状疱疹,舌暗、苔白厚,脉沉,与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桂枝:

  附片30,干姜50,苍术40,党参30,炙甘草30,肉桂10,桂枝30。

  上方服15剂愈。

  梦游案

  姜幼,男,8岁。入睡约一小时后出现梦游,无余症,舌淡。此患儿似无证可辨,然忆温胆汤可治种种异梦,姑与温胆汤加生龙牡、磁石、附子:

  竹茹20,茯苓30,半夏15,陈皮20,枳实20,茯神15,炙甘草30,附片10,生龙牡40,磁石40,生姜10片,大枣8枚。

  上方服5剂后,家长反馈此儿服药以来夜眠颇为安稳,未出现梦游,但有盗汗现象,与原方合黄芪桂枝汤而愈。

  遗尿案

  孙幼,女,7岁。遗尿,大便干,地图舌,与真武汤合理中汤加麻黄、益智仁而效。加麻黄者,今人谓能兴奋神经、不致熟睡过深故。后其外祖母曾数次带其来诊他病,未闻遗尿再发。

  颌下腺炎案

  孙某,男,57岁。患颌下腺炎半年,耳前后疼痛,口苦,口干,脉沉,舌暗、苔白略厚,与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30,黄芩5,党参15,炙甘草30,旱半夏15,黄附片30,桂枝30,公丁香10,郁金10,王不留15,木鳖子20,丹参30,生姜10片,大枣8个。5剂。

  复诊,疼痛、口苦、口干均已减轻,唯胸闷短气明显,与原方加苓桂术甘汤5剂。后未再来,或已愈矣。

  发热案二

  姜孩,女,17个月,体重21斤。反复发热不退,在市中心医院打点滴20天,最近测体温最高39.4,口腔内有溃疡,舌淡红,纳尚可,大便软,此阴证也,当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加肉桂、砂仁:

  麻黄3,黄附片12,细辛15,干姜30,炙甘草30,肉桂20,砂仁15。

  服后发热渐退,结束了二十多天的挂水,家长颇为感激。

  按:少阴表证发热,与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四逆汤都可以退热,但由于四逆汤未给寒邪以出路,故服后发热反而会增高,唯此者并无大碍,继续服药自然会退热,且体质以后会增强。麻黄附子细辛汤相对平稳,不会引起明显的发热增高,可以根据情况来选用。

  脉结案

  祝某,男,60岁。患心悸,心前区不适,诊其脉结,大便不成形、日二三行,舌淡、齿痕。与炙甘草汤去火麻仁,加白术、干姜、茯苓、附子治之:

  炙甘草40,桂枝40,干姜20,麦冬10,熟地60,党参15,阿胶10(单包,烊化),附片10,苍术15,茯苓15,生姜50,大枣20。

  上方服5剂后,结脉不见,脉略数,余症皆减轻,仍与此方加减治之,约服药十余剂而安。古书云『代脉,止不能还者死』,此案脉止而复来,非为大恙也。

  慢性阑尾炎案

  许女,18岁,素有痛经、阑尾炎史,近期阑尾炎复发,疼痛不甚,舌淡红,脉弦细,与当归四逆汤合大黄牡丹汤去芒硝主之:

  当归30,细辛20,木通20,桂枝40,白芍30,炙甘草30,附片10,吴茱萸30,小茴香15,元胡15,大黄10,丹皮20,桃仁20,冬瓜子30,丹参20,生姜50,大枣10。

  上方共服10剂而安。

  三诊时,以月经量少、色暗、有块为主诉,因疏附子理中汤加熟地、阿胶、当归、黄芪、肉桂、吴茱萸为治。

  右掌发热案

  刘某,男,24岁,患右手掌心发热,夜间明显,纳可,大便干溏不调,舌淡,脉沉细,《金匮》云『手足烦热,小建中汤主之』,今议用小建中汤加附子、白薇、银柴胡为治:

  桂枝40,生白芍80,炙甘草40,附片10,白薇15,银柴胡15,饴糖30,生姜10片,大枣12枚。

  此方共服15剂,手掌发热明显改善而停药。

  按:此系轻症,若阴虚已久之体,恐难治愈。

  耳痛案

  蒋女,38岁,自述在接听手机时耳朵疼痛,眠差,梦多,舌淡红,脉沉细,恐其血亏加胆火也,试与小柴胡汤加养血安神之味,无明显改善。

  复诊时,详问其症,谓耳内为胀痛,在噪音增大时明显,仍眠差多梦,时有心悸、腰痛。因思耳闷胀者,多为痰饮也;腰痛、不耐噪音者,精血不足也。决与八味肾气丸加肾四味、磁石、生龙牡、首乌藤等味,其中熟地用50克。此方化饮填精,服15剂耳痛愈。

  肩背灼热案

  杨女,五十余,肩背灼热,寒热往来,口苦、口干,恶心,心下痞,头晕、心悸、乏力,舌淡白,脉弱、左关浮,与小柴胡汤加干姜、当归、枣仁、元肉:

  柴胡15,黄芩3,党参30,炙甘草30,旱半夏10,干姜30,当归10,枣仁10,元肉10,生姜5片,大枣8个。

  服6剂,诸症解除,转用归脾汤调养气血。

  白塞氏征案

  王女,37岁,患白塞氏综合征15年。来诊时口腔溃疡严重,头昏,口淡无味,手足冷,小腹凉,略有痛经,脉细,舌淡、有裂纹,与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附片、肉桂,4剂。

  复诊,手足转温,唯口疮仍无愈合迹象,乃与四逆汤加肉桂、砂仁、龟板:

  黄附片40,干姜100,炙甘草60,肉桂30,砂仁30,龟板15,5剂。

  三诊,溃疡面缩小,口中发粘,双侧小腿及右前臂出现很多2-8mm大小的丘疹,有痛感,此湿气外出也,仍宜上方,附子增加到60克,5剂。

  四诊,口腔溃疡进一步缩小至3mm,前次透出皮肤的丘疹已经化脓溃破,仍与上方,黄附片用75克,5剂。

  五诊,口疮基本愈合,唯觉头昏,诊脉沉,舌淡裂纹,恐其阴血不足,附子改至50克,更加熟地60克,5剂愈。

  此后,该患口腔溃疡时缘疲劳等诱因发作,与附子理中汤、封髓丹等治之,即得愈也。

  外感不解案

  杨翁,95岁,平素体健。十余日前患感冒,住院点滴多日仍不解。现证时时恶寒,发热38.2,无汗,恶心,纳差,右侧偏头痛,咳嗽有痰,大便溏、日数行,舌淡红,脉弦,与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干姜:

  柴胡20,黄芩3,党参30,炙甘草30,生半夏10,厚朴10,茯苓30,紫苏叶15,苏子15,干姜30,生姜10片,大枣8枚。

  上方服3剂而愈,老人颇为高兴,半月之苦今得除也。

  闭经案三

  孙某,女,44岁。月经未行三月余,小腹冷,先经水来时色暗、有瘀块,舌淡、齿痕、裂纹,脉沉、左脉偏弱。已届中年,恐不足于血,先与温经汤补之:

  吴茱萸30,阿胶15,丹皮20,川芎20,炙甘草15,白芍20,麦冬10,党参15,当归30,桂枝30,半夏10,附子15。

  上方共服10剂,自觉小腹发胀,诊其脉缓有力,盖水已蓄足,可以开闸放水也,与生化汤合下瘀血汤加味以通之:

  土鳖虫30,大黄30,桃仁30,炙甘草30,川芎30,当归20,红花15,丹皮20,桂枝50,干姜30,附子30,3剂。

  嘱经来即止,不必尽剂。

  服上方未久,月经即来,色红,至十余日仍未断,后与胶艾四物汤调理而安。

  腿抽动案

  苗某,男,36岁。每临入睡前(似睡非睡之际)下肢会不由自主的抽搐,严重时会引发惊叫,时有脚挛急,乏力,心悸,眠差,耳鸣,胃脘不适,大便溏,舌暗淡,脉沉。抽搐者,筋之病也,属肝;惊悸者,魂魄不安也,亦属肝。此当以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安其神魂,以小建中汤缓其挛急也。方用:

  柴胡15,黄芩5,生半夏10,党参30,炙甘草30,桂枝30,生白芍40,当归20,生龙牡30,磁石40,茯神15,生姜8片,大枣10枚。

  以此方加减,共服15剂而安。

  复视案

  许某,男,41岁,2012年1月28日来诊。

  2011年12月27日忽觉左眼不适,次日发生复视,用眼时间长则目痛(刺痛、跳痛),脉沉、右寸浮,舌暗淡,试以范中林老先生之法,与麻黄汤加半夏、细辛、丹参、附子等,服5剂,略无寸功。后询之胃脘不适、略有恶心,因转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等味:

  黄附片40,干姜40,白术30,党参30,炙甘草30,吴茱萸30,桂枝40,生半夏15,丹参30。

  上方服5剂后,仍有胃胀、烧心,再以原方加砂仁10,陈皮10,5剂。

  四诊,左眼内斜视减轻,胃胀减,仍有烧心、口苦,转用乌梅丸加柴胡、黄芩、吴茱萸、丹参:

  乌梅20,黄连5,黄柏5,干姜30,细辛15,川椒15,附片30,当归20,党参15,桂枝30,丹参30,吴茱萸30,柴胡10,黄芩5,5剂。

  五诊,服上方后,斜视已恢复百分之七八十,胃胀与口苦亦无,唯略感疲乏,效不更方,上方去柴胡、黄芩,加白附子10、天南星10,5剂。

  六诊,复视基本消除,再进上方5剂而愈。

  按:此症病因不明,只是根据脘痞、烧心、口苦等症,与附子理中汤、乌梅丸等剂,竟得全功,实出意外也。《因明与医学》中亦记载一例复视,彼与麻黄汤而愈,而此不愈者,以麻黄汤证的复视只是患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外表并无异常,而此例有明显的斜视。斜视者,病在眼肌;眼肌者,脾所主也,亦关于足厥阴肝经,以肝开窍于目也。附子理中汤理脾,乌梅丸调肝,故得效也。

  胸痹案三

  许妪,75岁,患胸背刺痛,手足心热,脉浊,舌青瘀,与四逆汤合桂枝茯苓丸去丹皮、赤芍,加丹参、五灵脂:

  黄附片30,干姜50,炙甘草50,桂枝50,茯苓50,桃仁30,丹参50,五灵脂20,肉桂15。

  服十剂愈。

  耳鸣案二

  周女,38岁。患耳鸣一月余,脑中亦有嗡鸣声,易疲乏,舌淡红,脉沉弱,依胡老经验,与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40,桂枝30,白术20,炙甘草20,生龙牡30,附片15,熟地60,砂仁10,石菖蒲10,磁石40,肾四味各30,沙苑子20。

  此方约服20剂左右痊愈。

  耳鸣初起者,此方多有效,年久者难图。

  夜尿频多案

  贺老师,男,66岁,我高中时校领导也,患前列腺增生,夜尿频数,一夜多至七八次,腰痛,脉浊,舌暗而干、裂纹,与四逆汤加茯苓、肉桂及补肾诸品:

  上附片40,干姜40,炙甘草30,茯苓30,肉桂20,枸杞20,羊藿叶10,菟丝子20,故纸30,益智仁20,马钱子5,肉桂20(上附片是药性较峻烈的黄附片)。

  以此方加减十余剂,夜尿减至2-3次,后转方治他病。

  小儿频繁眨眼案

  刘幼,7岁,近来其母发现该儿无故频繁眨眼,或疑为小儿多动症,询知其自觉眼睛有疲劳感,舌淡红,再无其他阳性体征。此或肝血不足耶?试与乌梅丸加养血安神之品:

  乌梅20,黄柏6,黄连3,干姜20,细辛10,川椒10,附子10,当归15,党参10,桂枝15,生龙牡30,磁石30,附片10,熟地15,枣仁10,枸杞10,沙苑子15。

  此方服5剂后,其母云眨眼症状基本消失。

  按:小儿多动症一般可以小柴胡汤加枣仁、龙牡、茯神、磁石等治疗,但也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决定。

  轰热汗出案

  张女,52岁,患轰热汗出,紧张时尤为明显,脉浊,舌淡白,与乌梅丸方加熟地30,山萸肉20,五味子20,浮小麦30,服10剂后缓解。此证多用八味丸加味治疗,但乌梅丸加味亦有效,可临证时对症选用。

  小儿湿疹案

  由幼,男,6岁。生下几个月时即患婴儿湿疹,现在背部、臀部皮损较多,瘙痒,阴雨天及夜间加重,舌淡红,此先天湿邪重也,与附子理中汤加肉桂:

  黄附片20,苍术40,干姜40,党参30,炙甘草30,肉桂15。

  一直服用此方,10剂后开始发热,大便不成形,瘙痒减轻,此寒湿排出也。20剂后,下肢开始出现大量渗出液。25剂后,瘙痒、渗出皆减轻,30剂痊愈。

  面瘫案

  面瘫可以用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来治疗,但是根据情况用乌梅丸及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效果也很好,试看一例:

  燕女,58岁,患右侧面神经麻痹,有疼痛及触痛,口干饮少,舌体麻木,手足心热,轰热汗出,脉细数而弱,舌暗淡、苔白厚,此虚人也,似不宜发散,与乌梅丸加味:

  乌梅30,黄连5,黄柏10,干姜30,细辛20,川椒15,黄附片30,当归20,党参20,桂枝30,柴胡10,山萸肉20,丹参30,川芎15,5剂。

  二诊,上方服后诸症减轻,右侧面部时有跳痛,口干不渴,原方加白芍30、炙甘草30、天南星15,5剂。

  三诊,仍有夹车部疼痛,转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20,桂枝30,干姜30,黄芩5,炙甘草30,牡蛎30,花粉20,上附片30,白术30,党参20,天南星15,白芷10,川芎10,元胡10,5剂。

  四诊,服上剂,疼痛止,耳中有闷感,夹车部仍有酸楚不适,脉沉,苔白厚,与附子理中汤合泽泻汤加厚朴、大腹皮温饮化浊:

  黄附片30,干姜40,苍术40,炙甘草30,党参30,砂仁10,泽泻50,厚朴30,大腹皮15,5剂。

  服上方愈。

  贫血案

  刘女,36岁,患贫血多年,来诊时Hb78(据云最低时有40~50),面色黄白,心悸,乏力,眠差,腰酸,舌淡白,脉细数,与归脾汤加砂仁、熟地、肾四味方,其中熟地从开始的20克,逐渐增加至90克,Hb也一路升至95(记得患者本人说Hb从未超过90)。服药数月后停药,Hb又回落至原来的水平,不知是因为造血机能障碍还是有某种内在失血,她本人也不愿去做进一步检查,致成疑案。

  小儿多动症案

  李幼,男,4岁。症见挤眼、努嘴,目眵多,舌暗淡,与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柴胡10,黄芩6,党参15,炙甘草15,生半夏10,干姜15,附片10,肉桂15,生龙牡30,磁石40,茯神15,枣仁10,生姜5片,大枣6枚。

  此方只服了5剂,当时不知效果如何。两个月后,患儿因风疹来诊,看起来比较正常。

  据临证观察,眵多、眼角红痒者皆属柴胡证;而挤眼、努嘴等种种怪动作,也可视为柴胡证『心烦』之变异表现。故柴胡加龙牡汤当属小儿多动症的对症良方。

  虹膜炎案

  车女,40岁。患虹膜炎有日,现症眼睛略有不适,视物模糊,脉弦滑,苔白厚,师黄坤载法,疏茯苓四逆汤加桂枝、何首乌、白芍、当归、附片:

  茯苓40,黄附片40,干姜40,党参30,炙甘草30,肉桂15,桂枝30,制首乌30,生白芍30,3剂。

  二诊,症状同前,原方加枸杞10、沙苑子20、杜仲15,4剂。

  三诊,视物仍不清,耳闷,头晕沉,脉弦滑,舌暗淡,前方再加泽泻20克,5剂。

  四诊,服上方后,视物较前清晰,耳闷亦减,效不更方,上方再进5剂。

  按:虹膜睫状体炎为免疫性疾病,西医主要依靠激素治疗,中药方剂如茯苓四逆汤、乌肝汤、八味丸对此类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大腿灼热案

  隋女,47岁。患大腿根部灼热、潮湿、疼痛,局部肤色暗红,舌暗淡,脉颇滑利,与封髓丹合四逆汤加肉桂、茯苓:

  黄柏30,砂仁20,生甘草50,附片30,干姜40,肉桂20,茯苓30,5剂。

  二诊,服上剂潮湿灼热减轻,原方加苍术30克,5剂。

  三诊,灼热减,转为肛周潮湿瘙痒,此湿气欲得路而出也,与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槐花:

  附片30,干姜40,苍术40,炙甘草30,党参30,肉桂15,槐花12,5剂。

  服上方后,瘙痒渐除。

  腰痛案

  林某,男,35岁。近三四天来腰部酸痛,后半夜明显,平时食冷物易腹泻,舌暗淡、苔白,脉如常,与当归四逆汤加附子、肾三味、杜仲等味:

  当归30,木通30,细辛20,桂枝40,白芍40,炙甘草30,附片30,羊藿叶10,菟丝子15,故纸15,杜仲15,狗脊15。

  未用枸杞子者,以其人易腹泻也。此方服10剂而愈。服至三四剂时,鼻衄一次,彼以为吃药上火,乃告以温阳药破寒化瘀也,后尽剂而安。

  结节性红斑案

  贺女,27岁。小腿红斑、结节,疼痛,有过敏性鼻炎史,平素易感冒,舌淡、有裂纹,与当归四逆汤合消肿散核汤加减,以温通之:

  当归30,细辛15,木通15,桂枝30,白芍30,炙甘草30,附片30,柴胡15,白芥子15,王不留行20,木鳖子30,牡蛎30,丹参30,桃仁10,红花5,路路通10,生姜10片,大枣8个。

  上方服5剂,红斑疼痛基本消除,去消肿散核汤,以当归四逆汤5剂巩固之。

  按:结节性红斑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组织的急性炎症,现代医学认为与感染、免疫反应都有关。就本质来说,也是寒邪、痰饮、瘀血所凝成的阴性结节,故以当归四逆汤温通血脉,消肿散核汤化痰逐瘀,病可速愈。唯此病易反复,当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妊娠呕吐案

  姜女,39岁,患妊娠呕吐,恶心,胃脘不适,心悸,乏力,舌暗淡、齿痕、苔白,脉细滑数,与干姜人参半夏丸加茯苓、砂仁、陈皮而愈:

  干姜30,党参30,生半夏40,砂仁20,茯苓30,陈皮30,5剂。

  按:小半夏汤为强力止呕药,其功远胜甲氧氯普胺,此屡经实验者。若服之不能止吐,其半夏必为赝品。

  崩漏案二

  周女,31岁,病月经淋漓不止,舌淡红,脉弱,与胶艾四物汤加味:

  阿胶15(单包,烊化),艾叶20,熟地30,生地20,生白芍30,当归30,川芎30,砂仁15,炙甘草45。

  此方服5剂而愈。

  按:胶艾四物汤,对于漏下症寒热皆宜,若偏热者可适当多用生地,偏寒者可加炮姜,唯急崩者不宜,当以吴佩衡止血方主之。

  肛周疖肿案

  谭女,50岁。在肛门周围发一疖,大小约0.8cm,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口苦,小便黄,心悸,头昏,眠差,舌淡红,脉数,与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槐花、丹参、柴胡、黄芩:

  黄附片30,干姜40,党参30,白术40,炙甘草30,柴胡10,黄芩5,肉桂15,槐花12,丹参30,5剂。

  上方服5剂后,疖肿与淋巴结肿大皆消退,阴道血性分泌物亦无,再与原方5剂而愈。

  中耳炎案

  某女,年二十余,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疼痛,观其舌暗淡,无热象,与四逆汤加肉桂而愈。

  又有分泌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小儿常见,主要表现为耳闷、闭塞感,有时能主观听到耳内有细小的噼啪声,此为痰饮之属,可与泽泻汤、当归芍药散、五苓散等方。

  又有病毒感染引起的耳神经痛,为阵发性抽掣痛,甚至会引起耳周围皮肤极为敏感的触痛,此小柴胡汤证也,可以给小柴胡颗粒,一般两三天内即可消除。

  足部皮肤干裂案

  中老年人常见足底皮肤干燥、角质层增厚、裂口,纵然常用热水泡脚亦很难将这层干皮去掉,此血液循环不畅、皮肤营养不良所致,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数年前,家父亦患此证,于活血养血药中,加入薏苡30克、臭败酱10克、附子10克,服后不久,此层干皮迅速脱落,里面长出正常皮肤。

  又有某初中女生,换季时双手指腹皮肤层层剥落,露出嫩肉,与附子理中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愈。

  又薏苡附子败酱散可治银屑病、鹅掌风等肌肤甲错性皮肤病,不一一枚举。

  痛风二案

  刚执业不久曾遇一张姓男子,约五十岁左右,患左脚拇趾肿痛,夜间及受凉时加重,局部偶有发热,始为跳痛,后为针刺样阵痛,舌淡青、水滑,苔白厚,脉细迟,依其证与大剂四逆汤加桂枝等,三剂。据彼云,服药后疼痛减轻,停药则发作。当时未读过西医书,不知何病,乃谢不能治。

  2013年,某男以痛风来诊,患左足肿痛,与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川芎、桃仁、红花、泽泻、车前子,温阳活血利水为治。服药后,先是左足疼痛加重,后左足痛止,转移至右足痛,告以此气血循环之故,不必担心。后两足疼痛均得缓解。中药虽不能根治痛风,但对降低血尿酸、缓解疼痛有效。

  腹痛案

  李妪,年近八旬,患老年痴呆症十余年。近日每于夜半因腹痛而醒,抱腹而走。发作时间不定,或十一二点、或一两点、或三四点,至天明则愈。

  其女驱车来诊,问妪何所苦耶,则云我实无所苦。按诊腹部,亦无痛处,实令人无奈。诊其脉尚可,舌暗红,苔白略厚。因思夜半发作之病,多是阴寒为患,姑与附子理中汤3剂,无效。

  后思彼腹痛、口苦,论云:『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乃与小建中汤合小柴胡汤加川椒、干姜等味,服若干剂,痛略减,但仍每夜发作。

  此后,家人带去市中医院做各项检查,据云有胃炎与胆囊炎,均非很重,但观其疼痛之明显,又非作假。院医与清热利胆中成药,其痛益甚。

  因令其女儿仔细询问得知,其胁下及腹部发作时均有疼痛。胁痛、腹痛、口苦,此与柴胡建中汤应无过失,缘何不愈?思之良久,忽悟若治少阳不得,法当求之厥阴,乃决用柴胡建中汤合当归四逆汤去木通加吴茱萸:

  柴胡25黄芩6桂枝30白芍40炙甘草30干姜45当归30细辛15吴萸30明附子30(单独包,先煮1小时),生姜10大片,大枣12个(掰开)。

  此方服5剂后,其女儿告知诸痛已瘥,因嘱原方柴胡改为15克,余药不变,再服5剂。愈。

  甲减性水肿案

  于女,年近四十,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14年,因粘液性水肿,求余授方。询其病状,除水肿外,自觉皮肤肌肉间有物跳动,此金匮所云之皮水症也,『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属防己茯苓汤证。盖因水气阻于皮肤分肉间,阳气欲伸而不能,故聂聂而动。疏防己茯苓汤合当归芍药散与之:

  粉防己30,黄芪40,茯苓40,桂枝30,炙甘草20,当归30,白芍30,川芎30,泽泻30,苍术30,黄附片30。

  用当归芍药散者,其人本有血不足,且本方兼能利水;加附子者,衰退性疾病之常法也。服药若干剂,来电反馈云水肿已消退。(共109案竟)

  

  后记:整理这些医案,本来非为著述,只因处方、病案堆于家中,打算扔掉。但想到有些医案或许对同道有些参考价值,因略作整理,择其有启发性、代表性、疗效确切者,录其一二。若司空见惯之咽痛、咳嗽、胃痛、痛经、腹泻等症多未采录,因伤寒金匮中皆有现成治法,不必赘言,此志之。(老夫子聃2017.11.28)

  2018年后补记者:

  心烦不寐案

  家父时病烦躁不寐,白天常有反酸,查其舌苔淡嫩水滑殊甚、且有裂纹多道,此固不足于血也,然其心烦之态,大有栀子豉汤『反复颠倒、心中懊憹』之态,甚则有歇斯底里之势,唯其舌质不红,又不似栀子证。据反酸、心烦不得安,可与甘草泻心汤;心烦不得卧,可与黄连阿胶汤。故师此二方之意,以黄连3、生姜3片、阿胶5克,每烦躁不寐、服阿普唑仑无效时,与此方服之,则得除烦入寐。可见古方寒热互用,不必拘泥于舌象。又,考上古治阿胶,乃以牛皮为之,现代亦有资料显示其他动物皮所熬制之胶,止血补血功效不逊于驴皮胶。是故其他正规厂家所产的阿胶亦可用之,正不必执着于价昂之东阿阿胶也。

  此后,为改善其抑郁、烦躁、失眠、恐惧、肌肤甲错、腹满、便秘之体质,与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桂枝茯苓丸、三黄泻心汤加味,并随证增减药味,颇能控制病情,稳定情绪。

  眉心痛便秘案

  某女,成都人,年约五十,肤白,体弱貌。素畏寒,头部尤甚,常戴厚帽。

  11月中旬,患胃部不适,略恶心,眉心痛、恶风,与桂枝人参汤加半夏、附子:

  半夏30(打碎)干姜50白术40党参40炙甘草30桂枝30附子30(单包,先煮半小时)

  服数剂后,胃部不适消除,但眉心痛加重,嘱其勿忧,此寒邪外出,续服之即可。再服五剂,其痛顿失。

  后以便秘、常五六日一行,求授方治之。此太阴人虚秘也,与附子理中汤加白芍、硫磺:

  附子50(先煮开60分钟)党参50红参15干姜60生白术75炙甘草45肉桂20生白芍50,制硫磺10(打粉兑服)

  后因药店无硫磺,故未用之。服数剂后大便每日一次,便质正常,嘱可续服之。

  按:前方用半夏者,参玉液汤意,治眉心痛。后方用理中汤加大剂白芍者,太阴人胃肠蠕动慢,姜附以推动之,白术、白芍以润下之。

  虚劳案

  某女,36岁,体重106斤,面色白。乏力,恶心,纳差、不欲饮食,无饥饿感,口气重,偶有胃液反流;心烦,心悸,眠差、多梦,入睡困难,时而嗜睡,多思善虑;不欲饮水,小便量少、排尿无力;周身畏寒,小腹冷,手足腋窝多汗;面部时而发热发红;大便无规律,便粘、不成形;易口疮;胸闷,胁肋部不适,胆小;腰部不适。月经提前,量少、色黑、有血块,无痛经。舌质淡、胖大、齿痕明显。多方用药不效,求余授方。

  议用: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生龙牡、枣仁、干姜、附子:

  柴胡10黄芩6党参30炙甘草15旱半夏15桂枝15生白芍15当归20川芎15茯苓30白术15泽泻10干姜30枣仁15生龙牡各30明附子10,生姜5大片,大枣8个(掰开)。

  服五剂后,堂姐见到此患者,一改以往精神困顿之貌,并云此方甚效。余乃嘱其多服之,可改善体质。

  按:此患者症状繁多,是少阳人柴胡体质之典型者。头晕而舌苔胖大,血虚有水也。又其人胆小、眠差、多梦,是半夏所主之痰饮症,本方中含有小半夏加茯苓汤,此温胆汤意也。药证相投,故得效也。

  关于如何从纷繁的症状体征中抓取主症,简单说两句。一般来说,患者的主诉就是眼目,症状虽然多,这是需要优先解决的矛盾,对于心智正常的人,围绕主诉来用药就可以。而对于心智『不正常』的,则不可如此。注意这里所说的『不正常』不一定能诊断为精神心理疾病,但是他们属于某些特别的神经类型,譬如抑郁质、粘液质的人。即使他们的主诉多么有条理,但这些啰嗦、繁多的症状,多数是心理情绪映射到躯体上的反应,不可以一个一个去治,而应根据体质类型投以相应的方剂,详细情况可参考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涎多案

  姜翁,八旬余。去岁查体有脑萎缩迹象。现患口水多之症,舌淡裂纹、苔白、中心腻。此寒湿水饮盛也,与郑钦安姜附茯半汤,加党参、熟地而效。加党参、熟地者,厥阴人精血不足之定法也。

  熟地30党参30附子30(单包先煮40分钟)茯苓30旱半夏30生白术40肉桂10,生姜6大片。

  鼻衄案

  某男,40余。患鼻衄三天,断断续续流血很多,出血时间在晚上11点至早上3点钟,现在暂时压迫止血。口不渴,饮水不多,大便正常。舌质暗淡,舌尖点状红,苔根厚腻。投小剂三黄泻心汤合大剂四逆汤:

  黄连5黄芩5大黄5干姜30炮姜30肉桂10炙甘草50明附子40(先煮45分钟)。3剂。

  服1剂后,告知当天夜间未再出血,数剂而愈。

  高血压案二

  某女,52岁,素有更年期轰热、汗出,足部汗多而冷,气短、胸痛(心脏神经症),舌质暗,苔薄白。近来血压偏高,最高时在170/90mmhg。曾因胸闷、胸痛而服用过柴胡剂,致汗出增多,故此高血压亦不适合用柴胡剂或清热剂。余乃令服同仁堂金匮肾气丸(实则为济生肾气丸),水蜜丸,每次25粒,日二次。一周后,血压降至140/90mmhg,嘱继续服用。高血压患者,若有八味丸证,与之效果颇佳,以前亦有多例患者服之而验。

  面部色斑案

  刘某,女,约45岁左右,先尝患胃病,与汤剂而愈。后因面部黄褐斑严重,已有数年之久,求授一方治之。舌淡红,苔白根部略厚,有裂纹。与余经验方祛斑汤:

  当归20白芍15川芎20 茯苓20泽泻15白术20 桂枝15肉桂15桃仁20 丹皮15 柴胡10 枳实15 炙甘草15 熟地15红花5干姜30 艾叶15 白芷15 附子15

  此方服25剂,斑去十之六七,面色白润,焕然一新人矣。问余欲再服30剂可乎,余曰:有何不可?只要药证相投,自觉舒适,久服亦无碍。此正《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之谓也。

  按:女性之面斑无非血虚夹瘀,不荣于面也。先时余尝以当归芍药散加干姜等治之,效果不显。后合方疏理肝气之四逆散、养血祛瘀之桃红四物汤,更加干姜、艾叶、附子等温之,卓有良验。临证时根据患者体质寒热、脾胃虚实损益之,皆可获效。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