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的路该怎么走

 空谷罗汉 2020-11-15
前期看到一个报道很让人揪心,《读者》曾经是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精品杂志。而如今岁月更迭时代变迁,杂志社却连连连亏损,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正常支付。

《读者》的前身是《读者文摘》,创刊于1981年,因和美国同名杂志有版权纠纷,打了好几年官司,最终改名《读者》。我还记得当初的自己很耿耿于怀,就像极为心爱的东西突然改头换面,变得陌生不再亲切。

最终《读者》以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于1995年达到发行高峰,稳居同类期刊第一。两年后,杂志社又出新招,无偿向全国特级教师赠送一年的杂志。这下不得了,于是《读者》走进万千学子的生活、学习日常,成为他们阅读的经典范本。

街头转角有一家报刊亭,经营了好多年,由一个腿脚不灵便的小伙子在守护。今天不经意路过,无意中抬头,赫然看到久违的《读者》杂志,用夹子夹着孤零零地悬挂着。

久远的记忆绵延着纷至沓来。曾几何时,《读者》是我们很多人的心头爱,字字珠玑篇篇经典,传播的正能量总能激励人心,温情处也会让人泪洒衣襟洗涤心灵。

以往每每路过街角的报刊亭,总要停下来看看最新的一期到了没,若没看到,不死心还要追问一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竟不再频频光顾书店,不再为一本杂志而魂牵梦萦。

只是至今在我家书架上,还有一摞摞《读者》占据一席之地,不忍丢弃。已经有些年头了,唯一舍不得丢杂志唯有《读者》。

在纸媒盛行的年代,《读者》无疑是人们精神大餐。每购得一本,便觉得内心无比充盈,漫长的夜晚让人快乐无比。早早上床,点亮床头灯,抱着《读者》,便觉得拥有了全世界。

电子传媒的崛起,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听说《读者》杂志社的员工连支付工资都成问题,不由人感慨万分。如今这本一直被压价的优秀杂志售价已经高达9元,历经了几多历史变迁。

如果有一天,《读者》销声匿迹,大概也不会兴起太大的波澜。突然就觉得有点悲哀,其实想想也正常,我们人类也躲不过生老病死,莫说一本杂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