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杯茶水一鬼话,一生心血付笑骂!

 响品有约 2020-11-16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小约是个喜爱悬疑异事的人,自小便希区柯克,本特利利特不离手。然而,跟大多数人一样,从小看到大,除了看过便忘,并无多大进益。

清代却有这么一个人,凭一方茶摊,一杯清茶,成就了一部志怪小说。这部小说太有名,不需小约细说,大家便能猜出,它就是《聊斋志异》。

一本《聊斋》,说的尽是鬼话,然而鬼事能流传这般久远,并被誉为四大名著之外的第五部名著,除了蒲松龄那出神入化的文笔外,更在于那以鬼事喻人世的犀利,恰如郭沫若盛赞的那般“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本“第五大名著”的作者蒲松龄竟是一位科举失败者。

蒲松龄十九岁便中秀才,旧时可算是少年得志了。可惜的是春风得意的蒲松龄却在举人考试中,接连4次落榜。正因如此,有人认为《聊斋》的创作乃是蒲松龄科举失意后寻求精神寄托之举。

其实,志怪小说才是蒲松龄的真正兴趣所在。对于一位敢于在八股文考卷上来一篇悬疑志怪微小说的才子来说,能从中规中矩的科举考试中跳脱出来,或许反倒是一件幸福的事。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考官都能像施闰章那般欣赏蒲松龄的离经叛道,给他个院试第一名啊。

这么说来,蒲松龄之后的四次落榜倒也不算意外。作为院试的第一名,蒲松龄的文笔自然是相当好的,而考官施闰章给的这个名次,更是让蒲松龄充满了自信,相信志怪微小说也是有受众的。

于是,获得秀才身份后的蒲松龄一边备考,一边做起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儿:写小说。这在亲友看来,多少算得上是不务正业了。屡次落榜后,好友也曾劝他:“此后还期俱努力,聊斋切莫竞谈空!”

没想到,蒲松龄最后竟然索性放弃科举考试而专心编撰起了他心爱的《聊斋》。而关于蒲松龄编撰《聊斋》流传最广的故事,莫过于一方茶棚,一杯清茶,惠往来过客,收四方志怪了。

小约甚至都能想象到当时的场景:村口的大槐树下,粗壮的枝干遮出了一片浓荫,一方茶铺便架在这阴凉之中。对于往来的行商过客,这炎炎夏日中的阴凉和那爽口的茶水,自然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于是,有人坐下了。摸出茶钱正要排上桌时,一位儒雅的年轻人走过来奉上一杯茶水,笑道:“喝我这杯茶,但凡能引出先生的奇闻趣事,便分文不收。”

于是,秀才施茶收怪谈的事儿就这般传开了。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那以奇趣的事儿蹭茶水的人。南来北往的商客,江湖走多了,奇闻轶事自然知道得也不少。


虽说少不了那胡编乱造混口茶喝的人,蒲松龄却照旧来者不拒,一一录下。不管是那确有的奇事,还是胡编的鬼话,经由蒲松龄的妙笔,都生花成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怪异故事。

一杯茶换一个故事,竟换出了一本传世名作。这茶施得值!一生得此一书,不枉人世走一回。所以,怎能说这是蒲松龄不得意的不得已之作呢,明明就是他倾尽毕生心血的绝世佳作啊!

无怪乎老舍也曾赞:“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点击商品    抱走好物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