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苗圃 ‖ 钟雨萱:那里没有天堂 ——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司马戊 2020-11-16

【编辑絮语】新苗圃”是《毛白菜》专为挖掘和扶持文学新人而设立的栏目,旨在为繁荣当代文学事业做些许贡献。本期推出的“新人”还是钟雨萱16岁的高三学生本栏目已连续推送了她的文章。正在准备高考的她,不仅文笔好,更难能可贵的是有超出其年龄的思想厚度。她已成了一种“现象”。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有趣的灵魂,那就继续欣赏她的文字吧!

跟着人群走,是最简单的,想另辟新路则困难;没在人群里是最简单的,想出类拔萃则困难;照着人群做是最简单的,想独自尝试则困难。

这是一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作品。故事中提到了布拉格之春,以及托马斯的爱情这两者都是叛逆,都是试图从大踏步的队伍中脱出的变革,前者失败,后者妥协。故事中还提到了特蕾莎与萨比娜两位都是女性,都有自己的爱情观,前者固守,后者逃离。

这样的特殊环境必然造成特殊人群的存在。捷克付出代价之后,苏联领导的大行进就出现了动摇与偏差,开始有人主动表示反对,开始有人明确希望改变;开始有人逃离,有人反抗。有人意识到,一味地向前迈步、跟从大流并不能到达天堂。

在唯以反抗的俗世大流中,有人跳起来反对“媚俗”了。

托马斯后退了几步,以灵肉分离的论断来支持自己的激情;萨比娜则一路激进,甚至企图用背叛甩脱俗世的一切责任。他们做了一些小事,引来了难以预估的结果“一点轻如鸿毛的小事,却让人难以承受。”——但“轻”并不仅指这个。

昆德拉的笔下没有天堂,只有连结着天堂与地狱的路。

萨比娜离开了托马斯,离开了新男友,离开捷克,到了美国,但她没有到天堂,她孤独一生,客居异乡。托马斯接受了特蕾莎,接受了平凡的生活,接受了稳定的爱情,但他没有见到天堂,特蕾莎难以全心全意毫不顾忌地爱他,他也与年轻时的放浪绝缘。特蕾莎被伤了心,萨比娜的教授情人则在一连串与女人的纠缠后死在了起初关系生冷的妻子怀里。卡列宁收起微笑死了,然后托马斯夫妇于车祸中逝世。在所有人的生命中都不曾出现完美的天堂,甚至所有人的努力都没能改变天堂之路的不如意。生命简直等同于虚无了。

不,总有改变。

有的人站起来了;街头有人示威;姑娘们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对;离开队伍的声浪大了一点。有人反对俗众,就有人反对大流。

但天堂在哪里?这不重要。

有人选择了另辟新路,独自尝试,出类拔萃。他们放弃了从大流者免于思考的所谓“轻”,背上了自己思想的重量。他们的路难走,但方向更自由。

一直走......谁在乎有没有天堂啊。

萨比娜的画里,口号机械的人群中有一条透光的裂缝。细看......那不是天堂的光。

是卡列宁微笑的眸光。

【作者简介】钟雨萱,女,湖南新邵人,长沙市一中高三学生。

延伸悦读

新苗圃 ‖ 钟雨萱:就最好的岁月 ——读《吕梁英雄传》

新苗圃 ‖ 钟雨萱:英雄(札记)

新苗圃 ‖ 钟雨萱:品郭奉孝(札记)

新苗圃 ‖ 钟雨萱:悄悄走近你(散文)

新苗圃 ‖ 钟雨萱:清明(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