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wx3369 2020-11-16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

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

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看见宝贝就想夺,先后抢了8种宝贝,仍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要去吞太阳,结果掉进汪洋大海,丢了性命。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在这些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四不像”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学会“知止”。

老子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告诫人们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商人之财,多败在“不知止”上,总想以贪婪之心,占尽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冲动。

红顶商人胡雪岩中年发达,但晚景凄惨,生意衰败,最后被官府抄家,在一贫如洗、惶惶不可终日中死去。

而与胡雪岩齐名的韩国商人林尚沃,比胡雪岩大44岁,林尚沃从事当时最赚钱的人参生意,很快成为朝鲜首富,并被封为三品官员。

林尚沃巅峰时刻,完美谢幕,成为首富之后,千金散尽,复归农事,因悟“商道”而成就。

林尚沃和胡雪岩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富可敌国,都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不知止”,林尚沃“知止”,人生智慧至少还差“一步之遥”。

世上之事,皆有物极必反之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应当明白“知止”,万不可在鼎盛之时跌入低谷。

《史记》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是立身长久的不败之道!

综观历史上的伟人,他们的英明伟大,名垂青史,就在于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顺势而为,同时,也懂得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圣”范蠡,离开楚国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复兴越国,消灭吴国,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范蠡到了齐国,隐姓埋名,在齐国海边的一块荒地,范蠡苦身尽力,开荒垦地,治产经商。

“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达到“巨万”,却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天下称陶朱公。

范蠡深知越王勾践为人,他写信给功臣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说,飞鸟射完了,良弓就要藏起来;狡猾的兔子抓完了,猎狗就要被煮迟了。

劝文种还是早早地离开吧,而文种不听劝告,最后被勾践杀害。

曾国藩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但即使智慧如文种、胡雪岩,都做不到“知止”,看来,“知止”确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它击中了人性的弱点,击中了贪婪的本质。

第一、止住贪心,止住妄念。

仕途得意,终归要退居幕后,颐养天年;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三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功名利禄,无非身外之物。

倘若缠上名缰利锁,一味争名逐利,梦想一本万利,一夜暴富,一旦财迷心窍,便会利令智昏、欲罢不能。

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钱都敢要,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

在一家公司的面试当中,面试官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悬崖边上有一块金子,让你开车去拿,你认为离悬崖边多远最好?”

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争着把距离说得越近越好,只有一个人说,“我选择放弃这块金子,我不会靠近悬崖。”最后只有这个人被录取。

“知止”,就是要抵诱惑,禁私欲,守住底线,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久利勿为,众争勿往。

面对诱惑,在心中多打几个问号,保持理性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保持清醒和克制。

曾国藩说:“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觉得有利可图,那就不要做了,如果一个东西大家都在抢,就别去凑热闹了。

正如炒股,2007年、2015年股市上涨疯狂,短短几个月,股票上涨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股票比比皆是。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上没有永远获利的事情,众争之地,便是众矢之的,处于漩涡当中,自然遍布雷区险滩,充满明枪暗箭。

可到了论功行赏之时,张良却谢绝“三万户”的厚封,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

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和图片源于特约作者或网络!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