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侍廷才这个人

 灵璧家园 2020-11-16


颂长沟镇老中医侍廷才先生

文/尤凤瑛



   我老家在泗县长沟镇,镇上有位老中医侍廷才先生,说起我们镇的老中医侍廷才先生,那是响当当的名人。近的十里八乡,远点的方圆百里,在远的外省都找侍廷才先生看中医,侍庭才先生为他们治好了许多的疑难杂症,他们口口相传,又带来亲朋好友看中医。方圆百里被侍廷才先生治愈病人很多很多,都无法统计出来。

   中国的中医学自称其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神农炎帝更是尝尽百草,并且用茶来解毒。

  相传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祝由科》。

  后世人在《黄帝祝由科》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世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从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医辈出,秦国有名医医缓与医和,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鹊。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

  到了西汉时期,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已经非常完备,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辨证理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医学大师,被尊称为医圣。

  在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书,这本书不仅是药物学专著,还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

  中医以汤药为主,以前看着身边的人喝汤药,都是说中药汤苦,喝中药汤灌人,有的怕苦甚至捏着鼻子喝中药,我在心里对中药总有点抵触情绪,一提到中药汤,就想着难以下咽的苦汤药味。长辈们就会说,苦口良药利于病。汤药虽苦,治病救人,这次肺炎病毒中医药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史上多次瘟疫都离不开中医药的治疗,中医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创造和传承,一提到中国中医学,我们感觉到自豪和骄傲。

  侍廷才先生出生在中医世家,侍先生的祖父秉承悬壶济世的慈行,一心一意救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痛患者。

  侍氏家族擅长治妇女病、小儿杂症、尤长于身体调理的治疗,对于各种疑难杂症深入研究,如胃病,肝病、皮肤病等也都有出色的医道。

  到侍廷才先生父亲这一辈,越加苦读经书,尤其是中医理论著作,包括《伤寒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这些著作,都几乎做到了烂熟于心,临床经验更加丰富,解放前时候,侍氏家族的中医水平已经是响当当在当地威名远播,尤其是远近的老百姓,几乎都朝圣一般不远百里到侍村求医问药。

  到侍廷才先生这一辈,侍先生用心用功熟读经史子集,博览群书,使他在中医的理论建树上和中医临床的实践中,显得愈加从容自若,他对病人的态度也愈显谦恭,能不花钱的病症,先生就会晓之以理,从病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导患者,不使穷苦的百姓再背上医药费用的重苛。

  侍先生秉承中医治病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原则,也就是说他善于找出患者发病原因,将它治无。我所说的侍先生的最高境界是不用药,就是用信手可得的物品作为医疗器械,用信手可得的食物作为药物,用侍先生的双手作为工具,用渊博的学识做为钥匙开启患者的疾病之门,把病魔驱逐出体境。

  侍廷才先生有一次去海南旅游,此次旅行的导游是位女导游,在几天的行程接触中,知道侍廷才先生是中医世家,就让侍先生当场把脉诊断,侍先生把脉之后,给她说了病症所在,并且开了药方,让导游在本地的中药店拿了中药,并且嘱咐女导游喝汤药的禁忌,留下了各自联系方式以便在了解病情的状况。旅行结束后不久,侍廷才先生接到海南女导游的电话,告知服用了侍先生开的中药以后,她的病治愈好了,在电话里连声千恩万谢。女导游多次邀请侍先生再去海南旅游当面致谢,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再次去海南游玩,海南女导游知道后,去机场迎接侍廷才先生一行人,一路陪同,住宿餐饮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从此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有个好姐妹,去年身体一直不舒服,头晕,心情郁闷,血压也高,经常夜不能寐,县里,省城医院都做了全面检查,没啥症状,西药也吃了不少,病症状还是没有消失,有一次我们散步,姐姐和我说了她的苦恼,我想起了侍庭才先生的中医,建议姐姐去看看中医。第二天我就开车带着姐姐去了我都镇上侍庭才先生的中医馆,一到医馆,排队看病的人很多,我们等了几个小时才临到我们,侍庭才先生仔细的把脉,望,问,之后,说姐姐是颈部有问题,让姐姐进一步做了拍片确认一下,拍子出来后拿去给侍廷才先生看,果然如侍庭才先生诊断一样,颈部出现了骨刺压神经所致头晕,血压高,这样才导致心情郁闷等症状。随时就拿了中药,并告知了怎样熬制服用,禁忌。回家自己熬制汤药,七副中药喝下去姐姐明显的轻松了好多。中药汤喝完,隔了一天,我们又来到侍先生中药馆,接着又拿了七副中药,侍廷才先生又告诉姐姐,怎样去锻炼身体,用简单的食疗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辅助治疗,两个疗程的汤药治疗,姐姐的病治愈了。

  侍廷才先生真是令人佩服感谢哦。许多康复后的患者都是敲锣打鼓的给侍先生送锦旗表示感谢,侍先生诊所三面墙上挂满了感谢的锦旗,看着满墙的锦旗,心中由生敬畏,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也是侍廷才先生的心愿。

  我的女儿上大学期间,日常生活中饮食都是辛辣冷凉食物居多,胃经常疼嗳气,在放暑假期间,我带去侍廷才先生药馆拿了几副调理药,两次汤药喝下去胃就调理有所好转,想再去进一步调理一下直至病愈,最近因为疫情期间,在家自我隔离,中药馆也不能对外开放,只好在等一段时间了。

  我身边好多朋友,同事,老师都经过我的介绍在侍廷才先生中医馆看过病,他们都说喝了汤药以后,身体明显的轻松,好转,两三次中药调理病就痊愈了。治愈后的患者都对侍先生敬慕和感恩,侍先生对每位患者都耐心的,听,问,望,医者父母心真切的提现在侍先生身上。

  侍廷才先生不仅医术精湛,还善良仁慈,有一次来了一位残疾人看病,侍先生看到这位患者,问了他一些家庭情况,知道这位患者家庭经济拮据,看病后拿药时没有收这位患者的药费,这位患者说什么都要给药费,侍先生不仅没有收药费,还从自己口袋里拿了几百元钱,塞进这位残疾患者口袋里。侍廷才先生不仅治病救人,还这么有爱心,仁义仁慈。侍先生中医药帮助很多的朋友解除病痛,调理好身体,得到了健康快乐的生活。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医学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丽的宝藏,每个中国人都应为我们拥有辉煌中医药文化而自豪,也希望我们中国的中医能永远的传承下去,多一些像侍廷才先生一样的中医医生,为更多的患者消除病痛的折磨。相信中医学是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一直传承下去。

  

尤凤瑛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街人,出生于70年代。平时喜欢画画,记日记,写文章。灵璧家园优秀作家。现住灵璧县奇石大市场8--12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