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良知,很简单却不容易

 惟中茶道 2020-11-17

私意萌时这一“知”,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把那私意消除去,便是立命工夫。


形式上看

王阳明心学经历了几个阶段:

知行合一、存天理去人欲、致良知

表面上看起来

从前说知行合一,后来说致良知

好像是在变更口号

其实内容都是一样

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只不过

“致良知”的提法,更加简洁平实而已

《与邹东廓书》云:

“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亦免没溺之患矣。”

正因为“致良知”简洁明快

很多人并不重视,反而走向歧路:

他们往往注重于渲染良知的效用

却不注重去光明良知

很多人觉得为人处世,不欺良知而已

这有什么难的?

他们忽视了:

良知能够知是非善恶

其前提是良知光明

良知虽然人人都有

但是其光明的程度却不同:

“圣人之知,如青天白日;贤人之知,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工夫,只从这一点明处精察去。”

“致良知”的关键在于:

如何下“致”的工夫

“省察克治之功,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披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

“致”的工夫

既要有觉察之力

更要有克己之功

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能够致良知,便是找回了自己

《修行》......开悟篇

宣扬修行非修行,

修行尽在平凡中。

标新立异非为道,

改变内在是真功!

陈真人2014/10/7号午时,写于重庆鹅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