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悟透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读书与思考3 2020-11-17

2020-11-14 01:22

前言:

提起老子,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印象,大概都是一个仙风道骨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的老人。作为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的行为准则备受后人推崇,尤其是在现在的烦躁社会中,像老子那样能过上"无为"的生活,更是成为了一众人人的心之所往。

可老子真的是这样吗?老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老子的"无为"真的是什么都不做吗?

要深刻理解老子的精神世界,那么《道德经》就是一本我们必然要读的书籍。在这本老子留下的著作中寥寥数语,虽然深奥,但其精华可以却可以总结为6个字:无为而无不为。

但若想真正理解这6个字,除了通读《道德经》外,研究老子的个人经历同样至关重要。

老子的降生

老子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的时期,虽然有周天子在位,但基本上天子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权利,不过只是一些有实力诸侯的工具而已,下面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不惜开战,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老子就出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小国——宋。

老子的父亲作为司马,再一次与楚国交战时意外身亡,他一死宋国军队也就没有了打仗的信心,老子的母亲为了避免被楚军杀害,带着家人奴仆一路逃跑。原本大家打算逃到安全的宋国国都,但却因为不认识路,逃到了成果境内。

老子的母亲此时已经怀孕7个月1路奔波,再加上失去丈夫的悲伤,一不小心动了胎气,老子也就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虽然是一个早产儿,但老子却从小就有着异于常人的智商,即使当时里崩月坏外加家道中落,老子依然将各类知识学习得十分透彻,甚至于他的老师都坦言,没有什么能够教给他的知识了。最后老师只能来到周朝的国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老子的仕途与读书

来到国都的老子考入了当时的"大学",太学。在太学中老子继续学习礼乐等知识,三年后就被推荐为"图书馆加档案室"的管理员。这样一来老子每天都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书籍,也就在"圣人"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顺利。

当了三年"管理员"的老子成功晋升为"馆长",虽然当时的许多贵族因为世袭制的原因已经不再学习,可当时的平民及士大夫阶层还是十分崇拜有才之人,而且贵族毕竟只是少数,天下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贵族血缘的普通人,老子有如此渊博的学识,自然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学者"。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或许《道德经》会推迟"出生",亦或是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也未可知。令人没想到的是,不过,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就连周朝的王室也发生了一起叛乱,所有王室的珍贵书籍都被叛乱者带到了楚国,身为官员的老子也被牵连。正好老子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也就顺水推舟辞去了职务。

辞职后的老子在函谷关遇见了尹喜,恰巧平日里尹喜也十分喜爱读书,而且对老子的大名如雷贯耳,当老子一出现在函谷关时就被尹喜发现了。在他毕恭毕敬的行完学生之礼后,越是与老子交谈越是感觉他学识的渊博及境界的高超。

为了能日后更好的学习老子的思想,也为了能让后人可以有机会了解到老子的精神世界,老子留下《道德经》。

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看似是以王室兴衰和百姓疾苦为主线的书,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大到宇宙本源,小到人生哲理,这本书都有涉及,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应该就是"无为"。但这个"无为"并不是我们字面意思理解的什么都不做,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佛系",只有深刻理解了"无为",才能深刻理解《道德经》。

现在许多年轻人打着"无为"的旗号真的什么都不做,表现得自己无欲无求一样,其实这已经严重违背了老子的本意,"无为"的本质应该是顺其自然。每天太阳升起就工作,夜幕来临就休息,这是地球运转的规律,人也应该如此。往更深层次来说,"无为"也代表着一种精神高度,不争名逐利,不损人利己,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在世上的人都会有私心,都会有欲望,而圣人的伟大就在于他不用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欲望,没有了私心,更没有了害人之心。而老子所主张的就是人应该减少自己的欲望。其实老子有这方面的观点也不足为奇,毕竟他所处的时代都是因欲望所致,若是各诸侯国没有权利的欲望,周天子没有享乐的欲望,那百姓又怎么会身处战争流离失所。

毫不客气地说,就连孔子也是有着他的欲望,有着他的私心。当时老子名声远扬,就连孔子都向老子请教问题。与老子的出世不同,孔子一心想着入世,一心想让自己的学识有用武之地,所以才会有老子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思想。面对周王室的衰落,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逐渐恢复周天子的权利,达到太平的局面。

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半个学生,但师徒两人这次的交谈却不那么愉快,观点不同的人在一起难免会有分歧。虽然孔子认同老子的道理,但却更坚持自己的见解。于是孔子继续"推销自己",而老子则远离了官场的纷争和尔虞我诈。

"无为"不是消极,尊重规律

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来解释的话,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早在几千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提出了这个观点,这也是无为内在的含义。从一个人来说,饿了就吃饭,渴了就睡觉,到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情,不要打破这个规律,以免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对于治理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百姓若是生活困苦,上位者就应该修身养息,而不是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南征北战,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汉高祖刘邦最开始的治国方针就是如此,不强行征兵,也不向百姓收取苛捐杂税,让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国家得以发展。

总结:

作为俗世中的普通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欲望和私心,若是想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控制自己的欲望和私心,用最单纯的思想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顺其自然过好自己的生活,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做的就是摆正好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道德经》教给我们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