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 例临床观察[页2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0-11-17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李林 刘中勇 邓鹏 邓鹏 赖小美  

    摘要

    目的:观察热敏灸 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100 例患者分为 2 组各 50 例,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美托洛尔片、阿司匹林片等西药治疗;热敏灸 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热敏灸 治疗,2 组均治疗8 周。观察 2 组治疗前后心绞痛 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热敏灸 组为 92.00%,西药组为 84.00%,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热敏灸 组治疗后心电图 ΣST、NST、NT 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值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且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热敏灸 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针灸疗法;热敏灸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6-7415 (2011) 12-0082-03 



  冠心病 心绞痛 是常见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热敏灸 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50 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50 例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 《中医诊断学》 [2]和 《中医内科学》 [3]证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 2008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共 100 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2 组各 50 例。西药组男 35 例,女 15 例;年龄 46~74岁,平均(59.33±4.17)岁;病程 5~24 年,平均(11.23±3.27)年;劳累型心绞痛 40 例,自发型心绞痛 10 例。热敏灸 组男37 例,女 13 例;年龄 48~75 岁,平均(58.56±3.87)岁;病程 6~23 年,平均(10.95±3.55)年;劳累型心绞痛 39 例,自发型心绞痛 11 例。2 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热敏灸 组中医辨证分型:心血瘀阻型 11例,气滞血瘀型 8 例,痰阻心脉型 9 例,阴寒凝滞型 5 例,气阴两虚型 6 例,心肾阴虚型 5 例,阳气虚衰型 6 例。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 予单纯西药治疗。阿托伐他汀片,每次 20m g,每天 1 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次 40m g,每天 1 次;美托洛尔片,每次 6.25~25m g,每天 2 次,依据心率调整每天总剂量,服用次数不变;阿司匹林片,每次 100m g,每天1 次,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给予氯吡格雷,每次 75m g,每天1 次。以上用药均治疗 8 周。 

    2.2 热敏灸 组 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热敏灸 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确定热敏灸 部位:局部选取患者手少阴心经及附近的经穴、痛点和压痛点、皮下硬结、条索状物处等反应部位。远端选位以下肢阳经穴位为主,用点燃的艾条以上述部位为中心、3cm 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 3~5cm 处施行回旋灸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觉,如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感觉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以上所述部位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来,选择 3~5 个最敏感的穴位予以灸疗。

    ②艾灸 操作:先予回旋灸,继之以雀啄灸加强灸量、激发经气,再以温和灸温通经络。医生需以手感受和掌握患者皮肤温度(以患者感受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③灸量: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宜,一般每穴 10~50m in 不等,每天1 次,治疗 8 周。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项目 观察 2 组治疗前后心绞痛 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 Exce l 数据包中,导入 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总有效率热敏灸 组为 92.00% ,西药组为 84.00% ,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艾灸 冠心病 心绞痛 热敏灸

    4.3 热敏灸 组中医证型临床疗效情况 见表 2。热敏灸 组中阴寒凝滞型、阳气虚衰型临床疗效优于其它证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临床疗效最差,疗效排序依次为阴寒凝滞型>阳气虚衰型>心血瘀阻型>痰阻心脉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疗效与证型有关。 

艾灸 冠心病 心绞痛 热敏灸

    4.4.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 3。 总有效率热敏灸 组为84.00% ,西药组为 78.00% ,2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艾灸 冠心病 心绞痛 热敏灸


    4.5.2 组治疗前后 ST 段下移幅度总和(ΣST)、ST 段下移导联总数(NST)和 T 波改变导联总数(NT)比较 见表 4。热敏灸 组治疗后 ΣST、NST、NT 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西药组 NST、NT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ΣST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热敏灸 组 ΣST、NST、NT 值改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艾灸 冠心病 心绞痛 热敏灸


    与治疗前比较,①P < 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 

    4.6.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 5。治疗后热敏灸 组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值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西药组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 组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艾灸 冠心病 心绞痛 热敏灸

    与治疗前比较,①P < 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②P < 0.05 





    5 讨论 

    冠心病 心绞痛 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饮食失调、年老体衰、外邪侵袭等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素体阳虚而遇阴寒之邪内侵,寒邪收引,心脉收缩痉挛,心血运行不畅;寒性凝滞,血液凝于脉内,不能运行,心脉不通而发心痛。素体肥硕 痰多,饮食失调,进食肥甘油腻之品失制,脾胃运化痰湿不足,痰湿之邪聚于胸,心阳不得宣通发为心痹。忧虑、凝思过度,气结气郁,日久生瘀。痰瘀之邪裹积于心脉之中,导致心脉流行不畅,每遇饱食、愤怒等食积气滞则发胸痹心痛。阳气不足,气不行血,宣散不足也可发心痛。阴不足,或炼津成痰,或对心脉滋养、濡润不足,引起心脉运行不畅多易发胸痹心痛。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血亦行而不成瘀。气行则水饮运化调畅,痰湿易于消散。痰瘀之邪消散,心血运行畅通,则胸痹心痛少发。寒邪内侵者,灸其穴,寒邪外泄,心阳宣达而病去。阴寒内侵、痰瘀内结者是灸法的良好适应症。气阴不足于内者,灸疗可补益其脾肺之气,使气阴得生而病减。然气阴不可速生,故病去较缓。
  艾灸 热敏化腧穴[4~6]可产生透热、扩热、传热、 远部热、深部热、非热感觉,是进行热敏化腧穴筛选的标准,也是热敏灸 能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通过强弱、躯干四肢、近心远心穴、左右前后等热敏化腧穴的选择搭配、热敏化腧穴经热敏化后精气传导、运行增强,提高了冠心病 心绞痛 热敏灸 治疗的临床疗效。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热敏点灸疗技术是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寒、虚、瘀证效果明显,与传统灸疗理论中认为的艾灸 具有宣通经脉、补虚散寒的作用相一致。该技术能有效地缓解、改善患者心绞痛 程度,改善心电图 ΣST、NST、NT 值,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这可能是该技术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热敏点灸疗技术的作用机制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73. 
[2]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6- 109. 
[3]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8- 112. 
[4] 陈日新,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 ].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2006, 18 (2):29- 30. 
[5] 陈日新.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 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1):57- 60. 
[6]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2007,27(3):199- 202. 


艾灸 冠心病 心绞痛 热敏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