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过贵州:探寻夜郎国

 千佛视觉 2020-11-17

       在我的外出旅游中,走得最多的地方就要数贵州了。除了几次路过外,深度游就有三次。第一次是红色旅游,沿着红军入黔的路线走了一圈;第二次是度夏旅游,重点走了黔东南、黔西北;第三次是由于秋老虎太厉害的原故又到贵阳附近走了走。

       每次路过桐梓都想去夜郎看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均未成行。三走贵州第一站是夜宿桐梓,去夜郎就有了时间,经过我提议,同行的朋友都赞同去看看这个“夜郎自大”的地方。

      从武胜到夜郎全程约250公里,我们午饭后出发,经渝武高速转渝黔高速公路,在松坎下高速,再行进几公里就到夜郎了。下了高速,己经是5.30了,见沿途田园风光不错,停车拍了一会儿照片。

       去夜郎的途中,在手机上查询了一下有关夜郎的资料。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人文价值正在为世人看重。

     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

        唐代李白闻说贬谪到此,不胜悲叹:“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古代夜郎人也曾作过开路打算,终因山高水深而束手无策。

       车翻过沙台,进入山谷,我们隔河相望,对岸就是夜郎古镇了。夜郎坝一收眼底,静静地躺在高高的铧尖山膝下。眼下正好天晴水枯,过河不用脱鞋。

       下午6时,我们终于到了这个1300多年以来,从不因毁誉或褒贬而改其名,至今仍在中国版图上唯一叫“夜郎”的地方。

        “夜郎自大”的成语,让这个穷乡僻壤蒙上了孤陋寡闻的不白之冤。

       我们在镇上遇到的夜郎人个个都懂历史,待人热情,他们以自己是夜郎人而自豪,看来说“夜郎自大”,有失公允哈。

       这位老太太向我们讲说夜郎坝的历史,她盼望这里能够成为旅游地,她说目前来得最多的就是重庆人。

       这里街面不宽,刚够穿过一辆卡车,鱼脊状路面上镶铺麻石、鹅卵石,两边的建筑已经与时俱进了。

       据说红军长征时期,红一军团第二师在占领桐梓的第二天,曾经由夜郎坝小路迂回敌后,切断新站黔军守敌与驻酒店垭川军的联系,战斗异常激烈,给夜郎的旅游业添加了红的色彩。

     当我们问及这地方为什么看不见一点点老房子时,夜郎人告诉我们,1994年9月9日中午,因铁匠铺不慎失火,竟火烧连营般地将整条夜郎古街毁之一旦了,看来这地方要发展旅游业还得要使点点劲才行哦。

        看见街头一群人围着,赶忙跑去一探究竟,

        原来这伙人在扎金花

        这个小女孩挺可爱,忍不住多拍了几张

       看来李白在夜郎的名气太大了,连小孩都知道他被流放到过夜郎,他的坟墓就建在凤凰山脚,夜郎的小孩都都表示愿意带我们去看,由于时间原因我们谢绝了。

       尽管我们没有寻找到古夜郎的遗迹,但据有关夜郎的资料显示:夜郎坝为古县城遗址,地近巴蜀,开发较早,因李白曾流放于此,历代达官显贵多有所至,有太白故宅、太白坟、太白泉、太白书院、石碑 台等。

       尽管李白是否到过夜郎存有争议,但被判流放夜郎之事是不争之史实:一是李白当时被判流放的夜郎就是唐代的夜郎县,即今之桐梓县夜郎坝。夜郎坝是一个经1300多年不改其名,至今中国的版图上仍唯一叫做夜郎的地方;二是李白留下了许多关于流放的诗,其中直接涉及到夜郎的诗作便有32首之多,这些诗作写得沉痛酸楚, 一唱三叹,至今仍脍炙人口;三是历代官吏、文人路经桐梓或专程探记时,留下大量品评、吟咏李白流放之事的诗文,这些诗文或抒仰慕之情、或寄不平之思,亦颇 多佳作;四是当时民间流传的李白流放夜郎的掌故、地名、诗词、纪念物和故事传说等长盛不衰,正如明代《夜郎曲》所云:“夜郎城桐梓,原东堞垒平。村民如野 鹿,犹说翰林名。”由此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李白夜郎”文化现象。

       太阳快落坡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夜郎,朝桐梓驶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