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士恒自传(二)慈母的苦心

 乐桦之声 2020-11-17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休。现定居在上海。

作者:吕士恒

主编:耿德华

素材:吕晓峰

      家里剩下孤儿寡母、老奶奶三口人,日子更艰难了,那时我小学五年级,准备辍学,回家种地。母亲是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奶奶,全家省吃俭用,甚至挨冻挨饿供我读书。就这样苦苦地挨过一年半,我终于小学毕业了。

      小学毕业的学历,当时在农村也很稀罕,算得上是读书人了。当我拿到小学毕业证书给妈妈、奶奶看过,我奶奶松了一口气说:“这下好啦!我孙子成了有文化的孩子,往后学点啥,干点啥都不用愁了。我也老了,这家要靠我孙子喽!”奶奶已年过花甲,干啥都很吃力,就指望我了。可是我母亲却是另一番雄心壮志,她要让我考中学,母亲劝说奶奶:

       “我们姓吕十几家人,祖孙几代都是睁眼瞎,就不能培养出一个中学生?让孩子去考中学试试,如果考不上, 也就命该如此。如果能考上中学,就是苦死,累死也要供出一个中学生来,将来日子能过得好一些。

现在的东阳中学

      当时东阳县全县只有一所国立中学——东阳中学。一年只收一百名初一新生,而全县小学很多,会有上千人考中学,十几个人能取上一个,再加上校长要为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的孩子留出一些名额,实际上录取率是很低的。像我这样的情况,考取希望渺茫。奶奶也知道我很难考中,也同意让我去报考试试。妈妈鼓励我要有信心,力争考上。我也下定决心要争这口气。

      就在考前一个月,奶奶也不让我下地干活,我插上房门复习功课、背书。晚上妈妈为我备好桐油灯,放了三根灯芯。平时我妈妈夜间做针线活只用一根灯芯,我夜读却要放三根,这也太浪费桐油了,我就只用两根灯芯,每天都要熬到半夜。作了充分的准备,参加了东阳初中的汇考。考完试,同学们都说考题挺难的,我觉得还可以,但心里没有底,焦急地等着招生红榜的公布。到了红榜公布那一天,我却害怕了,不敢跑去看榜,怕名落孙山让人讽笑。

百年老校一角

      早晨,妈妈上工去了,奶奶若无其事地去田畈干活,让我留在家里看红榜。我焦急地等在家里,却不敢去看榜。待到中午,妈妈下工回家吃午饭,进了门头一句话就问:

      “看榜结果怎么样?”

      我吞吞吐吐地说:“上午没有去看榜。”妈妈不乐意了。

      “怕什么,考不考上总得去看,下午一定去看。”

      奶奶也从田畈回家,我们抓紧吃午餐,午餐吃的是冷饭,为了省柴火,夏天午餐不烧火。我们正在吃着,我爷爷的一个徒弟,我叫他喜乐叔,他急急匆匆地跑来我家,边跑边喊:

      “师母,师母!”

      进我家天井里被板凳绊了一跤,我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连忙过去扶他起来,喜乐叔叔没顾及拍拍身上的泥土,高声地说:

      “考上啦!考上啦!士恒考上了!”

      奶奶有点不相信,忙问:

      “你听谁说的?”

      妈妈也急着问:“你去看榜了吗?”

      “我刚在街上看了红榜,吕士恒的名字就在中间,真高兴啊!我侄儿有出息,我没顾上吃午饭就跑来报信啦!”

      我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放下饭碗,喊一声:

      “奶奶,妈妈我这就去看红榜。”

      立即冲出门去。就半天功夫,我考上东阳中学的消息在上市头全村传开了,亲友们上门道喜,邻里本家们纷纷议论,都夸士恒这孩子有出息,那么难考的东中都考上了,我们村里出个中学生也真不容易。也有人担心,这孤儿寡母的穷人家能担负得起上中学的学费吗?恐怕考上也是空欢喜。还有人说我母亲心也太高了,老的老,小的小,日子能过得去就不错了,哪有穷人家孩子上中学的。我母亲压力很大,家里确实供不起我上中学,可是已经考上了岂能放弃?仔细算了算账,上中学一学期的学费、书费正好是我母亲半年的工资,家里生活就得靠奶奶种田来维持,吃饭都不够。妈妈说服了奶奶,全家齐心协力,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中学。好在东阳中学离我家才三里路,可以走读,不用交伙食费与住宿费。

      待到开学报到的头一天,外婆赶制了一双布鞋送给我,她说:上中学要穿新鞋图个吉利。开学报到那天早上,有的亲友、本家过来看望,也有的本村人都不太相信,一个穷苦农家孩子居然也成了中学堂生,还特地来我家看看虚实。我高兴地与亲友告别要去学校报到,就在我跨出家门的那一刻,突然看见我妈妈脸上挂着两行眼泪,为了儿子上学,妈妈的心都操碎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家里出了一个中学生,确实给这个贫穷孤寡的家庭添了几分风光,同时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加重了苦难。

      妈妈早上都是空着肚子去上工,晚上还要加班到11、12点才回家,为了挣那一点加班费。奶奶也跟着受苦。最难熬的是春天,青黄不接,家里粮食已吃光,大麦还没有成熟,就靠田边地头种的三月青青菜当主食。早上家里不起火,一天吃两顿饭。我不吃早餐去上学,待到中午放学,回家要走三里路,实在是饿得走不动路。我走的那条路是鹅卵石铺的石子路,路上高一点的石子就会将我绊倒摔一跤,同学们都笑我走路不抬腿。

      一春天就是这样挨过来的。上了中学还是要抽时间帮家里干农活。种那二亩地,我成了主力,除了星期天,还得经常请假去种地干活,形似半工半读。好在自己已经是半大小伙子,力气也有,农田活也熟练,干这些农活也不算太大的负担。虽然耽误了一些学业,但学习成绩在班里也能算个中等。

待到大麦成熟,在收割大麦的前几天,奶奶总会去大麦地先割二、三捆大麦背回家,搓下大麦粒,吃顿饱饭好有力气割大麦,插稻秧。收割了大麦家里就能吃上饱饭了。大麦是不用交租的,是我们家半年的口粮。我们院子里有一台公用的石磨,我与奶奶一块推磨。大麦菜粥,大麦疙瘩,大麦饼子,总算一天能吃上三顿饭了。

东阳中学近照

      我上初二的上学期,我母亲做工的小厂停业了。当时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国民党统治区乱成一团。东阳丝线行业也没了生意。许多小厂、作坊纷纷关门。我母亲失业了,断了生活来源,家里更加困难。上学期的学费已经交过,下学期就没钱交了。这回,连坚强的妈妈也只好说该辍学啦!

      就在这危难关头的一天傍晚,突然城内外响起密集的枪声,当时正是解放军进军浙江的战役。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躲在家里顶住门,吹灭灯不敢吭声。待到枪声平息,巷道上就听到有人喊:

  “乡亲们,我们是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被打倒啦!东阳县解放啦!”

      老百姓都点起了灯,打开门,出来迎接解放军,从此我的命运,我们家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未完待续

0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