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参菩提】慕 兰丨世俗中的西塘(散文)

 读在现场 2020-11-17


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
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我来了,不是为了寻梦也不是为一段未了的缘,只是因它平凡而充满诱惑的名字——西塘,从许多人那里听过,也从优美的文字里读过,所以我特意来看它。

也许我骨子里就爱这样的梦,一个傍水而居的楼阁,质朴的砖瓦、湿滑的绿苔、连空中流动的风都似乎挟着古旧的气息,我恍如隔世的站在门外,似乎要见一位暌违多年的老友。

初见惊艳!面前这碧水悠悠的河,仿佛是一条温润的美玉悄然柔软了我的心,白墙黛瓦,马头墙还有飞檐桥亭,一下子拥入眼帘,我的心已被狂喜占据。我忍不住用目光逐个敲打窗棱,试图推开楼阁的红尘旧事。然而那窗门寂寂,无言以对。只有飞檐上垂下的红色灯笼,在风中摇曳,让我想起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刺目且寂寥的一串串红。但在这里,红灯笼仅仅是一种装饰也是所有场景里最动感的色彩,它如一枚凄美的音符,在重叠交错的楼阁中燃烧,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以及过往的兴衰。

我还在岸边揣测着这里可能发生的故事,一艘摇撸船及时的出现,载着我荡进蜿蜒的河中,长长的桨搅动深寂的河水,一个旋涡接一个旋涡,我的思绪便被粼粼的波光引领着从现今溯流到历史的河岸。历经千年的春秋之水,亦不见衰老。想当年,多亏了伍子胥兴水利,引水而来,当胥塘变为西塘后,这位古人便逐渐被人遗忘。想起这位悲壮不屈的大英雄,我忍不住把手伸到船舷处,撩动水花,想着或许能沾一沾古人的福泽。

不远处的岸边,一株柳树如婀娜的美人低垂了一头长发在水中,旁边一群鸬鹚栖在船帮,主人则一旁持杆站立。不知道他在等什么样的时机,河里的鱼明明很多啊?几张小嘴升到水面上争食树上的落果,忽然,石拱桥下又钻出一叶小舟,让不算宽的河面顿时热闹起来。还有岸上旗帜一样招展迎风的沿河人家的素色衣物让这一画面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也许是出行之前无数次的遐想,亦或许我曾经就是这里的过客,对于所行的每一处我都希望可以追寻出更多的线索。沐浴着上午的暖阳,它就是一把罩住幸福的大伞,恍惚间,另一个我便分了身从河堤拾级而下,一边浣洗衣物一边与往来船泊上的人聊几句家常;自家门口的柳树下,那一方巨石,不正可以稳稳坐定,钓一尾鱼,温一壶酒,度过整日的悠闲时光?还有还有,我还可以走到临河人家的美人靠上斜倚着小憩片刻。再或者以手托腮,边想心事,边发呆。

“西塘忆,最忆是长廊,千盏灯笼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依水看斜阳”。从船下下来,我吟咏着诗句,抬脚迈进了烟雨长廊。这个因善良而成就的风景,点缀在河岸,为游人遮风蔽日。传说长廊是因为胡姓寡妇为感谢豆腐摊主的热心照顾而沿河建起了棚屋,这样既照顾了自家店铺也使豆腐摊不受风吹雨淋。没想到有了雨棚之后,寡妇的生意日渐红火,人们便纷纷效仿,逐渐的形成了现在这种特殊的建筑风格。端详着浸透岁月的木门和窗、破败的墙面,一切都呈现出未经雕琢的最原始古朴的风貌。我的手小心翼翼的触碰着遗迹,心里却惦念能有一场烟雨,如此才不会恼恨闷热烦躁的天气,剥夺了我们的闲情雅致。

来过的人都知道,西塘有三多,廊棚多,桥多,弄多。如今,恐怕还要添上一个人多。众多的桥上,人头攒动,让我想起恐怕只看社戏才会有的热闹场面。但那空旷的水上戏台早已物是人非,只有热烈的光线在舞台上演着无人的戏码。

狭窄的犹如一线天光的空隙,就是一个弄。每走几十码就看见这么一个弄堂,有的是客栈,有的住着人家,有的则如石皮弄一般,吸引着游人慕名前往。悠长的巷子,寂静的回响着当年的脚步,王宅的辉煌历史已不可寻,只有空洞的老宅,等待着人们追根溯源。谁还记得因何有了“天下第一弄”的美名,也不会有人探询宅子里的故事,只有在深邃的石皮弄里行走的时候,才会好奇,脚下油皮般的石板,需要多少年的磨砺,又经过多少雨水的洗刷,才有了这般的滑腻和润泽。

如果能慢下心来,不妨坐在大宅子里感受一下旧时富裕人家的生活,古香古色的建筑,前街后河的布局,长方形的天井里倾泻下的光线,把绿植沐浴的无比青翠,堂屋永远是幽暗的,仿佛这样才有高贵的尊严和威仪。下人们的偏堂走的是曲曲折折,可以想见,那份卑微的心因为行走的不同而越发的渺小和轻贱。

走在1.01平方公里的古镇,惊讶于它的繁华。站在两侧建筑物的中间,看着飞檐和廊棚缝隙里粗粗的明亮灼热的天空,这更象是上海的旧弄堂,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有各色店铺,卖丝绸、手工制品、特色食物,也有酒吧和饭馆,还有旅馆和本地人家。它们统一无例外的挂着红灯笼,远看如同象征红火的辣椒,一串串的烧旺这里的生活和生意经。

为了带一点纪念再离开,我在一家店里选了几把丝绸折扇和一把金丝绣花红伞。买礼物的时候,听见有人在旁边小声议论,说这里有点像丽江古镇。我没去过丽江,也没觉得在丽江和西塘各买一把同样的折扇就会失去此行的意义。

这古朴的镇子,在经历了千年的洗涤之后,行至今日,已有了深一层的意义。这里的人,忙碌而快乐,既可以安定、悠闲的生活,又可以接纳外来的一切,包容下所有来往的人群。

而我们这些侵扰了古镇幽静的人们,流连街头巷陌的时候,又多出一些感叹。不要以为是风景扮美了相片,而是我们破坏了这里的风物。它们原本是该静静的存在,而纷至沓来的脚步搅乱了清梦,也使得这里的人,增添了一份躁动。

如果,真的要知道西塘的美,不妨在夕阳渐落后,所有的灯笼如红色的宝石熠熠生辉,人影被夜幕掩藏时,你才可以品味出它的美和悠远的底蕴。

长廊、板桥、碧水、一墙一瓦,就是浓淡相宜的水乡——西塘。这里的沉定、简单、缓慢的生活,吸引了每一颗疲惫、烦乱的心灵,想要在世俗里寻找一种归依,那就把心留下吧!风尘中的人已经不起岁月的重负,即使停不下前行的脚步,也可以把所有的心事沉入春秋的碧水。岁月带走了我们最初行走的希望,却带不走记忆的碎片,也带不走一切向往美好的眼睛。

回首西塘,它更像一位高德的长者,以宽博的心接纳万物,以谦卑的胸怀包容天下的倦鸟、游人。就连桀骜的烈日在这里都显得温柔、和煦,悄悄的渗透每一寸砖瓦、石隙,光阴在这里看不见痕迹,只有千年往复的古旧建筑和流淌不息的水脉。

我想我已经把脚步留在这里,只是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它作别?


作 者 简 介

慕兰,原名尹建芝,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于《散文风》、《东方散文》。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