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玉克丨石头“堆出”的神农山

 读在现场 2020-11-17



神农的那个时代离我们已很遥远,远到只剩一些依稀不辨的传说,但神农山距我们不远,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那片辽阔的平原上。

天下名山多矣,而此山承载着神农氏辨百谷、尝百草、制耒耜、创农耕的传说,得享“神农”之名,何其幸也。

神农山并不幽深,它不像别的景区,深藏在千山万壑中,端足了大腕的架子,用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犹抱琵琶的漫长铺垫去吊你的胃口。在这里,游客下车就进山,进山即景区,让我们少走了好些冤枉路。

从一条不见溪流的山谷里曲折登攀,待到山顶,我惊诧,神农山原来是石砌的!一天门、南天门、紫金顶、龙首台,一块块棱角分明的巨石水平地交错叠压。我不知道这在地质上怎么解释,我只是叹服自然的神奇伟大,把雄伟砌了进去,把险峻砌了进去,把灵秀砌了进去,砌成道道高低曲折的山脊,砌成座座姿态各异的山峰,砌出神农山独特的地貌奇观,砌成四海游客的惊叹与震撼。

神农山是中国白皮松最多的地方,树龄大都在800年以上,树形虬曲优美,那是千年的风雨、轮回的季节、险峻的山势、多变的气候,把它们雕塑成岁月的模样、季节的模样、奇峰的模样、风雨的模样,雕塑成神农山独特的诗意。大自然绝对是一位具有很高审美水准的艺术大师,它总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地把一棵棵粗壮苍劲的白皮松,以紧贴岩壁的姿态,以翩翩欲飞的姿态,以迎客或惜别的姿态,点缀在峭壁、山顶。

山上只有路,很少有闲地。它不像庐山,太过开阔,像一篇汪洋恣肆的散漫文章。神农山小巧、精致、紧凑,像一首诗、一阕词,凝练得容不下一个多余的字。

最喜欢那条后山的下山路。从龙首台下来,两边全是悬崖绝壁、幽谷险壑,路居然无“路”可走,只能被逼在蜿蜒的山脊上铤而走险了,人们叫它“龙脊长城”。龙脊长城是一条绝佳的观景长廊。远眺,群山环抱,深谷纵横,不知何处为女娲山、伏羲峰;俯瞰,山坡山坳桃花浓密处粉色氤氲如霞,有鹰样的鸟在山谷翱翔;前瞻,络绎不绝的游人像一条彩色的链子随着山脊蜿蜒蠕动;回望,崔嵬险峻的龙首台,在呼啸的山风中更显危如累卵。我真担心,山风若再狂野些,会不会把它撼动。

神农山是猕猴的乐园,崖壁树丛藤蔓间,你时不时会看到它们腾挪跳跃嬉戏觅食的灵巧身影,猕猴在游客的惊喜和镜头中,悠然享用着游客扔来的香蕉苹果面包。似乎,天下景区的上山路径都选择在山溪流出的地方,但很遗憾,那天,我没有看到飞瀑流泉,川流不息的只是游客。我不禁惋惜、疑惑,当年,神农氏设坛祭天的神农山,老子筑炉炼丹的神农山,怎能没有那淙淙流水的天籁之音,怎能没有深潭碧波的天光云影?

回来查阅资料发现,神农山是仙神河、云阳河、逍遥石河、丹河的发源地和上游,它们汇流成沁河而后注入黄河。我顿感欣然,神农山理应有水的,要不,孟州的韩愈怎会为它写下“幽泉间复逗石侧,喷珠漱玉相交喧”的诗句呢?

也许,今夏或秋天,我还会再来一次——看山,赏松,望云;觅水,听泉,观瀑……

——2016年03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 者 简 介

作者逯玉克自述:三代所都,吾之故土。出身寒门,免贵姓逯。学业不成,落魄江湖;吟风弄月,误入歧途;混迹文坛,蹭个脸熟;忝列作协,主席曰副;谬称“作家”,实为“三无”。诤友四五,洛都翘楚,俱怀绝艺,魏晋风骨。独吾不才,喜斗地主,天马行空,不按套路,屡败屡战,愿赌服输,如我文字,不忍卒读。呜呼嗟乎,嗟乎呜呼!浪得浮名,为文所误;倘有来世,犹为文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