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荣荣丨另起一行

 读在现场 2020-11-17

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

课下,她递给我一块巧克力。我有些奇怪,因为中学生嘛,跟老师关系再好,也不会主动套近乎,怕落个拍马之嫌。况且她又是个……刻薄的人。

她想了想,才说:“我怕自己控制不住,上课吃零食。”我点头,称好,心里却好笑,哗众取宠罢了。

我对她有戒心,缘于前几天。我批评一个男生,温言软语的。他哭了,我以为我想要的效果达到了,正沾沾自喜。航却巴巴地等我下班,跟在我身后,说:“老师,他一辈子也忘不了你!”我听出她语气里的不善,辩解说:“我是好意。”她冷冷地说:“那不一定。你就是毒舌!”

她走了,我悻悻地站在那里,面红耳赤。

有一段时间,我倡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累课外古诗文。他们都是组成四人小组互查。航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到讲台 ,要求跟我背《静女》。好难的!这可是《诗经》里的名篇,蚍蜉想撼大树?又是一时心血来潮吧,连作业都不好好完成还要给自己增加这额外的超重负担?

疑虑归疑虑,人家既然要背,也不能打消她的积极性。

我试探着先提问她诗里面的字,如“俟”和“踟蹰”,发现她已经把难读的字都注上拼音,小小的字母钩画了了,像一个女孩子纤细的心思。

检查的结果是:过关!我发自内心的惊叹:“你居然和茹平起平坐了?!”茹,就是她私下跟我所封的“学霸”。她明白我所指,虽然似乎面无表情,但跑下讲台的姿势,分明像一只将要起飞的鸟。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是《静女》的最后一句。原意是:苇管或许并不艳美,佳人手赐怎不教人意乱神迷!但此时,我突然对它又多了一层理解:虽然赞赏并不稀奇,但因为这是曾对自己有偏见的老师的刮目相看,就特别珍贵。

我笑了,因为我在肯定孩子的同时,也似乎替她悦纳了自己。这就是教育的妙处吗?

过了两天,她又要来背《蒹葭》。我颇有些为难。我想提醒她: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但她目光执拗地盯着我,一定要逞这个强。我还是不能这么直白地挫伤她刚燃起的热情。但是,一起头,果然,她就背错了几个字。而且,背第二节的时候,开始吭吭哧哧,语无伦次。我无奈地看着她,教她怎么举一反三,才能事半功倍,如,先背会第一节,到第二节时变换哪几个字,那几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终于,她背下了。通过校信通给家长发短信的时候,我很愉快地键入她的名字。想了想,我又把她排在了第一。这是她应得的奖励。

我想象着她在常心怀戚戚的妈妈面前时的表情,揣摩她的心理。也许,她是想靠独辟蹊径、技压群雄,跟老师们所认同的所谓好学生一较高低吧。是的,如果拼课内的功课,她处在绝对的劣势;但如果另起一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许,她有胜出的可能。她做到了。

后来,在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时,我常常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引导孩子们拿自己的弱势去比拼别人的优势?如果我们容许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收获哪怕小小的自信,我们会不会迎来百花齐放?


作 者 简 介

易荣荣,女,河南息县人,现居信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字散见于《儿童文学》《意林》《知识窗》《百花园》等报刊。著有散文集《打开》。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写作只愿:笔下流清泉,心田生红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