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振超丨走进千年古镇神垕老街

 读在现场 2020-11-17

早就听说过禹州神垕是个很有名望的顾古村镇,今天按照学院的安排,作为半天的校外实践课,班主任刘老师带领大家乘坐两辆中巴车冒雨前行,尽管起得早,但来自全省不同地市县的老师们热情都很高。

在车上和新乡原阳的一个朋友谈起神垕的“垕”字,这个“垕”字,总感觉叫着别扭,还有点叫不准,忽然想起了明朝有个皇帝,叫朱载垕,老是有人将其写成朱载后。又想起一个词:“皇天后土”,才判断字不离母这个字就应该念后不念土。

来神垕前,给自己普及了一下相关知识,知道神垕地处伏牛山余脉群峰怀抱之中,东有风翅山,南有大刘山,西有凤阳山,北有乾鸣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神垕古镇的悠悠神韵。神垕老街地处神垕镇中心区,当地人们俗称为“十里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原是由肖河两岸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5个古老村庄连片而成的。目前,神垕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如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红石桥街、杨家楼街,总长度约4公里。

在快要进入神垕钱前,大家赶紧下车在巨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神垕的”标志性门牌前合影留念,然后来到神垕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古寨门,西侧为“天保”寨门,东侧为“望嵩”寨门。寨门固如城墙,寨门四周和墙上建有炮楼,听当地一位老者说,在当时主要作用是为了抵抗匪患、防范洪灾。两个寨门墙体均为青砖结构,巨石砌成。两个寨门由一座拱形石桥驺虞桥相连接。如今这两座寨门已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进入“望嵩”寨,犹如时空穿梭,青石铺垫的街道,古色古韵的各色建筑以及屋顶那随风轻舞的杂草,无一不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古朴而宁静。街道两侧的民宅都是一进三或一进五的“深宅大院”。据了解在当时每个院落人口少则数十口,多则上百口。大多数院落都是以一个姓氏聚居,这是因为历史上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人口大幅减员,从明代开始的多次移民,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大都成为大户人家,每个院落一个姓氏,最多的已经发展到几千人,因此,多数宅院都是以姓为院名。

虽然古街还在整修中,但大家依然热不减,来到火神庙,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门是一个抱庭,石狮、石柱、石雕古朴、庄重、引人入胜。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灵丹宝录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充分体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繁荣的经济状况。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窑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既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历史上的舜帝,据史载,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如果不来到这里,你很难感受到这些历史的故事。

据说“神垕”两字就因这里是钧瓷产地曾被四次皇封。早就听说过“家有黄金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近乎谚语的收藏业界顺口溜,没想到今天来到钧窑的领地,心情自然没得说。

进一步了解钧瓷是在禹州市博物馆,在一楼和二楼的大禹之州,欲火千年展示厅,我了解到,钧瓷属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始于唐、兴于宋,还独占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它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的美称;有“雅室无钧、不可夸富”的说法,钧瓷既可鉴赏,又可收藏。我等一名普通教师,如果工资翻一番倒是可以考虑买之,否则就算了。但是,一定要认真看看。

回到宾馆后,整理照片,回想在神垕,颇有穿越千年之感。明清时期的七里长街,自西向东流淌的驺虞河,以及五千年积淀而成的钧瓷文化,都能让游人感受到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让人不由怀着一份溯源的心情,走进神垕,去追寻历史的足迹。

不来神垕,不知钧瓷。“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如今来到神垕依然可以看见很多制瓷的作坊和择日开市的古玩市场。也许这就是神垕的魅力所在,扛得住岁月,看得到未来。


作 者 简 介

赵振超,热爱文学,喜欢运动,在简单中生活。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