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向辉丨路过西安

 读在现场 2020-11-17

我曾去过三次西安,但都只是路过。

2008年秋,我和两个同事,也可以说是好友吧,驾车去陕西宝鸡考察设备,西安是必经之地。开车的同事说他的妻弟家在西安定居,顺便去看看他们吧。西安市区很大,路也宽,但是车辆和行人不是很多。下了高速,车在市区转了近一个小时,天快黑了才到他亲戚家。屋里的家具简单陈旧,寒暄落座后,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同事的妻弟有慢性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女主人也下岗多年,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孩子,生活很艰难。当主人挽留我们在家吃饭时,同事借口说还有些事要去办,便起身匆匆告辞,走出门时同事掏出几百块钱塞了过去,女主人推辞不掉,颤巍巍地接住了。

走在大街上,同事说,他们家吃低保,看着都揪心,自己帮不上大忙,但能帮一点是一点,自己也不富裕,几百块钱不多,但对他们家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月的开支……秋天,西安的夜晚有点冷,此时,心中竟有一股暖流涌出。

一年后,我的那位同事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他的妻弟一家全来了,哭得死去活来。

2013年春末夏初,厂子停产了,生活所迫,我到内蒙打工,需要在西安中转倒车。我是晚上8点多到的西安火车站,开往内蒙的车次是晚上10点多的。候车室里本来就通风不好,还夹杂着烟味、汗味、喧哗声和小孩的哭闹声,我的心情糟糕到极点,生活的压力,未知的命运更是让我几乎不知所措,更不知道明天的日子会不会比今天好些。旁边坐的是位戴眼镜的大叔,花白的头发,夹着个公文包,闲聊中,得知他是浙江人,在当地办了个工具加工厂,为了生意,每个月都要两三次到西安洽谈业务,当我问他年纪时,他说60出头了,“这么大年纪还这么辛苦跑生意啊,不累吗?”我随意问了句,他不假思索的回答:“不辛苦就没有饭吃,不辛苦就不是生活啊”。说完就哈哈大笑,说刚才说的过分了,不过,辛苦一点日子好过些。望着这位偶遇的不知名的眼镜大叔走出候车室的背影,内心在澎湃,自己好像也对未来有了信心。

第三次路过西安,是2017年8月份,和设计院、厂家交流专业技术问题。虽然有一周的充裕时间,但是每天还是很忙的,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工作,甚至挤不出时间去景点去游玩,因为从心里来说,此次来西安就不是来玩的。等到返程时,竟然没有真正去过一个景点。早上是在火车站附近吃的早餐,本来是不想在火车站附近用餐的或购物的,总是担心被骗、上当,就觉得离那里越远越安全的感觉。从火车站广场往北走,是尚德路,走了几百米的样子,一家早餐点吸引了我,正宗李记逍遥镇胡辣汤,真的吗?店不大,但很干净,精致,我是说餐桌、餐具和店内的布置,老板娘腰里系着围裙,也就三十多岁样子,忙着招呼客人,我用标准的河南话来了句“老板娘,来碗两掺儿。”“哈哈,老乡啊”老板娘一搭腔,我也确定真的是遇上老乡了。虽然不很地道,但能听出来真的是老乡。攀谈中得知,老板娘是周口的,来西安都好几年了,也没有其他手艺,当地河南人也多,就开了一家河南特色的早餐店。上世纪30年代,陇海铁路修通后,很多河南人为了躲避日寇就顺着铁路逃荒来到了陕西。陕西与河南中间隔着黄河与潼关,日本人不容易打进来,相对安全。陕西八百里秦川,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西安是省会城市,人口多,生活资源也很多,因此西安成了很多河南人的落脚地,原来,西安也是河南人的第二故乡啊!

老板娘还说,在西安,没有人把河南人当外地人,就是外地人,当地人也不会欺负的,西安是个大都市,是个非常和谐的大家庭,她友善她亲切她热情。

虽然去过几次西安,但是西安的美景,我几乎没去过几个,是有些遗憾,但是我想我还是有机会的,总会有机会的,或许我还没有用心去惊动她,去感受她。那些景观就在那里,容颜不会更改,也许她正就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等着我去相逢。

但是,相逢路上,路过的人和事,你可能今生只有一次,你错过了,就不会再次重逢。有的人和事,已经留在记忆深处,埋在你的心中,如果路过的人和事,能触动你一些的话,你不仅不会感到遗憾,还会有一些收获和感触吧。


作 者 简 介

鲁向辉,男,1971年8月9日出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专学历,爱好写作,多次被评为单位优秀通讯员。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