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专稿】再拜师恩/张淑梅

 读在现场 2020-11-17

我再一次站在这所学校的大门口,已经是时隔三十年。我在寻找我的老师,手里没有鲜花,也没有任何礼物,只有一颗敬仰的心。

站在学校大门口,感觉恍若隔世。因为这里变化太大,昔日三层的教学楼,低矮的校舍,早已面目不在。这里不是物是人非,而是事事皆非,连我也是,早已没有了当年青涩的年华。我站在这里犹豫不决,不知到哪里去,不知从何处寻找我当年的老师们,也不知道,能否找到他们。

站在这里,望着穿梭奔行于校园的莘莘学子。我的思绪飞到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我也曾是这所全县重点高中莘莘学子中的一名高中生。那时,多数同学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穿得都是粗布棉袄,土里土气;吃的是早晚大馍就咸菜,中午在食堂能吃上一顿不见油星的大白菜。好在那时的高中生,不比吃也不比穿,只比谁的成绩好。那时,我们的老师,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已人到中年,但大都年富力强,站在三尺讲台上,上课时,没有现在的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全是一句一句地讲解,一笔一划地写画,手里的粉笔,叽叽喳喳地从黑板的这头写到那头,他们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至今想来,都令人难忘,令人动容。在他们辛勤教育下,我们学数学,能用数字符号在白纸上群蚁排衙;学地理,全国的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图,似乎印在大脑里;学历史,可以学贯古今中外;学语文,可以张口就是蓬莱文章建安骨。十年寒窗苦,一考定乾坤。当我们拿着考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老师们都是含情脉脉地笑着,衷心祝愿地送我们走出学校大门,踏上人生的征程。我就读了师范学校,一年后归来,看望恩师们,遇到了历史老师,临行,他一直送我出了校门,他依然送我以谆谆教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大学毕业,我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也登上了那三尺讲台。一次教育局下乡听课,初为人师的我,被点中,我感到局促不安,因为我没有任何教学经验,课后竟然受到恩师牛家彬老师的表扬和热情鼓励,增加了我对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勇气,至今想来,还心存感激。

二十年前,就是我从教十年后,那次在一中举行教师培训考试,我得以再一次回到母校,也见到了一些老师。他们淡淡的笑容依然还是那么亲切,可是这次相见,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有的已步入老年,最年轻的,也人过中年,多是“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我叹,人生易老,而我也渐近中年,彼此相见,都感慨良多。

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再见到我的老师们,他们已经都是退休老教师了,有的回家含饴弄孙,有的提笼架鸟,有的参加老年健身徒步群,有的加入老年合唱团,而有的老教师,退休后,依然被返聘在工作岗位上,依然发挥着余热。记得恩师牛家彬退休时,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去教委去一趟。当我见到他的时候,他面前堆了一堆资料。他说他即将退休了,之前积累一些宝贵的教学资料,让我看看,有能用到的,尽管拿去。我如获至宝,提了一大包教学资料与语文教学杂志,心存感激之外,心里更多的是感到恋恋不舍,坐在他身边,师生情犹如父女情,有一种感情叫温暖,有一种离别,叫说不出的心痛,我的眼里,隐隐地,含着泪影。他捕捉到了我的感伤,他便安慰我说,他虽退休但不离岗,还要在电大里继续担任教学语文课程。此后,我也给他通过电话,每逢教师节,便问候他几句。再此后,我也步入中年,为生活,为名利,上为老,下为小,为孩子上大学,已经忙得心力交瘁,期间,几次丢或换手机,与老师的联系也中断了。

如今,我亦是有二十五年教龄的老教师了,我的两鬓也渐渐染上秋霜,当年浮躁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对名利,对社会的期望,对一切都已看淡,都已忘了去计较。走在回母校的路上,脚步不再是青年时代的急急匆匆,而是放得缓慢,放得踏实而坚定,放得有方向。但我唯独不能忘记的是,尊师敬师的感情。此次回母校,就是要寻找我的老师,尽管我也已是老教师了,但我还想再次聆听恩师们的谆谆教诲,还想再一次沐浴老师那春雨般润物无声的关爱。我带着如当年一般的热望,寻找老师们来了。可是,进了校门,见到的却是陌生的面孔,一打听恩师们的名字,有的说不认识,偶尔有认识的,说此人已经不在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也有健在的,但已搬离此地,不知住到哪里去了。

站在母校的大门口,我哭了,哭得像个孩子一般。寻师不遇,心生戚然,后悔,何不趁恩师们都健在早些来拜访他们?忽然想起俄罗斯的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写的一首小诗《短》——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总是经过得太快,领悟得太晚。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路上的亲情、友情……因为一旦擦身而过,也许永不邂逅!

反复品味这首小诗,感慨,人的一生确实短暂,该珍惜的当珍惜,不然一旦错过,就是永别。我更感觉有必要珍惜一段师生情,于是,我擦干眼泪,坚定地踏进校园,继续寻找恩师的足迹,我要对恩师献上我的一声问候。

2018.9于教师节前

作 者 简 介

张淑梅,笔名梅一舒,安徽省淮北市人,濉溪县中学教师。中国民革党员,淮北市作协会员。淮北市楹联协会成员,业余从事创作散文,诗歌,小说以及剧本。有散文多篇发表于省内外报刊。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