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浓也乡思,淡也乡愁/王隆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临近农历新春,遇到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总不忘问一声过年回家吗每每此时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我明白,所说的回家,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那个老家。有了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个生你养你的家才是你的归宿,才是回家过年的终点站。脑海里总会掠过几分思乡之情。屈指一数,也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乡过年了,心里难免会有几分思念,几分惆怅……失落的心情实在难以言状。我倚靠在窗台,沐浴着阳光,内心却是难受的。近几天,新闻播报了人们还乡过年的信息如同无数根针一齐刺向我的年心那般难受。有多少人已经踏上了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回乡之途,而我也只能呆呆地站在离故乡仅仅三百公里的土地上眺望着,可我又能望到什么呢?

故乡,是一个多么伤感的字眼啊,它意味着你已远离家乡,故乡只能是自己记忆中最深切最美好的一部分了,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愫呢?时间无情地将我与那生养我长大的村庄隔绝了,让我在时间的洪流中,慢慢遗忘,遗忘了村口历经沧桑的老槐树,遗忘后山漫山遍野的枣树林,遗忘了村里那条时长干枯的小河……

当汽车一路呼啸驶过原野,城镇村庄,一颗恋家的情感终于如愿以偿,激动、幸福,千里迢迢,踏上回家的路程。记得有人说过,一首熟悉的乐曲,一段熟悉的旋律,总能唤醒人们久远的记忆,总能把人的思绪带到歌声所唤醒的哪些熟悉的场景去,让人们在熟悉的旋律里重温过往的岁月。而此时此刻,台湾著名歌唱家齐秦那首《故乡的云》在我的耳边响起,却让我百感交集,其苍凉的旋律,深情的呼唤,更是成倍地放大了我满怀的愁情,这楔入心灵的歌声,竟让我的心里瞬间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这一瞬间,我眼中的热泪怆然欲滴——如果我还可以归去,如果我还有归处,我一定不再犹豫!一颗归乡的心怀,像展翅飞翔的小鸟,奔向故乡母亲的怀抱。故乡近了,迎面扑来的还有故乡问候,我迫不及待地推开家门,与母亲慈祥的目光相拥……母亲总会问长问短,心疼我旅途辛苦。此时,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我总会掩盖一脸倦意,牵起母亲的手:“妈,回家的感觉真好!”这时候的母亲总会露出安慰的笑容。呼吸着故乡的空气,看哪都亲,终于能够走在日思夜想的土地上散步,在自己曾经描述的文字中寻觅那一抹乡愁。故乡变了,变得自己都不敢认了,街边新盖的砖瓦房,齐整整的篱笆院让红色的彩钢瓦代替了,每一家小院里里、的布局都十分讲究,房前是菜园子,房子与菜园之间隔着一层铁丝网,鸡鸭鹅的小窝分布在院子西墙根,猪圈搭建在房子东面。房后的院子宽敞,都铺设一条笔直的红砖路,院子两侧都建有长长的耳房。

一别数年,无法想像。当初离开家门,以为相聚不远,重逢容易。从很小的时候我就认定,我不是一个恋家的人。一直以为自己很潇洒,头也不回便离开了故土,离开了温暖的家。许多时候,我一直都在暗暗地责怪自己,曾几何时,我还在诅咒和嫌弃故乡的落后和贫瘠。当我永远地失去了它的时候,内心深处却又对它充满了刻骨铭心的依恋和不舍。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多回去走一走看一看。然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回去的念头一次次提及,又一次次放下,那一段回乡的路,终于成了梦里的归程。记得刚离家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固执单纯的认定着自己要走出去,我的未来属于大城市,老家只不过是逢年过节返乡探望的地儿。许多年了,也不知道是经历多了,还是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了,当初的铮铮誓言已悄然滑落于岁月的风霜里了,游子的思乡情结变得越来越浓郁,越来越香醇。人们常说月圆人圆,月圆人难圆的时刻,浓也乡思,淡也乡愁。这几年我遗忘了太多美好的东西,而这些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有人说距离产生美,而我要说,距离产生乡愁。只有离家远了,才会不自觉地衍生出浓厚的乡愁,那乡愁稠得化不开。一个恰当的机缘,往事就如潮水般漫过记忆的堤坎,在大脑这个海洋里肆意横流,本来以为已经忘记的点点滴滴,就像是电影的回放镜头,重现童年的欢乐时光。人的大脑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空间,那些细小的、琐碎的小事,一件一件叠加在一起,挤进这个空间。有些人、有些事,自从进入这个空间,就蒙上了灰尘,没有机会再现,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忘记。记忆是一瞬间印象,是生活原汁原味的翻版,就镶嵌在某一根神经上,设计成一个又一个机关,一旦触犯神经,机关就会打开,于是,就会想起久远的故事。

过年为故去的亲人上坟是老家特别看重的习俗。我和堂弟还有侄子、侄女一起,趟开茅草路,来到老爷爷、三爷爷、五爷爷的坟前烧香叩拜。侄儿、侄女主动跪下磕头的时候,我眼眶有些湿润,这就是根,这就是源,这就是家风,这就是传承与绵延。我这一生啊,要记住的人很多,要感恩的人很多!人的一生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甚至是眨眼的一瞬间,就已经是阴阳两隔,相会无期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句经典了千年的诗文,道破了多少游子的心事,成为千古乡愁的名句。诗人之所以情怯,亦或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浅薄亵渎了故乡的热情,亦或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记忆被无情的现实打碎,只恐归去之时,故乡再也不是梦里的那个故乡,故人也不再是梦里的那个故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回家的步履止于这种旁仿的心情,徘徊在归去的路途,伫立在思乡的门前,却不敢推开那扇魂牵梦萦的门。

世上有一个最淳朴的地方叫故乡,人间有一个最温暖的港湾是故乡。我会告诉孩子们,外面在变,老家在变。我在变,亲人在变,历经沧海桑田也不会变的,就是乡愁了。人,不怕远离记忆,最怕的是失去记忆。无论多么久远的记忆,只要我们愿意回忆,总能捡起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片,缝缝补补凑成的画面,依然可以幸福和慰藉我们的内心。我恐惧,我的记忆会在未来的时光里,随着那片故土上疯长出来的杂草一起荒芜成一片长满荆棘的旷野。要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山水”是外在的,而“留得住乡愁”是内涵,是一代一代需要传承的道德和家风。

作者简介:

王隆,男,笔名龙隆、王守伦,1982年9月22日生,陕西省榆林市人,1999年9月参加工作,无党派,大专学历。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依安县诗歌协会会员、签约诗人。现任职于榆林日报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6月开始发表作品。曾先后在《榆林日报》、《滨城文学》、《中国诗歌网》、《九州诗刊》等多家报刊、媒体、网站发表大量作品。此外,在各部门、各系统和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有近10余篇。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新媒体《行参菩提》

2019年元月1日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2019年赛季)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有书伴读的日子/李庆华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独轮记忆/汪浩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年雪花飘/闫新周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镜中衰鬓为谁斑/朱良启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一碗饸饹面/赵振超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绿满三河湾/曹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