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拜谒苦竹寺/张学东

 读在现场 2020-11-17

苦竹寺,位于蜀南竹海长宁县三元乡大沟村的紫竹山上,离省道宜珙路上著名的“西南豆腐城”沙河镇仅三公里的距离。多年以来,我就向往拜谒苦竹寺。于我而言,孤峰耸峙、云雾袅绕的苦竹寺不仅是晨钟暮鼓、苦心修行的佛门禅宗,更是筚路褴褛、苦学不辍的黉宫圣地。

心仪苦竹寺,是源于在川南一个声名卓著的文化人物周洪谟。偶然接触史料,让我对堙没于苦竹寺云烟深处的煌煌举业瞠目结舌、惊叹不已:从明代永乐帝(1404年)至弘治帝(1505年)的100余年间,苦竹寺学堂学生中考中进士的就有8人,其中的周洪谟、李永通还及第榜眼。周洪谟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及第,殿试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左侍郎、礼部尚书,后加任加封太子少保、资政大夫。苦竹寺山下的一家兄弟3人,都先后考中解元(乡试第一名),故此地名为三元,以昭示当地文风之盛。

须知,科举时代的会试、殿试,三年一考,万千举子齐聚,每科能考中进士者不上百人,殿试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那更是凤毛麟角、人中龙凤。明清时代,川南偏僻之地,科业不兴,文风逊于中原和江浙何止百倍千倍,而从苦竹寺学堂中,能够走出8名进士,这是何等的荣耀!苦竹寺,究竟蕴含了多少神奇的魅力,成为后世万千学子景仰的圣地呢?

苦竹寺建于三元乡紫竹山顶峰上,在周围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丘陵山地中,紫竹山可谓一峰突兀,气势雄阔,比周围的山峰高出200米左右,形成“一览众山小”的景观,难怪当年修庙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此山名为紫竹,我不禁想起了佛教与竹子的渊源。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象征。在佛典里有“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的偈语,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有“竹林精舍”,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紫竹林”,紫竹几乎就是佛家的象征。紫竹山上,青翠修竹随处可见,蔚然成林,穿行其间,自然心灵空明、淡然寥廓,俨然读书人的圣地。

进入山门,转过一壁山崖,透过一片翠竹,隐然可见苦竹寺雄伟的大雄宝殿。寺院里,挺拔着几棵树冠葳蕤的老桢楠,淡淡的秋雾袅绕枝丫间,平添了古寺苍凉厚重的氛围。据《长宁县志》记载:苦竹寺,始建于元大德年间,当时是由官府出资修建的佛教寺庙,距今有700多年历史。苦竹寺原名龙泉寺,因山门处有泉井,终年不竭不溢,名曰龙泉,故名龙泉寺。苦竹寺在元、明、清时期香火旺盛,清代的乾隆、嘉庆、咸丰年间都进行了扩建,时有两重大殿、东西厢房、东西厅楼及其附属建筑,寺庙遍及整个山峰;清朝末年毁于一场大火,后众僧重修寺庙,鉴于周围多苦竹,因此更名苦竹寺,也言其重修之苦。

徘徊在苦竹寺殿宇回廊之间,得知老住持释圣红刚圆寂。其弟子向我们介绍说:老住持从18岁出家至苦竹寺,一生坚韧不辍、苦心修行,在苦竹寺经历“文革”大部分建筑被毁的绝境下,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苦心孤诣,徒步化缘,新建东、西厢房、大雄宝殿及下山栈道,使苦竹寺这个川南名寺得以重新香火鼎盛。从这个弟子口中得知,苦竹寺僧众皈依佛法意志之坚,在川南各寺庙都可谓罕见:1952年,苦竹寺僧尼拒绝还俗,死守苦竹寺,使苦竹寺得以保留至今。“文革”期间,苦竹寺僧尼信仰不变,所有信众分次上山,暗中从事佛事活动。所以,苦竹寺近千年香火不断,已有40余代僧尼。佛法的坚守,矢志不移,让人感喟!

苦竹寺素以行善积德播惠乡里,灾荒年月,以寺庙自有土地上生产出的粮食赈济四乡八邻的灾民。而在苦竹寺的诸多功德之中,最让后人景仰和推崇的是以寺庙的微薄之力长期支持办学,在寺内专门辟出房间建立书院,聘请有名望的塾师,为乡民子弟提供学习机会,培养了不少名人贤达,惠及乡人,造就了名播川南的士林文风。

苦竹寺中,碑刻林立,而其中一块明朝天顺年间的石刻碑,尽管经历了500多年的日晒雨淋,碑上的一些文字仍然依稀可辨。据考证,这块碑是明朝天顺年间李永通高中进士、及第榜眼后的还愿碑。李永通在明朝正统12年(1447年)就考中了举人,但是他在次年的殿试中却落榜了。此后,他多次应考,屡试不第,但他痴心不改,愈挫愈坚。1459年,他在苦竹寺的书院里许下宏愿一定要高中及第,回报乡里。紫竹惠风,醍醐灌顶,于他心底潜生一股无形力量,悬梁刺股,发奋苦读。次年3月,李永通考中进士,及第榜眼;5月,他即回乡还愿感恩苦竹寺,并刻石碑永立庙上。

遥想周洪谟、李永通在苦竹寺不分寒暑孤夜苦读的情景,古老书院的木窗里映透出通宵达旦的莹莹灯火,烛照孤寂的紫竹山峰顶,成为周围万千学子仰慕的一盏心灯。据史料记载,周洪谟告老还乡回叙府(今宜宾市),为了告慰家乡父老的一片深情,也为了把苦竹寺书院焚膏继晷、苦学精进的思想和实践惠及更多的川南学子,他在翠屏山上建立了翠屏书院,成为明代的一代大儒,门生弟子广布。有此楷模,文风蔚起,苦竹寺幸甚!三元乡的广大学子幸甚!

这时,我们在观音殿旁的场坝里发现有两块相向竖立的水泥立柱,听苦竹寺的新住持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正月里寺里用来绑扎点亮佛灯的木柱。按照新住持的指点,我们在厢房屋檐下发现了一根黝黑的二十多米高的大杉木柱子。可以想见,寒冬漆黑之夜,孤峰耸峙的苦竹寺上空,一盏佛灯烛照了夜空,周围山山岭岭的村人可以遥望苦竹寺七百年生生不息的香火。但我想,苦竹寺还有一盏灯,那就是周洪谟、李永通这些先贤传承下来的举学精进的明灯。

苦竹寺,苦读寺!

作 者 简 介

张学东,男,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高县第一届作协主席,现供职于四川高县文化广播和旅游局。已在中、省、市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有作品入选多部报告文学集、诗集,已公开出版散文集《爱在家园》《这方水土》《且行且歌》《风景在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