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武利尤单抗三线治疗持续CR!PD-L1表达或使免疫治疗成难治肝胆肿瘤的“救命稻草”

 找药宝典 2020-11-17

肉瘤样肝细胞癌(SHC)是一种罕见的肝细胞癌(HCC)亚型,以混合上皮和间充质肿瘤为特征。手术切除是SHC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恶性肿瘤的复发率很高,且对晚期SHC的有效治疗非常有限,因此,SHC的预后较传统HCC差。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治疗多种实体癌症如黑素瘤、淋巴瘤和肺癌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它们治疗SHC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晚期SHC患者,用抗PD-1抗体治疗后达CR。

纳武利尤单抗三线治疗持续CR达8个月!

1、患者就诊过程及整体情况

患者,男,54岁,因肝区不适10天入院,既往有慢性HBV感染,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同时伴有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II型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血浆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均正常。

MRI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发现一个实体瘤,被认为是肝癌(38 mm×35 mm),占据了肝脏的4/8段。腹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肝脏4/5/8(45 mm×41 mm)节段有病变,并有多个卫星结节。病变侵犯了肝中静脉。MRI还显示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在PET-CT上未观察到肝外转移。

免疫组化(IHC):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肝细胞抗原(-),精氨酸酶1(-),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19(CK19,部分+),细胞角蛋白18( CK18,+),细胞角蛋白8(CK8,+),Glypican-3(-),CD34(血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多克隆癌胚抗原(-),谷氨酰胺合成酶(部分+)和Ki -67(30%)。

病理确诊:肉瘤样肝细胞癌(SHC)伴有卫星结节,神经系统浸润,并且没有明确的血管内血栓形成。

2、抗肿瘤治疗经过

(1)两次手术后仍有淋巴结转移

术前检查后,该患者接受了4/5/8肝段切除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然而,术后4个月后,CT扫描发现肺门淋巴结有肿瘤复发。进行淋巴结清扫术以切除扩大的肺门淋巴结,病理显示有SHC转移。第二次手术后一个月,CT扫描显示纵隔淋巴结有新转移。

(2)索拉非尼一线治疗

由于患者被诊断为患有晚期疾病,因此开始用索拉非尼(0.4 g,bid)进行口服靶向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逐渐扩大。此外,患者在第二次手术12个月后,由于增大的纵隔淋巴结受到压迫,出现明显的胸闷。

(3)仑伐替尼二线治疗

该患者随后转用仑伐替尼作为二线治疗。然而,2个月后,病人出现严重黄疸,CT扫描显示肝脏病变复发,并压迫胆管。在腹腔内也发现了新的转移。实验室血液检测显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ALT;126 U/L,正常范围0-40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AST;89 U/L,正常范围0-40 U/L),总胆红素升高(142.8 mol/L,正常范围0-17.1 mol/L)。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黄疸,患者的ECOG评分为2分。

免疫治疗前后计算机断层扫描:A-C:电脑断层扫描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的肝病变导致胆管受压,腹腔出现新的转移病灶;D-F:接受nivolumab治疗后,转移灶显示完全应答。此外,胆管的压迫减轻。

(4)纳武利尤单抗三线治疗达CR

将手术期间收集的组织样品进行下一代测序,以确定精准治疗是否是SHC治疗的选择。结果显示,肿瘤突变负担(TMB)为2.3 Muts / Mb,微卫星状态稳定。IHC结果显示组织样品的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为60%,表明PD-L1高表达。基于这些发现,在患者的同意下进行了免疫治疗。首先,患者接受了纳武利尤单抗(3 mg/kg,Q3W)。经过两个疗程的免疫治疗后,进行了后续CT扫描,发现肝脏内有复发性病变,腹腔转移,纵隔淋巴结缩小至无法检测的水平。在第6个疗程的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由于严重咳嗽,患者再次被转诊至医院。CT扫描证实该患者由于免疫疗法而出现了间质性肺炎。

皮质类固醇治疗间质性肺炎前后的CT扫描A: CT显示PD-1抑制剂引起的双侧间质性肺炎;B: CT显示肺炎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减轻。

由于间质性肺炎的发展,停止纳武利尤单抗治疗,间质性肺炎在使用皮质类固醇(脉冲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得到缓解。在最近一次随访时,患者已经持续完全缓解8个月。

据研究人员所知,这是第一例通过免疫疗法成功治疗的晚期SHC。我们推测,该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可能与PD-L1的高表达(TPS = 60%)有关。

PD-L1表达或成难治性肝胆肿瘤患者免疫用药最大希望!

PD-L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PD-1/PD-L1单抗疗效的标志物,因为肿瘤细胞PD-L1表达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肿瘤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而非其他信号通路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就越高。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实验中,人们发现,如果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率超过50%,PD-1抑制剂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治疗肿瘤,而如果PD-L1的表达率>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使一线化疗失败的肺癌患者获益。对于PD-L1表达的难治型肝胆肿瘤患者,免疫治疗或成为救命稻草!此前,我们也报道过一例胆管癌患者,NGS检测显示PD-L1阳性及BRCA突变,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持续完全缓解9个月

该患者在手术后接受了3年过继免疫治疗,随访复查发现疾病进展。随后进行二次二次手术切除,但术后仍然复发。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BRCA1突变,显示可能对对奥拉帕尼敏感。此外,检测到患者肿瘤组织的PD-L1的肿瘤比例评分(TPS)为5%,表示阳性但低表达。患者于2019年1月11日-2019年10月份行奥拉帕利(400 mg,每日两次)联合帕博利珠单抗(100mg Q3W)治疗。通过肝MR + DWI + PWI和胸部增强CT对靶病变的测量进行评估,基本上每2个月进行一次检查。2019年10月9日,CEA,AFP,CA-125和CA19-9水平正常,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正常。ECOG评分从1改善到0。奥拉帕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该肝内胆管癌患者,CR持续时间长达9个月

参考资料:

1、Achievement of complete response to nivolumab in a patient with advanced 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2、Olaparib and Pembrolizumab Treatment for BRCA1-Mutated and PD-L1-Positive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 Case Report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国际肝胆资讯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国际肝胆资讯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文章转载、媒体合作请联系小编:p881288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