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教大家几个实用的小妙招,如何正确地向影像医生寻求咨询帮助。 可以肯定的是,你随随便照着影像片子拍的照片肯定不能满足影像诊断需求,有时候医生不回复你,并不是装清高,或者没有人情味,而是真正地为你负责。即使手拿着片子借着窗玻璃透过来的阳光或借助室内照明灯光源,这都不行,我不想讲太多专业的东西告诉你为什么不行,比如我们需要不停地调节窗宽窗位,需要不停地放大缩小,还需要测量,甚至重建等等,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100%地正确判读(观点丨放射科出错,本质上是工作量太大!),更别说你随便拿手机拍的照片了。 这些专业的东西你肯定也不感兴趣,我就以专业的角度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才是医学影像网络问诊的正确姿势! 01 首先,得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越详细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把病人的影像申请单收集过来,还有其他各类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即使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比如性别、年龄、症状、病史等一定得有,否则医生只能「盲猜」! 02 其次,就是影像资料了,这个更加关键,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告诉你怎么做!
这些都高度依赖于医院以及医生场景,非常不方便,在家里能不能操作呢?那么我就来介绍第四种方法,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第一步: 打开电脑,在电脑桌面上点右键,创建一个空白word文档或者文本文档。 第二步: 双击打开这个文档,把新建的文本文档/空白 word 文档最大化,让电脑显示器中间有大片的白色区域。 第三步: 把显示器的亮度调到最亮,并将胶片紧贴电脑屏幕放置(也可用白色透明胶带固定)。 第四步: 一般一张 CT/MRI 分成 20 个小格,拍摄时可以先选择拍一张「全景」,包括尽量多的小胶片;然后可以选取病变部位的小胶片,每四小格拍一张。 拍摄的时候要注意对焦,大多数手机是在相机拍摄界面点一下手机屏幕,等对焦框变绿后再拍摄。这样照片更清楚。 最后再强调一下,我们医生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另外,我们的工作真的很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您信息,或者直接拒绝了你,建议你到当地医院问诊,我们一定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请见谅,不是没有人情味,有时候真的是有各种说不出来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