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发:马云杀入乳制品行业,阿里要伊利蒙牛正面竞争!

 新经销 2020-11-18

阿里巴巴进入“从下买到上”模式。

近日,湖南大康国际农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临时停牌并宣布,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及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以3.3亿元注资纽仕兰,增资完成后阿里持有纽仕兰新云(以下简称“纽仕兰”)40%股权、云锋持有纽仕兰17%。23日复牌之后,大康农业便连续两天涨停。

据悉交易前,纽仕兰新云是大康农业的控股子公司,持有85%。交易后,大康农业对纽仕兰新云的的持股比例降至33%,让位最大股东于阿里巴巴。

纽仕兰是大康农业2015年成立的电商子公司,主要致力于全球优质商品,通过产业链品牌服务引入市场,将原产新西兰的乳制品在中国市场销售。成立短短两年,目前纽仕兰已经进入进口乳品第一梯队,2017年前11月其营收达5亿元,销售增长率达365%,2017年双十一进口牛奶品类前6名。

自2016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过去一年阿里就进入了“买买买”模式,过去阿里一直热衷于下游端零售,这次却瞄准了上游端供给。原因何在?

《新经销》作为行业观察者,将从三个维度全面解读“买下纽仕兰”的原因。

1、为什么看中牛奶品类?

2、为什么看中纽仕兰?

3、买来之后,会干什么?

1、为什么看中牛奶品类?

阿里布局线下零售需要生鲜品类,而牛奶属于生鲜品类中的一级品类。

Euromonitor数据显示,人均GDP越高的国家超市渠道的生鲜消费占比越高,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超市渠道占比60%-70%之间。2015年中国人均GDP 7925美元,超市渠道生鲜消费占比38%,同等人均GDP水平下南非、巴西的超市渠道生鲜消费占比为44%、53%。

另外,从日本、台湾便利店数据显示,其生鲜食品销售占总销售额近40%。

如此高的销售占比,阿里布局线下零售,生鲜领域绝对不容错过。纵观生鲜品类的划分,除各有特点之外,两两对比,除牛奶乳品,其他或多或少存在标准化及规模化限制。并且,随着中国市场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品牌、营养、产地、新鲜会有更高的追求。

2016年,国内消费者对于液态奶的需求保持41%的高速增长。根据根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月-8月,国内累计进口鲜奶42.3万吨,同比增比63.4%。

得生鲜者得用户,在大领域中找大品类。

总结,阿里看中牛奶品类的原因:1)需求高速增长;2)消费升级,品质要求;3)生鲜占比线下便利高;4)牛奶隶属生鲜大领域;5)牛奶更易标准化、透明化、品牌化。

2、为什么看中纽仕兰?

短期,看牛奶,长期,看资源。

1)短期,看牛奶

纽仕兰天猫旗舰店显示,纽仕兰拥有29个新西兰自有牧场,占地18万亩,约有3万头纯种奶牛。

另外,成长速度方面,短短两年时间,11个月营收过5亿元,增长速度365%。一个新品牌两年时间进入进口乳品第一梯队,可以算是“火箭速度”,这背后靠的不仅仅是原产地、品质,当然,还有过硬的品牌运营能力。

2)长期,看资源。

据悉,新西兰乳品只是纽仕兰跨洋直采的业务切入口。

在2017年6月15日,大康农业宣布将通过DKBA收购巴西最大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平台Bela-gricola,大康农业之前还收购了Fiagril公司。两家公司的农产品贸易占巴西4%-5%。

大康还获得整牛进口许可,未来澳洲牛肉、巴西五谷等全球优质好物,都将通过纽仕兰输入中国。

纽仕兰的核心战略是,打造全球差异供应链集成平台,形成即食快消品类产品群,将全球的特色资源(地理标识性产品)对接中国。

虽然,纽仕兰成立两年,但是背后的大康农业、鹏欣集团却已在海外10年之久。

3、买来之后,会干什么?

此前,阿里巴巴副总裁,盒马鲜生CEO侯毅曾对记者说:“未来的零售业一定是把产品捏在零售商自己手上”。

从这句话的背后,或许能明白阿里买纽仕兰的底层逻辑。未来的零售商一定不是单一的交易式零售商。未来的零售商一定是“跨界”多元化、多维度、全产业链的运营服务商。

阿里买来之后干什么?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只是中性的观点,不够深。

第一,将纽仕兰装入“”线下零售版图中去,盒马鲜生、天猫小店、大润发、飞牛便利……

第二,阿里独具资源的消费交易大数据,过去的抓手停留在服务于品牌商身上,现在阿里将根据这些消费资源,充分满足线上线下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第三、通过品类的试点,让阿里“冷冰冰”的数据更具备活性,为更多优质品牌商提供可复制性、可标准化的品牌优化方案。符合阿里的大数据战略。

赵波曾说过:“两大零售巨头,阿里将越来越像京东,而京东越来越像阿里”。阿里将从过去的平台化战略向自营化、生态化触及。

关于阿里控股纽仕兰,入局上游供应链端,抄底伊利蒙牛,你怎么看?欢迎您给《新经销》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