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河年报五年来首次下滑!跌出一线如何破局?

 每日财报 2020-11-18

洋河出局白酒一线阵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出品| 每日财报

作者| 张京

凭借着蓝色经典系列的成功,洋河成功实现超越,跻身“茅五洋”白酒一线阵营。但自2018年开始,洋河经营业绩就出现放缓迹象,其“一线白酒”的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在经历了2019年业绩的此消彼长,洋河业绩与茅台、五粮液的差距也越拉越大。洋河出局白酒一线阵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月28日,洋河股份(002304.SZ)公布了2019年业绩快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1.11亿元,同比下降4.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42亿元,同比下降9.53%。

《每日财报》注意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下滑,对于洋河股份来说,是五年来首次。对于业绩下滑原因,洋河称,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愈加激烈的竞争形势,为追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公司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

成也萧何败萧何


事实上,多年来洋河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一直大幅超出行业的平均水平,究其持续的高速增长的原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得益于营销渠道上的良好表现。

早年,洋河引入快消品的营销战略,开发了诸如“1+1”、“盘中盘”、“4x3”、“522极致化工程”等多种营销方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营销团队,和国内的大部分酒企相比,洋河在渠道把控和营销上都产生了明显的优势。凭借优势,其抢占了华东市场高端与次高端酒类的消费市场,所以也可以说洋河的成功一方面来源于销量的增长,一方面又来源于价格的上升,这样的背景下洋河取得了长期的发展。

不过《每日财报》发现,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酒业调整期逐渐深化,名酒之间挤压开始严重,酒类品类也开始分化。就市场来看,整体中国酒类消费出现消费频次与消费量双下降的趋势,而洋河作为新兴名酒,随着之前营销优势产生的业务大肆扩张,部分销售市场与产品价格直接与茅台五粮液等老牌一线酒企重叠,并且直接竞争,继而降低了产品扭转效率,增加了库存,同时洋河的终端管理由于传统渠道的变化而出现效率下降的问题,在扩张过程中导致部分市场经销商库存较大。

而从2019年开始,白酒行业又逐渐开始回温,经销商对利润的渴望开始强烈,面对渠道库存积压,洋河采取了控货稳价策略。2019年6月,洋河开始控货,在第三季度继续加强控货力度,其实从长期来看,这一步的确对洋河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此外《每日财报》还关注到,从去年中秋开始,洋河取消了“一刀切”的销量硬性考核方式,采取弹性、跨期考核,把侧重点更多的放在价格上,引导各地分公司积极控货,带动终端价格提升。

 

不过双刃剑性质的是,以上举措也使得洋河股份在2019年三季度业绩以及2019年全年业绩表现上出现了一定幅度下降。从其财报对比看,2019年1-9月,洋河股份实现营收210.98亿元,较上年同期小幅上涨0.63%, 2019年第三季度,洋河股份实现营收50.9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0.61%。而洋河股份2019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利润降幅增大,营业收入为20.13亿元,同2018年第四季度的31.94亿元相比,下滑36.98%。

综合来看,目前洋河的市场库存短期内有所下降,但离目标值还尚有空间,短期内又考虑到疫情的关系,影响了市场库存的消化进度,在正常复工之后,洋河在这方面仍需继续。

省内增长降速,进军高端乏力


事实上,作为洋河股份的大本营江苏宿迁,一直以来都为洋河贡献着过半的营业收入及大部分的利润。其2018年年报显示,洋河股份在江苏省内营收为123.2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51.02%;省外部分营收为118.33亿元,占营收比重为48.98%。

然而洋河在大本营内的处境却越来越尴尬了。一方面,由于上述去库存导致了经销商得到利润降低,继而影响了其在江苏省内的销量。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外地名酒的入侵,以及同省酒企今世缘的崛起,洋河股份在江苏省内的收入增速开始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洋河在江苏省内市场营业收入增速为12.45%,2018年这一数据为15.95%,而在2019年上半年,洋河在江苏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速仅为2.99%。

就产品利润方面来看,在江苏市场,同等价格的洋河蓝色经典与今世缘国缘系列相比,利润差距在60%-200%之间。然而与此对应的,2019年上半年,今世缘营业收入达到30.5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9.4%。

此外,如果说库存问题,还可以经过时间及营销策略来进行调整与修复,但洋河在产品力方面的欠缺,似乎很难改变。虽然洋河前些年的增长一部分得益于产品价格的增长,但从综合高端产品比例来看,洋河与两位“老大哥”茅台五粮液相比相差不小。

2018年其年报数据显示,蓝色经典占洋河股份总营收的比例大约75%,其中中高端定位的梦之蓝系列在蓝色经典系统中占比约37%。但在梦之蓝系统中,真正可以称为高端的仅有梦九和手工班,这两者仅占梦之蓝营收的比例大约为10%。如此计算下来,洋河真正的高端白酒占比在3%上下,营收则不足10亿元,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贵州茅台与五粮液,这大概也是洋河掉队“茅五洋”一线阵营的根本原因。

中国高端白酒讲究的是历史文化与品牌沉淀,过去太注重营销的洋河并没有完成对品牌的高端塑造,造成了洋河目前在高端市场的被动。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和测算,白酒行业2018年高端、次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规模占比分别是15%、6%、33%和46%;2022年预计高端、次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规模占比为19%、10%、33%和38%。

 

可以见得的是,按照这个趋势,如果洋河在高端产品领域得到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的话,未来很有可能会在国内白酒企业排行榜中进一步下滑。

另外,随着茅台的封神,酱香酒这两年开始受到市场追捧。作为浓香型白酒的洋河,在自身缺乏品牌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可替代酒也越来越多。如何破局,也成了当下洋河管理层最棘手的问题。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