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色周四 |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如何用经济学指导工作和生活,避免雷区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0-11-18

决定人们行为的,很多时候不是真正的偏好 | 第1860期

今日豆瓣评分8.1分,1382人评价





简介:我们为什么会浪费丰盛晚宴中的精致食物,却对一张打折优惠餐券念念不忘?在做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正在做出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本书中,丹·艾瑞里带我们进入了行为经济学领域,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颠覆了人们曾经普遍认同的我们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假设。无论是咖啡、减肥,买一辆车还是谈恋爱,我们的决策行为中总是带有各种非理性。


关于作者
丹·艾瑞里(Dan Ariely)是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同时也在该校经济学院、医学院等担任教职,获得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经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知名媒体上。他写作了怪诞行为学系列畅销书。
原文摘录

1.免费最大的问题在于让你在免费商品和其他商品之间挣扎,并引诱我们做不明智的选择。看到“免费”的第一反应不要是买买买,而是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2.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来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

3.所有权不仅局限于物质。它对人的观点、看法也同样适用。一旦拥有了一种观念——不论是有关政治还是体育,我们会怎样呢?我们或许对它会过度热爱、依恋,我们对它的珍视程度超过了其固有价值。司空见惯的是,我们对它难以割舍——一想到要失去它,我们就惶惶不可终日。那么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它转变为一种意识形态——僵化而且顽固的意识形态。

悦读者荐

人们经常认为自己理智、有判断力,但却总是容易掉进各种消费陷阱,不是买下不值钱的产品,就是为了免费赠品大费周折,甚至还可能因为身边人的成功,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我和大家分享书里的三个观点。

1.如何理解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制定法则。

社会规范包括任务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它为双方都带来愉悦,并不要求立即的、对等的回报。

市场规范则界限十分清楚,这里不存在感情。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这种关系未必是邪恶与卑俗的。事实上,它同时包含了自立、创新,以及个人主义,但是它们的确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即时偿付。

2.礼物而非金钱更有利于亲密关系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如果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相安无事会很好。

但是如果你混淆了二者,就会发生令人不快的事情。

先看约会的例子:你和女友约会,两人度过了一个缠绵美妙的夜晚,你把女友送到家门口,这时不要提你为她花了多少钱。如果你想得到一个晚安热吻,提花的钱可能会让你的愿望落空,而且可能会被拉黑。

再拿礼品来举例:从传统经济学角度看,很多礼物纯粹是浪费金钱。因为有的礼物根本不是对方想要的,而只是送礼的人觉得好的或者对方需要的。

具体来看:如果你计划要去朋友家做客,决定花220元买一束花表达谢意,但是可能对方不需要花,或者说不那么喜欢花的话,那么也许在对方看来花只值100元。换句话说,花上100元买点儿别的什么东西给朋友,对方就可能获得与收到那束220元的花同等的幸福感。

所以,如果送礼是一种理性行为,你去朋友家吃饭时就会说:“感谢你请我吃饭。我本来想花200元给你买束花,但又觉得这可能远不如直接给你220元现金实用。”你掏出手机,给朋友当面转了220元,并且说:“务必收下,随便你怎么花都行”。或者你还可以只给朋友100元,双方皆大欢喜,还省了你跑花店的麻烦。那么,你认为彼此是啥心情?

尽管你我都知道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给现金比送礼效率要高,但我并不认为有多少人会单纯(也有人既给礼品也给钱的,哈哈)遵循这一理性原则,因为这样做绝不可能增进我们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如果你想表达友爱之情,加强彼此关系,那么送礼就是唯一的选择——即使受赠人不能完全理解你送的礼品的价值和深意。

市场规范内的理性行为,如果用社会规范来衡量,就会变得异乎寻常的非理性。这就是说,从金钱角度来看礼品的效能很低,但它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润滑剂。它可以帮助我们结交朋友,建立长远的关系,帮我们渡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有时候,这种金钱上的浪费,后来却被证明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价值。

3.为什么赠品让我们花费得更多?

免费到底为什么如此诱人?为什么我们有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见到免费的东西就想伸手拿,即使这些东西我们并不真的需要?

书里认为答案是这样的: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

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认为免费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的事实价值。

为什么?书里认为这是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

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会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

于是,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就会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

免费引起的情绪冲动是不可战胜的。

免费在各个领域都适用,包括时间领域。我们花在一件事上的时间,说到底,是从另一件事上转移过来的。如果我们花70分钟排队等候品尝免费冰淇淋,或者花40分钟填一张长问卷来领取一点回报,那我们就没法用这些时间去干别的事了。

所以,我想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另外,还有一句话:免费的可能是最贵的。

要减少免费带来的诱惑,比较好的方法是对自己的时间价值有清醒的认识,然后用这个价值刻度去衡量各种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指数,然后再确定要不要做。

人是非理性的,经常因为环境压力、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错位等原因,做出非理性行为,付出金钱、时间等代价。实际上,非理性是可以预测的,更好地了解非理性的原理,可以帮你做一个精明的人,掌控自己的钱包和生活。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四白色思考日快乐!

悦读者:爰中
编辑:流火
审校:秋恣辽

如何才能做个理性人,避免被割韭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