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烟雨

 淮阴语文 2020-11-18

江南·烟雨

                     文/丁桂云

       四月的江南,浸润在朦胧的烟雨之中。细密的雨丝轻柔的黏连行人的发梢、面颊、睫毛。仿佛温柔清秀的江南女孩缠缠绵绵让人不忍生厌,任其飘飘洒洒。
       行人不紧不慢地穿梭在铺着参差不齐石板的小巷,烟雨中的小巷逶迤而行,然而,你并不担心迷失方向,顺着曲径通幽石板巷道,总能不自不觉也不情愿的出了巷口,融进那细雨迷蒙里。脚踏在石板上,凝聚在石板上的雨露趁你沉醉于烟雨和雕窗阁楼时,迅速浸湿你的脚尖,一股清凉的感觉滋生心头。小巷里,偶见秀发飘逸的女孩,身穿舒适的T恤搭配粉色罗纱裙,脚上随意的着双休闲鞋,不施粉黛,明眸如澈,那样恬静淡然的沐浴着雨雾,那应是小家碧玉,江南婉约吧,看她微抬轻盈的步伐慢慢地消失在飘雨的黄昏。这里没有戴望舒意境里的撑一把油纸伞,带着愁怨弱婉的丁香气息的姑娘。也许不同时代,意境里的审美和感受不同。

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管诗人处于什么样的心情写出这首诗,虽然当时繁华落尽,然却是抒发对江南秀丽景观的赞叹。昔日的寺庙依然矗立在江南的烟雨之中,杏黄色院墙,青灰色殿堂,红柱飞檐,每逢初一、十五殿内香烟缭绕。

小巷附随着小河,小河依傍着小巷。江南的河巷交流,蜿蜒曲回延伸而去。有河必有桥,小桥流水,悠悠巷道。庭院楼阁,平凡人家,加上别有韵味的吴侬软语,这独特的地理景象惹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青睐,江南出芳草,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唐风宋雨,江南烟雨成了他们笔下绝美的落脚点。

江南多烟雨,烟柳繁华,细风中,雨飘忽如雾。雾贴着水面,围绕在两旁汉白玉护河栏杆周围,站在那石拱桥上,望着水中一簇簇并蒂莲,仿佛到了天宫瑶池仙境,和风细雨不思归。

忆江南,梦江南,多少游客流连忘返。楼堂画阁水中游,风动彩乱柳如烟。人道江南绝色美,三生有幸此间生。难怪江南人不贪恋外面的纷繁世界,只因太眷恋这江南烟雨四月天。

     水是江南的灵魂,河水纵横交错。无论你走往哪里,偏头一望,或左或右都有小河流水相伴。桥是水的脊梁,数不清的各式小桥,轻卧河面,把水和人家连为一体,繁华闹市更是百米一座桥,每座桥都有它的特别的名子,有着神秘的传说,枫桥、彩云桥、宝带桥、西津桥……

江南烟雨,弱水空濛,江南静谧的雨巷,小桥流水的温柔也给人带来一缕心愁。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成了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在那动荡漂泊的年代,诗人渴望家人团聚、思乡归土。时光若水,心在一念间,缠绵不尽,我想诗人何尝不是在那美丽的江南雨巷,有个美丽的梦,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轻叹江南烟雨迷人,流水脉脉,谁曾想江南烟雨的背后,雨巷的尽头却掠过那么一丝感伤,谁道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又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江南烟雨依旧,江南水乡依旧,然而见着堂前燕为奇,更不说布谷的鸣声,燕子的呢喃,白鹭掠水,江南鱼米之乡渐渐黯然失色。

江南人家,古色古香,前庭后院,高雅别致,依水势起建,错落有致,白色粉墙黑色小瓦,不追求对称,开门见水,清新灵秀。每家门前或是屋后都有一个石板砌成的石阶小埠头。暮雨黄昏时,江南的新人少妇秀发轻挽,着衣简单素雅,喜欢踏下台阶蹲在河边淘米,洗菜。这时水里的鱼儿欢畅地游来挣食米菜,每每看到这番风景立刻想起江南的人美鱼肥。家家渔网映回桥,春水初生没树腰。还有那,水巷乌篷,一摇一曳,穿过小桥,路过人家。家人口中儿时的画面只能让我回味。这些都已远去,一切成了故事。美丽的情景湮灭在时代的步伐里。

江南烟雨如期而至,江南的人情风俗依旧,江南的小桥流水不变。只是江南的青石雨巷所剩无几。多了些纷繁,少了点宁静。

2019年|夏

丁桂云,70后,生长在淮阴区,现属渔沟镇。安家苏南。喜爱历史,爱读文学作品,偶尔喜欢抒发自己所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