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泥湾

 淮阴语文 2020-11-18


南泥湾

□刘水芹

“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南泥湾》歌曲旋律常常在我耳边萦绕。

      父母生于四五十年代,青年时期赶上“文化大革命”,在过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唱,样样懂点皮毛,经常哼哼唱唱,受家庭环境影响,出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从小就爱唱歌。听家人讲,我会说话就开始唱歌,从“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红色歌曲经常听,没有人教,也不知道对不对,也不懂意思,只是自由哼唱。

      小学二年级时,我的老师是男文艺青年,二十多岁,中等个子。农村小学,上课自由,语文、数学、音乐、体育,一人包班,记忆最深的不是语文、数学课,而是老师教我们唱歌。作为爱唱歌的我,准备一个小本子,抄了很多歌词。有个好朋友叫向琼,经常一起上下学,一起抄词,一起唱。一次老师教我们唱《南泥湾》,我迅速被歌词曲调吸引:“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鸡蛋壳喝酒——摆不下来了,班级唱,家里唱,走路唱……无处不唱,像着了魔一般。

      升入县城初中,同学来自各个乡镇,离家远,住校多。开学不久的中秋节,没有放假,中午食堂的菜里多了些肉,晚上住校班开中秋联欢晚会。联欢会前,班级发一人一块月饼,一个苹果。联欢会每位同学都要表演节目,轮到我时,脚大脸丑不害羞,把自己拿手的《南泥湾》在老师同学面前亮一嗓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有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之水泛滥,不可收拾,自己的“文艺细胞”被勾引上来,天天唱。初三毕业班级联欢晚会,再一次一展歌喉,又是代表作《南泥湾》,疑似征服所有同学,赢得了阵阵礼节性掌声,人生仿佛达到高潮。

       二〇一〇年策划元旦聚会,虽说“同学聚会,拆散一对是一对”,但同学仍然要聚会。聚会前夕,在同学QQ群里,守堂同学告诉我,初二和我同桌,天天听我哼唱《南泥湾》,耳朵都听出子了,就能够死了,又因男女生不怎么对话,所以也不好意思跟我说,只有痛苦地忍着,锻炼自己毅力。在群里有人提议让我聚会时再唱《南泥湾》,甚至有同学直接在群里叫我“南泥湾”。

为了唱好《南泥湾》,先生陪我去KTV练习,两三个小时只练一首歌,感觉自己都唱得要吐,忽然明白守堂同学当年的处境,他太难了,高人哪。

      聚会那天,酒足饭饱,同学准备唱歌,有人主动为我点《南泥湾》,拽我去唱,我踌躇满志,整理刘海,收腹提臀,也许是太激动,加些许紧张,关键时候竟然掉链子了,拿起话筒的那一刻,张嘴发不出声音,嗓子哑了。可惜,我没机会在同学面前再展歌喉了。

 一次晚饭后和先生散步,忽听后面有女声喊:“南泥湾,前面的是南泥湾吧?”转头侧身定睛,原来是以标同学夫妇俩。以标同学说:“我们走你们后面,媳妇告诉我,前边那个好像是南泥湾啊!试着喊一句,果然是你。”南泥湾不仅刻进以标同学的脑海,连媳妇也被传染了。

前年以标同学单位组织红色旅游,其中一处是南泥湾,到那里他打电话给我:你唱的“南泥湾”终于看到了,一路车上听歌曲《南泥湾》。他还拍了不少照片给我看。

“百闻不如一见”,唱了那么多年的《南泥湾》,却没有去过那里,心里梦里都有你——南泥湾,我要策划去一次。

  又不由得哼起“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 

***************************************************************

刘水芹,女,1973年生,江苏省泗阳县人。喜欢每一片绿叶,耕耘在黑土地的园丁,爱与儿童在一起,喜欢读书,文章散见各类报刊。散文《车来车往》暗合2017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后被拍摄成视频散文,腾讯视频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