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关系情绪为王,你若安好,那还得了(上)

 青青莲子 2020-11-18

李萌老师丨青青莲子家庭教育咨询导师,曾任孙瑞雪教育机构上海园的教学园长,10年一线教育经验。

1

7

家庭教育 ● 课程分享

大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李萌老师,同时也是青青莲子家庭教育导师。

我2008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在孙瑞雪教育机构(上海园)任职9年,曾担任教师,教学园长和行政园长的职务。2018年进行青少年教育辅导工作,带队亲子游学。

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年里,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为孩子创造环境,一个是硬件环境,一个是软件环境,可想而知,后者是更为困难的。

在这10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与人相处的苦与乐,苦是在最开始不会相处,冲突不断,乐是在走进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关系和解之后,乐就自然的发生了。

所以我特别希望跟家长们谈一谈:如何在教育里面,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我们所处的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些空间和工具让这苦变为乐,或是走在变为乐的路上。

今天小编和家长们分享李萌老师《亲子关系情绪为王,你若安好,那还得了》课程中的精华内容。

在我们的课程主题中,最核心的字眼就是“情绪”。

很多的时候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我们很难和自己相处,也难和孩子相处。这在前几年也是一个困扰,我也因为这样的一个困扰开始探索我自己。

本次的课程中首先我先分享两个案例,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个案例里面我都做了些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不同。

刚当老师的第一年基本上不太能够处理孩子的情绪,因为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我也很害怕,只能是解决表面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6岁的男孩儿非常愤怒地伤害了另外一个孩子,然后就跑开了,并且他的情绪也非常的大。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就冲过去要制止他的情绪。我追上他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我们学校的一个小房子。

我进入小房间,看到这个男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了,你怎么可以去伤害别人,你告诉老师你怎么了。”这时候孩子第一个反应就是一拳打过来,直接打到了我的脸上,我的牙齿就流血了。

当他打过来的时候,我的愤怒和他的愤怒全然地在一起,甚至还有点感觉受到伤害,内在会有一些内疚、恐惧,纷繁复杂的在里面五味杂陈的翻滚着。

这就是我刚当老师的第一年,经常出现和孩子共生的情绪,猜测家长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里面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有的时候或者更多的时候像我一样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或者自己也非常的混乱。

如果孩子情绪被压制,他的愤怒或者其他的情绪一旦爆发出来是非常猛烈的。后续没有办法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疏导,孩子会收到一个信念:我的情绪是不被允许的,我这个人也是不被接纳的。

接下来再分享一个案例:当我去成长之后,能够去面对自己,又能够去面对孩子的时候是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的。

这个案例发生在我和一位老师带领青青莲子北京亲子游学团的过程中。那一天,孩子们和另外一位带队老师一起上山去观摩化石,我和家长们在小山坡底下交谈。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都没有下来,这时候有一个孩子冲下来跟我说:“李老师,你快上去,谁谁谁正在闹情绪!......

然后我就赶紧爬了上去,看到一个孩子躺在了地上。我们的带队老师和一位男家长试图将他劝说下来。但是他的情绪非常大,他说:“我就要上去,我就要上去,你凭什么不让我上去,你凭什么不让我上去。并且对带队老师拳打脚踢,根本没办法控制住。

当我看到这个男孩以及他的情绪的时候,我非常清楚他已经完全被他的情绪所掌控。

我就跟带队老师和这位男家长说:现在把他抱下去,没关系,先把他抱下去

这个时候我没有着急去处理他的情绪,而是先稳定住了他的身体。因为这个孩子身体已经不像小的孩子,随时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在这样空旷和陌生的地方并不安全,所以我请男老师把他带到下面和他的妈妈在一起,妈妈就抱着这个孩子,孩子坐在妈妈的腿上,我在妈妈和孩子的旁边。

妈妈抱着他的时候,孩子还是一直在喊,并且用他的手来掐我的胳膊。“我就要上去,我就要上去,我必须要上去,我必须要上去。”他一直在表达他想做的事情,愤怒的情绪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我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我知道你非常的愤怒,我知道你非常的愤怒,你可以喊出来,你可以叫出来,可以的。

当然,孩子还会有挣扎,不断地踢,不断的用手去抓我,不断用手去弄我的衣服,我在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就允许他了。大概20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情绪慢慢的平静下来。

我能够看到孩子的眼睛里面有一些伤心,有一些难过。我试着我跟他说:“你是不是感觉有一点难过?”,这个时候,孩子就跟我说:“不公平,不公平,老师针对我。

如果孩子不跟我表达,我不知道他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和信念。我就跟他说,我说:“我也是这里的老师,我没有针对你,你能感觉到吗?

他说:“我能感觉到你没针对我,但是谁谁谁,他是针对我的。

我说:“他是怎么针对你的?”这个时候孩子的愤怒少了,他开始能够跟我对话。

他说:“他们两个人都能上去摸到那个石碑,但是他没有让我去摸。他是针对我的。

我说:“我听到了,原来你是这样认为的,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跟那位老师核对一下,因为我跟他的相处过程里面,我知道他非常爱你,他不会针对你。”

当下我没有强迫他一定要去跟老师核实,因为我知道他还没有准备好,他有自己的一个信念:希望老师对他是公平的,他希望他在这里不被这样对待,他希望自己是被老师喜爱的,他希望自己的自我价值是高的。

然后我跟他说:“你希望再去碰一下那个石碑,是吗?

他说:“是的。”这个时候我就和孩子沟通,我说:“下面有很多人在等着我们,所以我们迅速的跑上去摸那个石碑,然后再迅速的下来,你同意吗?”他说:“同意。”

这件事情就这样处理完了,孩子在事情层面有了一个完形,同时内在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当然,这个孩子还是会时常出现自我价值感低,很容易发脾气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理解和接纳他,他才能够去找到更高的自我价值感,才能把事情和人分清楚,然后让自己能够去了解自己如何看待外在的世界的。这是我后续几天一直在给这个孩子做的工作。

那第二个事例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想要大家通过这个事例看到。实际上在我的身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没有像之前那样对孩子是有一个评判,或者是用我的思维去想象孩子。

当我没有这样评判的时候,就给了孩子一个空间,他能够向我来倾诉。我才得以了解,他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和信念,这样的观点和信念让他自己非常不舒服。

我想让大家看到的是两个案例的差别:第一个案例就是没有到觉察自己,也没有觉察自己的能力,在这里面就是情绪为王。

第二个案例是我开始觉察自己,并且保持着自己的稳定,开始能够去倾听孩子,这里面是我自己为王的。

相信在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中,我们常常是第一种情况—情绪为王,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够看到自己,也不能看到我们的孩子。

好的,接下来我们再以家长们都比较熟悉的孩子“写作业”的案例来分析,让家长们了解如何去处理孩子这样的情绪以及如何去处理我们自己的情绪

孩子放学回到家,放松之后本应该在写作业,但是他并没有写作业,然后眼睛就一直看着窗外,或者是看着家里的其他地方发呆,这种情况是不是时常在大家的生活中出现?

孩子6岁以后就开始进入小学的生活,小学里面除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还有一个作业和学习目标在和我们之间。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有计划,并且按计划行事,有时间管理能力,有专注力,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那么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要实现这一系列的目标,首先体现的就是:

是不是能够回家知道自己要及时地做作业,

但是,家长们,你们知道吗?大部分孩子回到家是非常疲惫的,他们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需要有一个空间。而我们作为家长,下班回到家里也是很疲惫的,这个时候也并没有时间去觉察自己内在正在发生着什么,但是我们有一个信念,就是:我要督促孩子写作业

可能您会说:“快写作业,别看了/别玩了。

在您的语言背后是有一份不接纳、不认同,还有一些情绪。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一天中也积压了一些情绪,或者孩子已经很反感之前您和他之间的应对模式,一场大战就因此而开始。

有的孩子可能“呯”的一下关上了房门,这时候您更加愤怒,您会大吼说:“你给我出来!怎么还关上门啦!让你这么使劲!还这么使劲的关门!

那可想而知,两个人的愤怒爆发在一起。还有的孩子是选择忍耐的,但是这种忍耐的背后是委屈—有的时候是默默哭泣,有的时候可能连哭都不会对您哭,他会自己忍耐着。孩子是非常压抑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相似的事情,那这些相似事情背后,我想给大家呈现一个画面,也就是:在此刻,我们内在出现的一个画面,请大家看一下以下的贴图:

左边的是家长,右边的是孩子,橙色的圈圈是情绪能量

当一件事情引发了两个人的情绪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情绪能量里,没办法看见对方。

有可能说半天,事情都不知道什么事情了——您期待着孩子能够去完成作业,但是实际上是在抱怨孩子怎么有这么大的情绪。

那么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样的转化呢?

且看明天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