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忠路上的海派大咖

 午后骄阳 2020-11-19
像我这种圈外人,知道张大壮算是运道好的。日前在考证章太炎南阳桥旧居的过程中,从其后人的文字里,得知章太炎还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外甥,直到看见他的画,三生有幸。
《带鱼丰收》1973年,上海中国画院藏
单是这虾,栩栩如生,恰好几份烟火气,不愧为“北有齐白石,南有张大壮”
《海鲜肥》1979年,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正如章太炎后人所言,张大壮(1903-1980)自幼体弱多病,生肺病常吐血,父亲去世后,与母亲章炳芹(1871-1940,章太炎妹妹)相依为命,居住在永裕里98号三楼,解放后进入上海中国画院,生活趋于稳定。

张大壮(左)与弟子顾秉松,摄于20世纪50年代
清 张荫椿题 元 佚名 仿崔白丹枫鸟鹊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张荫椿(张大壮之父),字砚孙。
永裕里
永裕里,建于1925年,南北畅通,一头在自忠路307弄,一头在复兴中路320弄,张大壮旧居在靠近自忠路的98号。早也不复存在,如今是翠湖天地三期嘉苑。

张大壮信函,落款地址为永裕里98号
张大壮所在的永裕里,当时聚集了颇多画届翘首,据说与他同住永裕里的还有:65号的沈广(字一斋)、74号的马骀(字企周)、76号的熊庚昌(字松泉)。
《申报》1929年12月26日刊登的马骀画展信息
 《凤吹牡丹图》,1934年,沈一斋写白凤,孔小瑜写魏紫,顾伯达写白牡丹,张侣笙写玉楼春,马万里写大红袍,马企周写姚黄, 熊松泉补石,吴石公题记。
东边的自忠路18弄裕福里2号,章太炎与夫人汤国梨,曾于1922-1927期间在此居住,北面的太仓路路127号就是章太炎唯一女弟子黄绍兰创办的博文女校

《刀鱼明虾图》 1973年,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张大壮不仅鱼虾画得好,蔬菜花果更是一绝。他的住处距离小菜场仅一步之遥。永裕里旁边有家顺昌路小菜场,海上知名报人郑重老师曾撰文说:“我曾随他(张大壮)走进这家菜场,对黄瓜、茄子、毛豆、蚕豆、竹笋、卷心菜、黄鱼、带鱼、明虾、蛏子……都一一仔细观察。”张大壮的明虾画得好,想必与此有关。如今小菜场也不在了,拔地而起的是翠湖天地二期御苑。

《蔬果图》 1959年,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荷花鸳鸯》 1977年,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蔬果·海鲜》,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春暖花开》1976年,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秋窗写意 》1977年,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除了张大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上海美专(今顺昌路550号-565号)和春地美术研究所(丰裕里4号)等美术机构的聚集,在上海西门外居住了一大批知名画家,比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今马当路278弄16号、17号)、刘海粟(今复兴中路512号)、蒋兆和(今重庆南路288弄17号)、姜丹书(今淡水路230号)、王济远(今淡水路312号)、朱文侯(今兴业路205弄)41号、王个簃(今重庆南路160弄4号、张充仁(今合肥路592弄25号)等。同在自忠路的还有另外两位大咖,黄宾虹(今自忠路420号)、俞剑华(今自忠路317弄66号)与张大壮隔壁弄堂。

《山水》作于1945年,是黄宾虹(1865-1955)和俞剑华(1895-1979) 送给苏干英的。苏干英(1910-1996),1952年以后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学院《日本史》的教学工作。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本文部分信息参考《人淡如菊张大壮》、鱼丽《张大壮先生旧事漫录》等,关于自忠路,我们还写了:

  1. 上海西门外的自忠路

  2. 自忠路的山东往事

  3. 行走的章太炎旧居

  4. 鲸字号,自忠路的文艺担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