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普洱茶的起源

 我是圭水 2020-11-19

一、普洱茶真正开始受到关注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其得名源于一场意外。

二、大概就是云南府进贡贡茶,由于路途遥远,从春天走到夏天,茶叶变质了,原本鲜爽的贡茶发酵了,无茶可贡的献茶人硬着头皮上贡,而这贡茶是经过品尝的,乾隆皇帝品鉴后对汤红明亮,醇厚绵爽的变质茶赞不绝口,并赐名“普洱茶”。

三、乾隆皇帝在一首诗《烹雪》中写下“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荃路,品泉陆羽应惭拙”的诗文来调侃陆羽在《茶经》中未记载普洱茶一事。

四、乾隆皇帝的这首诗让我们对普洱茶追本溯源有据可考。

五、现官方对普洱茶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六、在这里要说一说几个定义。首先是云南大叶种茶,分布于云南省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的总称,注意两个关键词,云南省,大叶种。

七、用作普洱茶原料的大叶种茶,不仅仅分布于云南省,还广泛分布于与云南省相邻的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虽然定义是这样,但是近年来,这些国家的茶叶原料,还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云南,并被不少茶客接受乃至于推崇。用作普洱茶生产原料的大叶种茶,不仅仅分布于云南省,在这些地方的茶青,也可以有着不俗的表现。

八、另一个关键词是大叶种,云南产区分布的普洱茶,不仅仅只有大叶,比如赫赫有名的古六大茶山中的倚邦茶山,就广泛分布着小叶种,此外,广泛分布中小叶种的古茶园,还有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等等,这些也是需要了解的。

九、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后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茶(生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

十、按照后发酵的定义,新压制的生茶普洱茶饼、茶砖、以及茶沱,乃至散茶,没有经过后发酵,是不能算作普洱茶的,不过后发酵显然有着时间长短,而这一时间如果进行界定损害的是多方的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