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记忆 2010年4月,河北泊头火柴公司宣布破产,2012年9月公司举行了资产处置拍卖会,其工厂最后的一批设备被拍卖了,尽管当地的文物局对“泊头”火柴的很多生产设备进行了保护,但是这意味着,亚洲最大的火柴品牌成为了历史,火柴这种点火工具也将被替代。 火柴的历史 实际上,在我国,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火柴”的工具。比外国要早1200多年,经过考证,南北朝的一位宫女,发明了第一根火柴。 在南北朝时期,齐国物资紧缺,做饭都成问题,正是因为艰苦的环境,这位宫女把硫磺沾在木棒上,借助火镰起火,发明了一种“烛”的东西,这烛便是火柴的原型。 《资治通鉴》中写道: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发烛为业。可见,烛的发明,让中国出现了一批通过“卖烛”来维持生计的女孩。 在北宋时期,这种烛就已经在店铺里销售了,《清异录》里就写到了这种烛的使用方法。到了元代,这种点火工具被称为“发烛”,这和我们现在的火柴已经很接近了。尽管我国已经掌握了这种点火的原理,但是原料方面,还是外国引进的。 火柴的来源 火柴,实际上是根本化学反应制造的,火柴头的物质一般为KClO3、MnO2(氧化剂)和S(易燃物),在火柴盒的侧面涂的是红磷,当两者摩擦的时候,因为摩擦产生的热会导致燃烧,最早这种类似的火柴是1855年瑞典人伦德斯特伦发明的,直到1865年才传入了中国,所以我们称为“洋火”。 “泊头”的前世今生 1912年,泊头火柴厂成立,一方面是为国人提供火柴,另一方面则是赚钱,其实受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其创始人钱立亭在天津生活的时候,经常看到帝国主义通过洋烟洋酒洋油等赚取了大量白银,所以必须要开办自己的厂子。 从1912年到1949年之间,火柴的生意一直不好做,主要受到了时局动荡,销售渠道困难等影响,新中国新成立后,火柴厂的生意才迎来了辉煌。1950年,山西、山东、天津、河北等地,基本上全部用的泊头火柴,而且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泊头火柴声名鹊起。 火柴行业不断发展,南方的一些火柴厂也风生水起,灵通火柴厂和中亚火柴厂等等,到了70年代,那时候很多农村的老人还用不起火柴,纵然零售价几分钱,很多老人抽烟都是从灶火里面抽出来冒烟的柴火点烟,直到80年代生活水平的改善,泊头火柴厂的生意进入了高峰期。 火柴皮可以止血? 小时候伤口流血了,长辈就会用火柴盒的黑皮扯一块,按在伤口上,伤口就不流血了,这种做法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常见,所以火柴皮也被当作了一种“创可贴”来对待。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学者也证实,火柴皮侧面的主要成分是红磷和三硫化二锑,是没有止血功能的,不仅如此,这些都是化学成分,很可能有毒,看来我们被“忽悠”了好多年啊。 现代的火柴 火柴的埋没,主要原因是被打火机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火柴被替代是必然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不断创新的表现。如今世界上有18.8亿的烟民,打火机已经彻底打入市场,各种各样的打火机的竞争更为激烈,一个打火机甚至可以卖到上万元,尽管如此,在一些奢饰场合,还是会见到火柴的身影。 尽管如此,曾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火柴还是逝去了,它代表了我国古老的一种文化,应该值得纪念,毕竟,曾带给了我们回忆,带给了我们温暖。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 扫描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