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唐挽歌·《秋兴八首》简析(上)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编者按】:距离2018年高考仅有15天,古诗词鉴赏仍是后期复习的一个重点。关于古诗词鉴赏,除了熟知技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读懂诗词。为了引导同学们学会读懂诗词,收心斋以杜甫《秋兴八首》为例,解析诗歌意蕴。


【点击试听音频】:

孤舟一系故园心

        ——鉴赏《秋兴八首(其一)》

1703班崔灿;指导教师:谭本贡

我是在一个秋天出生的人,因此格外喜欢秋天。但不巧,秋似乎总是与萧瑟、落魄、孤独、凄惨这些词联系紧密。我曾读过一些有关秋季的诗,大多让我留下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印象,像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开阔坦荡之作少之有少。而今天,我有幸读到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放下书卷时,感觉大不一样。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直接扣住了题眼“秋”,其中尤其让我觉得奇妙的是“凋伤”二字。在常人眼里,枫叶的火红象征着热情与活力,让人有一种激情去拼搏。但这些枫叶在杜甫眼中,却是令人更觉悲凉,秋露清冷,草木凋零,秋所带来的萧森气氛笼罩在诗人的心头。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写秋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一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巫峡的江水如何波涛汹涌,都不可能与天相连;山上的云如何阴沉密布,也不可能与地面贴近。这使我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句也有着很浓的主观意识,万山怎么可能红遍呢?好歹有几片没红的叶子夹杂其中吧?这一句与杜甫的诗句在形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上却又有着大大的不同。毛主席想要抒发的是心中的雄心壮志,志在必得,有信心建立一番丰功伟绩。但对杜甫来说,这句有些夸张的诗又恰似他内心情感的动荡不安,翻卷不息的真实写照,这种情感在下两联有着很好的阐述。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已看到菊花开放两次,意味着在此逗留了两个秋天。他是多么想要回到故乡啊!可此时的他“万里悲秋常作客”,漂泊在外,有家难回。这个“孤”字,是对杜甫此时境遇的最好表述。

尾联“寒衣处处悲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家家户户都在赶制新衣了,天气已逐渐转凉,可对于杜甫来说,又有谁替他制新衣呢?杜甫所看到的“裁新衣”,所听到的“急暮砧”,都深深刺痛了他那颗想要归家的心。在这茫茫天地之中,他孤身一人。他的晚年就好似干枯曲折的枝干,在秋的萧瑟中独自悲哀,无绿叶为陪衬,无鲜花为伴侣,命中注定漂泊一生,渐渐枯萎。

全诗以一个“孤”字为中心,正是这个“孤”字蕴藏着无尽的凄凉。在杜甫晚年的诗中,“孤”和“独”字使用的次数极多,几乎首首都有。但他的孤独与其他文人不同:屈原的孤独是“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故都乎?”全国之内,能够了解自己的人一个也没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这种孤独,是难觅知音,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共鸣的孤独。“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辛弃疾壮志难酬,英雄梦想破灭时的孤寂。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孤独是“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但杜甫的孤独不同,他的孤独糅合了许多情感,有忧国忧民的心痛,有壮志难酬的悲凉,有思乡难归的孤寂,更有感叹自己的身世处境,就好像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到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中所透露的孤寂悲凉,真可应了那句“凄凄惨惨戚戚”,令人不忍卒读。

自古女悲春,士悲秋,杜甫的孤、悲、愁在这秋的渲染下,好像给他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情感,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这首诗并不造作矫情,而是让人实实在在地从心里体会到杜甫的悲苦,读完之后,心中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杜甫《秋兴》八首简析(上)

张济航

古人组诗,有因某种情愫辑录在一起而成的,例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抒身世之感;有因某种特殊的议题集合而成的,例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均围绕特殊对象展开;亦有中心悲哀,以莫名之惨怀而并列的,如李商隐《无题》十六首,黄景仁《绮怀》十六首,皆为其集子中压箱底之名作。

可见,很多组诗并非一时而作,而是作者在不同时间写成,虽然内容有一定关联,却亦不能称之为整体,李商隐《无题》诗更是零零散散散见于集子之中。故而从来诗词选本都会择组诗中代表作之一二,是以世人读阮籍《咏怀》,大多但知“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咏怀》其一),读陶渊明《读山海经》,但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读黄景仁《绮怀》,但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其十五)。 

但对于老杜的《秋兴》八首,王船山却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选诗者之贼不小。”“贼”者,贼害也。可见王夫之是把《秋兴》作为整体而言的,甚至比之为连贯的音调。《杜诗说》也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也是直接把《秋兴》当作一个整体而论的,更是提出《秋兴》是杜甫一生心神结聚。倘以此论,则课本中只选《秋兴》第一首是否不妥?非也,盖《秋兴》八首,一气而成,并为乐音,若截中间,固然徒有“贼”之害处。而选第一首,正如歌曲之前奏,唱词未出,戛然而止,余音犹在耳矣。

本文受收心斋主人邀请而作,意在介绍《秋兴八首》(其一)之外另七首之大略,各自成篇,而总论其气脉。作者于大小李杜,最爱者乃李义山,于杜诗不甚精,但愿所述庶能尽意一二,以飨读者。

《秋兴八首》其二

每依北斗望京华:篇中之目,八首之旨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凡是解古人诗,必先了解其背景。《秋兴》第一首已经说“巫山巫峡气萧森”。而第二篇更是起句指出兴发之处——夔府,即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766年,即杜甫逝世前四年,其自成都故人严武去世后,便离开成都,辗转来到夔州,在此处呆了两年,直到其768年坐船欲回故乡之前,两年时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就是在这样的景况下,杜甫写出了《秋兴》。

755年底到763年初约八年的安史之乱艰难跋涉而来,国破家亡,而自758年底到770年杜甫去世这十多年的光景里,他也再无机会回到长安城。《秋兴》八首,几乎每一首都在追忆长安这种追忆之下掩藏的除了杜甫一贯的感念国家兴衰之外,更是大唐盛世的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人之生死如此,国家之兴亡其实亦如此。

《秋兴》第一首可以当作诗的前调,杜甫用《诗》中的典型手法,以景物起兴,前二联写眼前壮景,后二联抒发秋日哀情。课文之鉴赏已实足够。但谈到“孤舟一系故园心”,不得不多言二句,此句却正是杜甫晚年死于孤舟羁旅之诗谶耳,不得不悲慨矣——诗人每每有名句,都一一见为诗谶,如刘希夷之“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不足一年,即为人害死。秦观之“醉卧枯藤下,了不知南北”,其后死在藤州枯树下,今人吴季玄过南京鸡鸣寺所作之“他年如我怜卿者,为祷斯人福慧全”更是作为诸多旧体诗爱好者失恋后往鸡鸣寺应谶之故事(笔者17年末也曾往鸡鸣寺因往日情事还谶)。大抵诗谶云云者,不知者斥之为迷信,知之者乃识此乃作者所得之神旨,与平素行事恰好相契,更令人悲慨矣。

书归正传,《秋兴》其一末尾云“白帝城高急暮砧”,正好是第二首开头“日落”之况。《秋兴》第二首被称作是“通篇悲惋,实、虚、违、隐,又是篇中之目”。第一首前奏即过,开句便直言身处夔州所见之落日,更立马点出所忆是“望京华”。目者,视而收也,所视夔州落日,所收却是长安京华,《唐诗别裁》说“‘望京华’,八首之旨,特于此章指出”。犹如歌曲甫一开头,必然将所歌咏之对象唱出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颔联所谓“听猿”,以“实”字作出,却是倍加高明,如金圣叹所云“此是身历苦境,故下一‘实’字。”而后面跟的对句更是高明。槎本来就与第一首之“孤舟”相呼相应。八月槎,乃民间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海边居民见有浮槎来去,于是乘槎去,以为可归。而杜甫此句之“八月槎”更是与其《有感五首》中“乘槎消息断,无处觅张骞”相合,以厌严武身死,杜甫不得随之回长安,而曰“虚”者,梦也,幻想也,空想也,断念也,更觉悲恸莫名。“虚实”二字,实历之苦难,虚想之美好,两两相绞,“日月如磨蚁”之感,赫然眼前。此联虚实对比已让人感慨无穷。

颈联,“画省”,非“画图省识”略语,古尚书省以粉涂壁,画贤能像,故尚书省称为“画省”,杜甫此时有工部员外郎之职,正是尚书省之郎官,“伏枕”,病态也。“画省香炉”,指轮番在尚书省供职,却是虚想,一个“违”字,却把虚想打破在病床上,其实谁不可以以虚想自慰,最可怜的就是杜甫此类,明明要虚想,却因为自身性格际遇不得不打破之的人。而“山楼粉堞”,即夔州城楼也,此又是杜甫身处之实景,“悲笳”者,“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军笳之声,战乱未平,却又是隐隐之虚指,更是安史之乱至今之“杯弓蛇影”,“隐”字更是让作者之焦虑无限放大。颔联尚且是两句一虚一实,颈联竟成了一联之中每句虚实结合,一联又结合,与颔联又结合。杜甫人生之幻灭之感,便在层层虚实中铺展开来。

尾联却突然压低情感,景物直至眼前,作者不觉中已经从“日落”来到了月明之时。此联看似结尾仅仅只是景物之再现,却是杜甫心绪一时之总结,并且在第三首“朝晖”出来之前,和杜甫此时所见之景之间,遗下了一个让人无限怅惋的夜晚作为留白。于不相关的读者,不过是一晚之酣眠后一个懒腰罢了,而对于满腹心事的杜甫,却将是怎样个不眠夜呵。(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济航,湖北恩施高中2014级4班学生。习作古诗词行四载,偶尔为文。大一上半学期四处遨游,与各地文友和同学相会交流。大一下半学期码字为生,平生淡薄,投稿随缘,偶有命中。目前准备文学社诗社换届及跨专业考研事宜。寝室以书最多,大大小小一百余本,自定三天看一本书,一周抄一次诗。如今困惑于北大某君抛出的问题,打算转而涉经史子三部,正在疯狂码字屯钱。

相关链读:

文学鉴赏·秋兴八首(其一)

古诗押韵究竟压什么?附真题

解诗要懂诗,把诗往通处、妙处解

温馨提示

点击广告

各位朋友:

若是喜欢《收心斋》这个平台,烦请点击一下底部广告哦,不用关注,点击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