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亡国之君本不应该是他,只叹造化弄人,悲剧的崇祯帝朱由检

 深耕文化 2020-11-19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从朱元璋建立到崇祯手中灭亡时,期间共计16位皇帝统治中原达276年。而从第13位皇帝明神宗荒废朝政时,就已经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崇祯是一位不幸的亡国之君,其先辈没能给他留下一个强盛的大明朝,到他手中时内部已经千疮百孔,外面还有大清虎视眈眈,谁都无法让大明朝再次兴盛。

崇祯的悲剧

雍正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成为康乾盛世的真正缔造者;秦隋两朝虽二世既亡,但秦二世和隋炀帝却都继承了强盛的帝国。所以崇祯其实是一位悲剧的帝王,或许给他更多一点的时间,能够勉强清除明朝的死气。

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明朝也曾有过极度辉煌的时期,明成祖朱棣缔造永乐盛世之时,万国争相来朝。只是在到了神宗执政的时候,张居正力挽狂澜,大明朝刚刚有所好转,谁知道张居正一死,神宗就抄了他的家,废了他的法。
紧接着神宗就深居宫中,不再接见任何一位大臣,或许他也有难言之隐,现在学者们对此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其墓中进行考察之后,发现神宗的右腿患有严重的足疾,之前神宗称自己身体不适也确有此事。

另一种则是神宗看清了朝堂上百官的迂腐,首辅张居正生前没人敢于放肆,在其死后却遭无数文臣弹劾。神宗面对百官给予的压力,也不得不做出违心的事情,因此将近三十年来始终没有上朝一天,自此朝堂就被一些三尸五鬼之流占据。

天欲亡大明

崇祯被扣上这亡国之君的帽子实属偶然,本来大明王朝皇帝之位是轮不到他来坐的,但历史就是这么偶然,他的前任明熹宗朱由校实在是太奇葩了,最喜欢一个人搞些木工活,被人们称作木匠皇帝”

明熹宗放任魏忠贤干涉朝政,一心钻研鲁班之术,在其二十三岁病亡时,还没能来得及生下一位皇子,立下遗诏让他的五弟朱由检继位。而朱由检就被拥立为大明的崇祯帝明思宗,若是明熹宗再长寿一点,或许亡国之君就得是这位木匠皇帝了。
崇祯帝行事风格颇有太祖之风,信奉君尊臣卑,为人猜忌多疑,刚上位后就下令铲除了魏忠贤一派。但除了阉党作乱之外,明朝内外依然全是祸根,有大厦将倾之势。当然,崇祯帝对亡国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其挽救明朝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失误。
有人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的话,明朝还至于灭亡。实则不然,无论是杀还是不杀,两个选择都只有死路一条。不杀魏忠贤的话,崇祯不可能独揽朝政,施展自己治国的一腔抱负,而阉党则继续搜刮百姓之财为祸民间;而若是杀了魏忠贤,东林党一家独大,国库财政不支。

况且当时几乎年年都有灾情,被称作“天降奇荒”,崇祯还没上位的时候,陕西就发生了严重旱灾。当到了崇祯六年的时候,灾情不仅没有减缓,反而蔓延到全省,旱灾、霜灾、蝗灾一并而至。不仅仅是陕西,其余各地也接连发生灾情,无数人以食草为生,草吃完了吃树皮,树皮吃完了吃土块,没几天就腹胀而死。

病入膏肓圣人难医

崇祯帝也知道此时明朝正面临亡国的危机,因此不遗余力筹饷募兵,怎料到明末贪腐之风已经遍及每一个角落,连保家卫国的军队将领也不能幸免于难。在将领们的虚报克扣之下,直接导致明朝军队因粮饷不济而毫无战斗力。

当时明朝的军队缺员严重,这也为将领们虚报兵数、冒领钱粮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虚报的问题十分严重,一支军队如果只有两千人,在报备的时候则说是五千人。一旦遇到朝廷来人核查的时候,就从其他兵营里借来将士,或者找来民间百姓冒充士兵,朝廷每月都要支出大批钱粮来填满将领的胃口。
有些将领除了虚报兵数,还敢于虚报战功,战败后却说打了胜仗。至于那些战死的士兵们,将领也不会上报给朝廷,人死了却继续领着军饷,只是钱都到了将领的口袋里。各地军队上奏说粮饷不足的折子,十几年里风雨无阻接连不断。
崇祯帝因此经常下令核查军队兵员数量,同时又让各地官员赶紧征集钱粮。只是官官相护之下,只能查到极少几个将领贪墨粮饷的证据,其他一个个像是猴精一样隐藏的极深。崇祯帝和一些正直官员明知道存在虚报的问题,却依然找不到证据,反而将那些原先就难以维持生计的平民们逼上了绝路。
明朝对百姓的压迫空前绝后,农民们纷纷揭竿而起,最终以国家败亡成就了闯王李自成和大清朝。崇祯救不了明朝,不能将过错全归咎于他,他的努力在整个明代来看也十分少见。
以明末的环境来看,即便是圣人再世也无能为力,何况是凡人的崇祯帝?大明朝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体,各种隐疾顽症深藏体内,如同寒热之毒共存一身,医寒则热毒爆发,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不等着灭亡还等什么。

参考文献:

《明史》

《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论崇祯年间的自然灾害及影响》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