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济水” 征文 | 祭水圣地济渎庙 | 作者:李阳波

 大河文学 2020-11-19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欢迎各位作者登录大河文学网(www.dahewenue.cn)注册驻站作者。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初冬时节,伴着满山红叶,笔者赴河南济源市“探古寻幽”。济源地处豫西太行腹地,与山西接壤,因“济水之源”得名,著名传奇故事《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就发祥于济源。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东源处庙街村的济渎庙,在我国现存的四渎水神庙中,占地面积130亩,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现存建筑30多座、180余间。和长江、黄河、淮河上的其他三座水神庙相比,济渎庙的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都是第一位的,风水不凡,遐尔驰名。堪称天下第一水神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济水是与黄河、长江、淮河齐名的四渎之一。自唐宋以来,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或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笔者到达的10月11日,在济渎庙内,一场皇家规制的祭水活动正在进行,以欢迎来自海峡两岸参加道文化论坛的专家学者们。
看着穿着古代服饰的人们庄重地进行叩拜礼,我也仿佛穿越回到了1400多年前的济渎庙。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这里保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古建筑,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一座济渎庙,一部祭水史”,为此,在建国前夕解放军发动全面总攻前,毛泽东曾在建筑学家泰斗梁思成和刘敦桢先生编制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上,亲笔用“双圈”圈阅济渎庙,要求严加保护。
对于济源人而言,济渎庙是个宝贝。因为这里隋唐元明清各时代的建筑汇聚一堂,有河南省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明代木排楼建筑,有省内现存时代最早的宋代木结构建筑济渎寝宫,有我国唯一幸存的"宋代石勾栏"以及复道回廊遗址等,共有历代古建筑三十余座,历代碑文石刻四十余通。不愧为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
济渎庙的每一处建筑细节都有厚重的历史。比如它的山门叫清源洞府门。之所以叫“清源洞府门”,是有渊源的:在历史上,长江被封为广源公,黄河被封为灵源公,淮河被封为长源公,济水被封为清源公,所以祭祀济水神的地方又叫清源洞府,它的第一道门就叫清源洞府门。这座山门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牌楼建筑。据当地文友介绍,这个建筑构思奇特,仅由四根大柱顶起了三间跨度很大的大屋顶,而且历经四五百年沧桑雄姿不改。山门檐下的华拱采用九踩重昂重翘式,这代表了济水神地位之尊(位居诸侯之列)。
今天的济渎庙占地130余亩,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形制。济渎庙建筑群分为四大部分,分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为御香院,西为天庆宫,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整个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据说布局之所以呈“甲”字形也有讲究:一是祭祀渎神乃国家祭祀河神之最高级别,而唯有济水距离都城最近,祭祀最为频繁,暗含雄甲天下之意;二是宗教界理论认为古时此处地貌奇特,状若金龟伏地,庙呈“甲”字形,寓含“金龟探海”之意。此庙前方后圆,也体现了古代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据史载,清康熙皇帝曾给济渎庙御赐“沇济灵源”匾额,乾隆也曾赐匾“流清普惠”。遗憾的是,这些国宝都毁于一把火中,侥幸的是,济水神的寝宫毫发未损。据专家介绍,这座寝宫是河南省现存年龄最大的古建筑。作为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的文物大省,河南省现存的宋代单体木结构建筑只有两座,一是少林寺后的初祖庵大殿,有900多年历史;另一座就是济渎庙的这座寝宫,建于北宋开宝年间,距今已经有1030年历史了。
自唐以来,但凡国之大事,诸如战争、政权更迭,甚或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祭告。对济水神的祭祀成为国家礼仪中的重要内容。元代统治者试图通过倡导汉族礼教、加强祭祀来稳固其统治地位,所以对山川的祭祀特别频繁。据有关文献记载,元代朝廷到济渎庙举行“投龙简”的祭祀仪式就有十多次。这在全国的山水祭祀中极为罕见。
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惯用“沉埋”形式。“沉”是投于水中,“埋”是埋于“坎”中,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早期,用于“沉埋”的祭物,有金银器、青铜器,还有人和动物,至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龙简”的制度。“龙简”中的“龙”指金龙,而“简”所用材料有金、玉,也有银、铜。在嵩山峻极峰,曾发现武则天所投的金简;在南岳衡山,曾发现唐玄宗所投的铜简;在江苏苏州,曾发现吴越王所投的玉简和银简。
济渎庙中有两通元代碑刻,记录了元朝皇帝派员到济渎庙投送“龙简”的事情。
一是立于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的“大朝济渎投龙简记”碑,碑中记述了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后,常以“边境未清,蝗旱间作为忧,故夙夜兢兢,深自克责,谓不有大祈禳无以答……投送金龙玉简标记善功……”二为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所立的“投龙简记”碑,碑中记载皇帝登基之后,中外大和,命“集贤司直奉训大夫臣周应极、洞玄明德法师崇真、万寿宫提举陈日新秉传封香,奉玉符简、黄金龙各二……”
明王朝建立后,凡皇帝认为有国家大事需要向渎神报告或祈求渎神护佑的,就随时派大臣代其到"四渎"庙中主持祭祀活动。清王朝全盘继承了历代祭祀高山广水的典章制度,每遇太子继位、寿辰大典、册封皇后、离宫出巡、平暴治乱等国家大事,皇帝都要派遣使臣代其祭祀五岳四渎。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皇帝8岁登基、二十三年(1684年)离宫出巡、二十七年(1688年)封孝庄皇后为圣文皇后、三十六年(1697年)荡平漠北、五十八年(1719年)封孝惠皇后为圣章皇后,以及康熙五十、六十大寿,都曾颁诏并派使臣到济源祭祀济渎神。可见,济水祭祀是古代祭祀水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祭祀水神的重要中心之一。
啊,沧海桑田,大浪淘沙,逝去的是历史烟云时光流韵,留下的是千古不衰的人文光辉,我要在心底默默为济渎庙点上一炷心香。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济渎庙就是活着的历史。济渎庙记录了济源的水历史,成为济源人的集体记忆。济源人喜欢济渎庙,因为它饱含太多的家国情怀与难以割舍的缕缕乡愁。我即兴与济渎庙外两位穿着拖鞋闲聊的老人搭讪,他俩异口同声说:“济渎庙哎,是济源人的魂,是最地道的祭水圣地,我们爱它一辈子还不够耶!”
告别济渎庙,回望它新旧交融、热闹兴旺的景象,想起它们的前世今生,更升起对济源明天的无限憧憬!

 “话说济水”全国征文大赛活动启事

 作者简介: 李阳波,男,江苏人,多篇散文入选各地中考试卷和年度散文选,现为《读者》和《思维与智慧》签约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