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齐天子,下抵流民”,汉朝酒风为何能盛行?

 昵称65561274 2020-11-19

宴会饮酒

酒,是贯穿5000年华夏文化的一抹醇香,风情旷达,悲悯孤寂皆付与一壶清酒,悲欢离合俱凝于一盏琼浆。酒作为一种物质,却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浩荡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影响。酒伴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最初的夏商皇室的奢靡,最著名的莫过于夏桀,商纣的肉池酒林,误己亡国;及至两周,周王室鉴于夏商酗酒之风颁布了禁酒令《酒诰》,并将酒列入礼制;随后是战火不断,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这个时期,酒逐渐成为了排忧解难的寄托,酒开始出现在各类宴会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渑池之会。

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两汉之际,酒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里,也正是如此,酒风在两汉时期达到了酒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第一个巅峰,"百礼之会,无酒不行"汉朝酒风到底有多盛行呢?

渑池之会

为什么酒文化在汉朝得以盛行?

1.修养生息,盛世之下,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在历经楚汉战争之后,文景二帝精图砺治,大力鼓励生产,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到武帝时期,汉朝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汉朝的物质文明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汉承秦制,伴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落实,整个汉朝期间,可用于开垦的耕地不断增加, 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几何增长,至汉宣帝时"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粮仓的殷实直接刺激了酿酒业的繁荣和饮酒人群的增长,酿酒行业的技术革新也大大降低了饮酒的成本。使得昔日王公贵族的宴乐专属转而进入寻常百姓家,昭帝始元六年"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就反映了这一情况,饮酒日益成为汉朝各个阶层生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酿酒业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酒对汉朝的影响的另一个直观体现是酿酒业在汉朝经济中的地位,"酤一岁千酿",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酒列为了最重要的十二商品之一。在此基础上汉王朝亦介入了酿酒行业的管理,并增设酒税,为国家带了巨大的税收,开创了历史先河。国家的重视,无疑会潜移默化影响民众的意识,在安居乐业的盛世环境下,各阶层群众理所当然地把酒纳入了生活必需品之中,汉朝全民饮酒的风气得以成型。

酿酒业

3.儒家尚礼,社会交往频繁,酒成为各阶层宴会的礼仪承载象征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文化在汉朝得到极大推广和发展,礼仪规范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礼记》日:"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而礼仪落实的基础是人的交往活动,与先秦宗较为严苛的法制社会,汉朝齐民编户制度的实施,更趋向平民化,礼记讲究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多元,加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想之主流,指导作用也日益凸显,儒家礼仪规范对汉代社会交往礼仪的影响日益深入,极大地推动了酒文化的发展,汉朝酒风至此盛行。

综合汉朝的时代生活生产背景和文化轨迹,在经历春秋战国至楚汉争霸结束接近600年的战火动乱,礼乐崩坏之后,广大的社会群体迫切的需要一种物质来成为精神寄托,酒的物理特性和汉朝的盛世环境,加之儒家文化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使得汉朝酒风盛行成为必然。

汉朝酒风盛行

上齐天子,下抵流民,汉朝的盛世酒风

1.王公贵族,饮酒赐酒成风

汉朝皇室作为王朝的统治者,生活质量优越,礼乐活动,宴饮频繁规格极高。天子,诸王到皇室宗亲,大都饮酒,其中不乏嗜酒成性之人,检举史料,人数众多:《史记·吕太后本纪》:"(孝惠帝)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汉书·成帝纪》:"(汉成帝)其后幸酒,乐燕.乐....".《汉书·景十三王传》:"( 中山靖王刘胜)为人乐酒好内....《后汉书·孝灵帝纪》:"(汉灵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

前有高祖皇帝刘邦酒酣击筑高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江山美人竞折腰,后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魏武曹操,更是在酒后感慨人生苦短,国士难求,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皇室饮酒之风,可见一斑

汉朝素来有赐酒之风,汉朝的统治者会在特殊场合对国家有贡献的官员赐酒以示嘉奖犒劳,甚至在重大战事面前,将军引军出征,统治者也会以酒犒劳将士,待其凯旋。《汉书.翟方进传》中记载:"二月,明等殄灭,诸县悉平,还师振旅。莽乃置酒白虎殿,劳飨将帅,大封拜。'"东汉光武帝期,"二月,大司马吴汉拔朐,获董宪、庞萌,山东悉平。诸将记京师,置酒赏赐"。

仕族文人饮酒

2.仕族文人无酒不欢

皇室的饮酒成风,赐酒犒劳,众多高级官员投其所好,同时,官员本身所受的礼乐束缚不及皇室宗亲,因此在官员之间饮酒的风气更胜皇室。曹参为相国时"日夜饮醇酒",汉成帝时光禄大夫王商"好饮酒,极滋味声色之乐。"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性嗜酒"。

而文人雅士受儒家文化的礼仪影响,更是极力推崇酒礼。邹阳《酒赋》写道:"清者为酒,浊者为醴。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王粲的《酒赋》颂酒:"成朋友之欢好,赞交往之主宾。无礼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 文人仕族皆以饮酒为乐。

3.庶民百姓,逢节设宴亦饮酒自劳

底层百姓的生活质量虽不及文人仕族,但是在社会稳定,举国饮酒的社会背景下,酒也成为了生活中排忧添乐的寄托:"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焦羔,斗酒自劳"

纵观汉朝整个社会阶层,饮酒成为社会常态,这与皇室王公贵族间盛行的饮酒赐酒是分不开的,在文人墨客的渲染下,酒更是被推上了至高的地位,使得汉朝酒风举国皆盛。

百姓饮酒

以酒为礼,以酒为祭

1.先秦礼仪,节气以酒为礼

受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儒家文化的发展在汉朝被推至顶峰,儒家向来重视礼乐,重视先秦礼仪制度,皆以酒为载体。

在汉朝的朝觐礼仪,行养老礼,射礼,籍田礼,行冠礼,婚礼,丧礼,和亲族乡里之礼,等等,都需要行酒礼。而汉朝作为奠定中国传统节日的朝代,在每逢佳节,饮酒的习俗更甚,甚至规定了每个不同节气的饮酒种类,品类繁多令人神往:《汉官仪》载:"元旦以柏叶酒上寿"。我们的高祖皇帝还以身作则,《西京杂记》载,汉高祖每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酒文化对重视仪礼的封建社会,渗透程度可想而知,在当时的认知环境下,这样的酒礼无疑会将酒的地位在民众心中推到一个极高的位置。

2.万般祭祀,皆以酒尊

如果说各种礼仪的重视是因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的话,在封建社会,祭祀的重要性更为根深蒂固,无论什么社会阶层,祭祀都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上至天子祭天:"礼威仪,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政。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变。"此即是用酒来祭天之举。下至庶民的丧礼,亲人离世,亲朋前来吊丧,主人家也以酒肉待之《盐铁论 .散不足》中载:"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肉,幸与小坐,而责办歌舞俳倡,连笑技戏。"

在封建社会中,人民靠天吃饭,这样的认知背景下,酒礼渗透到了各种礼仪祭祀活动中,足以可见酒文化在汉朝各阶层的受重视程度。

以酒祭天

汉朝的酒风盛行,不是单一的社会因素或是文化所致,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时代必然。大一统的国家,空前鼎盛的国力,生产技术的革新为汉朝民众打下了富足的物质基础;上流社会的饮酒习俗,稳定的社会环境,文人墨客的极致推崇,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使得处于乱世之后的广大百姓重拾礼仪;恢复祭祀活动,酒顺应自然地成为了最好的载体。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伤恸时也是以酒解愁解忧,得意时喝酒助兴,失意时亦饮酒自嘲,酒成了人们麻痹思想或重振旗鼓的有效媒介。汉朝的酒风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明显,魏晋时期放纵的酒风便是继承了两汉遗风,以至于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酒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综合环境下,成就了汉朝的盛世酒风,甚至在下葬的时候,都会带着生前的酒器殉葬,去另一世界对酒当歌,这样的酒风盛世,太过绚烂。

参考文献

《史记》《汉书》《礼记》《汉官仪》《西京杂记》《盐铁论 .散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