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孟德献刀到捉刀铸刀,曹操与刀的不解之缘,你知道吗?

 探谜古小说 2020-11-20

有关曹操的历史和传奇非常之多,在诸多曲折又琐碎的故事情节之后,你是否发现曹操和刀竟然有着很不一般的缘分呢?

搜图
编辑

孟德献刀

说起曹操与刀的故事,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孟德献刀”了。

东汉末年,董卓残暴专权,王允召集一群心腹同僚暗中商议除掉董卓,曹操挺身而出,他要借王允的七宝刀一用,打算以此宝刀假作礼物进献给董卓,借机寻找行刺的机会。

搜图
编辑

这天,曹操带刀来到董卓府邸,董卓对他还是蛮欣赏和信任的,在内宅接见了他,还主动问他为什么来晚了。曹操说是马的脚力不行,董卓便让吕布去为曹操去找一匹好马。又说了一会话,董卓有些倦怠便卧在床榻上休息,不久便翻身冲内,背对曹操。曹操一看这不是天赐良机吗,立刻抽出宝刀,不想,床内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铜镜,董卓恰好半仰面眼睛微睁,只见曹操拔刀,吓得立刻翻过身来,问曹操这是干嘛。要知道董卓本是个大力士,曹操跟他单挑未必能赢,此时,耳畔传来马蹄声,显然吕布牵马回来,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曹操随机应变,捧刀在手,跪下说道:“”我有宝刀一口,特来献给丞相。”

搜图
编辑

董卓是行伍出身,注意力一下就被宝刀吸引过去,接在手中细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此时,刚好吕布进来,再次岔开了董卓的注意力,曹操随手将刀鞘递给吕布,便跟随董卓去看良马。见到马,曹操一通夸赞,张罗着“试驾”,董卓刚得了宝刀正欢喜,自然答应。曹操骑上马,一骑绝尘,和董卓再也不见。

这边厢,董卓、吕布加上后到的李儒一合计,才发觉曹操有诈,哪有献刀,把刀从刀鞘里抽出来献的,这分明是行刺未遂。

这段故事见于《三国演义》,书中没有交代七宝刀的下落,不过后来董卓王允俱死,曹操又入主长安,想必这把七宝宝刀终究是收归于他了。

搜图
编辑

这里说句题外话,很多图画影视都把那面铜镜安置在董卓床内正对脸的位置,其实不妥。一来,在床榻内贴面安放铜镜似乎没有这种建筑形制,中国人向来以镜子直接对人为不吉;二来,这个角度董卓看到的是自己,他身躯庞大,身后曹操的动作可能会被挡住。所以,镜子应该是安在床内侧墙壁的上方,董卓是朝内卧、半仰面看到镜中曹操的举动。而这面镜子是下床后整理衣冠用的。《三国演义》原文写的就是“董卓仰面看衣镜中”。

搜图
编辑

捉刀杀使

另一个曹操与刀的故事,熟悉的人也应该不少,就是《世说新语》所载“捉刀”的故事。

曹操将接见一位匈奴来使,他认为自己的相貌粗陋不足以树立国威,震慑外邦。所以就找来身材伟岸相貌出众的崔季珪代替自己,假装丞相面见使臣。他则扮装成一个手握钢刀(捉刀)的卫兵站立在坐榻旁。等到会见完毕,他派了个人假装和匈奴使者聊天,问道:“你觉得魏王怎么样?”

使臣答道:“魏王气度不俗谈吐文雅。”随即,又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我觉得,床头站立那个捉刀人,才是世所罕见的真英雄!”这使者虽然很会看相可是太多嘴,为这一句话害死了自己。曹操一听,什么,匈奴外邦还有如此能人,杀!于是,使者卒。

搜图
编辑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

从此,便留下“捉刀”这个典故,把替人做事,特别是为人代笔叫做“捉刀”。

三把神刀

曹操与刀最大的缘分故事知道的人恐怕反倒不多。准确地说,应该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与宝刀有很深的渊源。

传说,曹操曾专门命人打造宝刀五枚,称之为“百辟刀”,并专门写了一篇《百辟刀令》。

魏武帝令曰: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適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馀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以次与之。(《太平御览》)

曹操把百辟刀中最好的一把给了太子曹丕,其他四把分给了那些不好武而好文学的儿子。所谓“百辟”,即百炼成钢,刀锋所向,辟除奸邪的意思。(“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也”)

搜图
编辑

曹植又专门为此写了篇《宝刀赋》,说这五把刀分别以龙、熊、鸟、雀为装饰——这其实是四样生物,没法子,原文就是这样。说它们:

有皇汉之明后,思冥达而玄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御凶。然后砺以五方之石,礛以中黄之壤;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陆斩犀革,水断龙舟,轻击浮截,刃不织流。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泰阿;实真人之攸御,求天禄而是荷。(《初学记》)

总之,刀由宝物铸造,神光护体,在陆地上能砍断犀牛皮,在水里能斩杀蛟龙,乃是巧夺天工之宝。

搜图
编辑

又据《太平御览》记载,曹丕也打造过三把宝刀(后又附加了一把百辟刀,共四把),一曰“灵宝”,一曰“含章”,一曰“素质”,追加的一把为“龙鳞”。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四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鉴似崩霜,刀身剑铗,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宝刀继承者:北侠欧阳春,梁山之林冲、杨志、曹正

后世传来传去,又说灵宝、含章、素质三把刀为曹操所造。

不管怎么说,总之,曹操父子是铸造宝刀的狂热爱好者,他们造的刀有名字、有标准、有图案,工艺高超,削铁如泥。

特别是“老大”灵宝刀被文学作品倍加推崇。在明传奇《灵宝刀》、《三侠五义》及续书《小五义》等,乃至《水浒传》中都或明或暗写了这把刀。

搜图
编辑

灵宝刀之所以又名“七宝”,是因它有四绝三益之妙。

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精邪,谓之四绝;切金,断玉,吹毛发,谓之三益。(小五义)

切金、断玉、吹毛发是说刀极其锋利,这个好理解。那么四绝是指什么呢?

如果出征打仗,刀由鞘中自己跳出来寸许,说明此战必胜;如果没动静,则会伤兵损将,这是一决胜负。如果有盗贼前来,刀会自己坠落于地,相当于报警,这是二防贼盗。如果遇到仇人暗中要害主人,此刀必在鞘中铮铮作响,这叫三诛刺客。无论何时何地,若有邪魔鬼怪出现,此刀能在鞘中射出一道白光,邪魔见了必然远远逃避,这是四避精邪。

看到了吧,曹植文辞高古深奥的《宝刀赋》,在话本小说中被转换成了极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了,实际上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在这套以包公案为主线的侠义故事中说,七宝刀就是曹操的灵宝刀,这与《三国演义》中说七宝刀是王允的宝刀有所不同,不过这类评话故事我们只需取其大略,知道这把宝刀与曹操密切相连即可。七宝刀的最初主人是北侠欧阳春,后来他传给了小侠艾虎。

而到了北宋末年,灵宝刀又成了高俅家的收藏品。明代传奇《灵宝刀》写道,中,太尉高俅以府内收藏的灵宝刀做诱饵陷害林冲,为的是抢林冲妻子给高衙内。最终,高俅被杀,宝刀归于林冲。

搜图
编辑

《水浒传》虽然没有明说林冲买刀献刀就是曹操的灵宝刀,但字里行间透露出,那把宝刀犹如军国重器,不可落在奸佞小人之手,否则国家和人才就要遭殃。而杨志的宝刀“砍铜剁铁、吹毛断发、杀人不见血”,基本上就是七宝刀的特点。

最令人叫绝的是,林冲徒弟名叫“曹正”,绰号“操刀鬼”,更是强烈暗示梁山好汉的宝刀与曹操家宝刀的关联。

一提起刀,人们都以为刀的祖宗是关二爷,殊不知曹操也算得上宝刀的鼻祖之一。如果说区别,那么也许是关羽之刀在于长刀之表率,曹操之刀则是随身佩戴短刀之翘楚。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