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渊的制衡术: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权力平衡!

 谋略那些事 2020-11-20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当时天下未定,关东有不少称王称帝者。于是唐朝开启了长达七年的统一战争。


在派遣何人作为统帅的问题上,李渊很纠结。按照历代的历史传统,让太子坐镇中枢,其他皇子分一点兵权负责各个方面作战是有先例的,而且优缺点也很明显。优点是,太子没有过大的军功,不会对皇帝产生威胁(在太原起兵后,李建成负责往关中进攻,表现出了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不下于李世民),而且太子和朝中公卿又能保持不错的关系。缺点同样明显,太子没有军功,位置难免不稳。

所以,李渊从自己角度考虑,他自己本就慵懒不喜欢劳累奔波排除了亲征的可能。于是让太子坐镇中枢,派遣李世民、李元吉统兵。这个算盘打的非常好,太子不会太强,其他皇子就算有军功,李世民和李元吉也可以相互制衡。

只不过,让李渊没有料到的是,李元吉不顶用,只有过度依靠李世民了。唐朝的天下基本半数以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在征战过程中,李世民不但树立了威望,而且还笼络了一大批谋臣猛将。渐渐的已经盖住了太子李建成。加上李渊为了稳住李世民,更是说要让李世民做太子,让李建成、李元吉彻底坐不住。所以玄武门之变的爆发,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只不过区别是,谁来主导而已。

●谋略分析1:古代帝王术的核心之一就是制衡。很多时候别人都说这事封建糟粕。但是其中提出的实践背景,放在现在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公司某项业务过度依赖某个人,对公司利益而言危险性极大。不得不用、又离不开,风险就会累积。

●谋略分析2:李渊的策略某种程度上是希望太子、齐王和李世民形成三方或两方平衡。但是却错误的估计了齐王李元吉的实力。其实李渊最好的策略,是三个儿子轮着来统兵。李建成带一会兵,李世民带一会兵。谁的军功大就收回来养一段时间,放另一个出去。这样才能做到平衡。

●谋略分析3:再从李渊的角度来说,如果李世民军功太大为他所忌惮,他能怎么做?四个字,隔离分散,把李世民的亲信手下全部派出去到地方(李世民抢先发动玄武门之变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李建成调走了他的房谋杜断,被他以为是对他动手的信号)。只要李世民没有办法把他们聚集起来,自然就是空头王爷一个翻不起什么风浪。甚至必要的时候,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人相互对调对换,都是可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