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付丽赏花 | 银杏:没有被写进《诗经》的孑遗植物

 书香园林读书会 2020-11-20


行道树点兵(八)

银杏:没有被写进《诗经》的孑遗植物

作    者:付   丽
播    音:史晓丽
编    辑:付   丽

行道树点兵

   行道树按照网上查来的意思,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行道树,就在我们每个都市人的身边,而我们却总是与它们匆匆地擦肩而过。

   做一株行道树不容易,它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被人们请到了城里,肩负起城市绿化的职责。

   它们不仅忍受着汽车尾气的污染道路地面骤冷骤热的温度,城市缺乏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病虫害侵扰等恶劣环境;还要面对城市业主的百般挑剔:要速生能给人大片绿荫,要好看能让人赏心悦目,要结实保障道路人车安全,还不能给人们带来一点点麻烦,比如飞絮……否则,就将是千夫所指。

    “付丽赏花”今年开设“行道树点兵”专栏,细数北京城里的行道树。愿您读完,理解它们的,爱上它们的

       谁能否认,银杏,是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中,认识的最多的植物。

对于学习植物的同学,第一个背下来的植物拉丁名,恐怕也是Ginkgo biloba L.(银杏的拉丁名,植物学书上排名第一的植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到过银杏,并且把它和“孑遗植物”这个词牢牢地捆在了一起,远胜于珙桐裟椤这些难认、拗口的名字。

记得那时讲,早在2.7亿年前,银杏就出现在了地球上。

经历了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

再后来,地球上气候剧变,山脉隆起,银杏在剧烈的环境震荡中仅在中国有3个“避难所”西南的贵州务川、重庆金佛山,南部的广东南雄、广西兴安,以及东部的浙江天目山。

目前,遍布全球的栽培银杏,几乎全部来源于浙江天目山的中国东部种群。由此,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我们口中的“孑遗植物”。

又过了几十万年,人类出现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银杏是看着人类产生和长大的?

    是不是认为,原始人也会在秋季,躺在金黄的、厚实而柔软的银杏落叶上,望着蓝天小憩一下;或是在秋季采集一些“白果”裹腹?

    作为遗留在中国的古老树种,在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不是应该遍布银杏的踪迹?无论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绘画戏曲?

可是,这恐怕都是我们的没有调查而做的肆意妄想。

《诗经》,我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记载了130多种植物的古代社会百科全书,里面完全不见“银杏”的身影。

再仔细想想,我们能随口吟诵出赞美银杏的诗吗?水墨画卷、青花粉彩、绫罗刺绣中,那么容易辨识的银杏,始终没有出现。

无怪乎郭沫若散文《银杏》中长叹:“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郭老也发出了一连串的长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好吧,我今天斗胆,为郭老解惑。

    我觉得原因有二

    一是定名“银杏”时间晚。定名“银杏”,已经是宋朝初期的事情了。也就是说,近1000年来,这个长着折扇形叶子的树,才被叫做“银杏”树。再多说一句,折扇也是宋朝初期才出现的。所以,宋朝以前的典籍诗词中,即便有银杏的赞美诗,我们后人也都没把它认出来。

二是银杏久在深山人未知。虽然银杏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经历了繁盛与孑遗,但渡劫后的几十万年里,只偏居天目山等深山一隅,鲜为人知。直到宋朝,因进贡被皇室看中,才深入红尘,与人类文化相交、并行。

    据查,银杏在西汉时被称作“”。西汉的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汉代皇家园林内栽植的数十种树木,内有“华枫枰栌”的记述。枰,指的就是银杏。

仇英 上林图卷

    银杏在西晋时被称作“平仲”,左思的《吴都赋》中有“平仲君梃,松梓古渡”的记述。平仲,说的也是银杏。唐代李善编撰的《文选》中有“平仲之木,实白如银”之说,肯定了平仲木就是银杏树。

    不过这都是宋朝以前银杏的官方名称,是文人、士大夫银杏的雅称

    在民间,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给银杏起了更为形象生动的名字——鸭脚鸭脚子

    之所以叫鸭脚,起因还是银杏叶子的形状。之前说过了,宋朝以前是没有折扇的,银杏叶倒是与鸭掌的形状颇为相似。

我们来仔细看看银杏的叶子。它的叶脉都是从最基部的一根分两根而来直到叶片边缘的,这是典型的二叉分支这是一种原始的分支方式,这种形态的叶脉通常出现在蕨类植物中,后来的种子植物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叶脉,大多是我们熟悉的羽状叶脉了。

这也印证了它“孑遗植物”的独特身份

为啥改名成银杏呢?那是因为它进宫了!成了贡品。

    传说,北宋时,有位南方官员以“鸭脚子”进贡身居北方汴京的皇室。皇帝问是何物,进贡官员怕说“鸭脚子”名称不雅,惹恼皇上,急中生智,根据形、色对曰:“银杏”。结果,龙颜大喜,厚赏了进贡者,银杏这一雅号也被广泛沿用至今。自北宋起,有关银杏的记载开始增多。

    阮阅在《诗话总龟》一书中记述了银杏进京:“京师旧无鸭脚,驸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为贵。

    南宋陈景沂在《全芳备祖》一书中也有提及。

虽然叫银杏,可是树上落下的“果子”并不是银白色的。

它们的“果皮”是黄绿色的,稍微挤压就流出黏黏的汁液,并且还散发出一股变质油脂般的怪味儿。剥开黄色的皮儿,才露出里面洁白的内核,看起来倒是跟杏核儿有几分相似。

黄绿色“果皮”加白色“杏核”,取名“银杏”也算贴切。

又因内核色白,又得了“白果”的别名。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记载道,“白果,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宋朝以后,银杏在宫廷宅院、园林寺庙中广泛种植。

    人们不仅喜爱银杏独特的姿态、绚烂的秋叶、美味的果实,更是对它的能生长千年的长寿充满敬仰。

    民间把银杏叫做“公孙树”,是说爷爷小时候栽下一棵树,直到孙子辈才能吃到美味的白果。明代周文华编撰的《汝南圃史》一书中提到银杏有“公植而孙得食”的记述。

    又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氏,复姓公孙。而银杏在人们的认知中也与轩辕氏一样“长寿”,因而人们也称银杏为公孙树。

银杏也是佛教寺庙中常见的一种树。佛经中记载,佛祖释迦摩尼坐在菩提树下觉悟真理、修炼成佛。因此,佛门弟子视菩提树为圣树。

菩提树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常绿乔木,其分布与生长因气候条件而有局限性。佛教传入我国后,广大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虽广建寺庙,但菩提树却适应不了。唐代高僧为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和敬仰,选择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秋季满树黄叶的银杏树代替菩提树为圣树在各地寺庙广泛栽植。

因而,才有了今天众多名寺古刹中隐藏的千年银杏绝世佳木。

西安罗汉洞村观音禅寺,传为李世民亲手栽种,已有1400多年历史


    银杏是一种“后知后觉”的植物——春天晚晚地发芽,秋天晚晚地落叶。

    就连最迟钝的人也知道,若是抬头看到银杏都长出了新叶,就说明春意已浓,可以出门踏青了。

    若是银杏叶都悄悄变黄,树下拍照的人群摩肩接踵,那便正是北京城最好的时节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