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段时间的明星亲子综艺《童言有计》中,针对孩子吃饭问题,应采儿回怼朱丹,被3000万网友点赞。 原来,在节目中,有嘉宾称赞应采儿很会选菜,不多不少刚刚够吃。 应采儿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铺张浪费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并且很重视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她说自己对儿子的餐桌礼仪要求非常严格。 比如:
对此,朱丹不以为然,认为应采儿给孩子定了太多的规矩。 面对朱丹的质疑,应采儿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这不是规矩多,这是基本礼仪。” 广大网友对应采儿的回应纷纷持赞同态度,并且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受过的“餐桌礼仪”的教育,以及碰到的餐桌上的不愉快经历。 6岁前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在餐桌上的表现可以直观体现家教是否严谨。 01 餐桌礼仪的背后是家庭教养 饭桌上的细节,藏着一个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郭德纲家规很严,关于吃饭的家规更是不少:
郭麒麟就曾因为良好的餐桌礼仪上过热搜。 在和华少的一次访谈中,两个人坐下来喝茶聊天。 斟茶时,郭麒麟没有掌握好火候,一不小心让茶水溢了出来。 他立马表达歉意:“不好意思,这杯我喝。” 他解释道:茶要半,酒要满,这是基本的餐桌礼仪。 饭桌虽是方寸之地,却最容易暴露人的真实一面,也最能窥见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教育。 前几天,刷抖音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我们竭尽所能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在学习上也是丝毫不敢怠慢,殊不知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教养却不一定相匹配。 02 餐桌教养是给孩子宝贵的无形资产 孔子教诫:“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是礼仪之邦,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餐饮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 我们每天都要和家人、同事、朋友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联络感情,在饭桌上发展关系。 一个人在餐桌上的表现,是显现个人品质最有效的时刻。 可以肯定的说: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是保证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受朋友欢迎、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这种教养的养成,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而无限的。 前几天,有个朋友讲了他们公司招聘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有个应聘的新人,名牌大学毕业,简历漂亮极了,笔试高分录取,被邀参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试饭局。 饭局中,这个新人高谈阔论,唾沫星子横飞,视其他客人为无物,令人大失所望。 最后,公司告诉他:虽然他能力优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教养,不能录取他…… 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过:“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工夫,就可以知道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一个在吃饭上都那么自私、处处只想着自己的人,即使文化水平再高,也不会被认为有教养。 ![]() 03 餐桌上孩子哪些举动会给人留下坏印象 咀嚼时发出较大声响,俗称“吧唧嘴” 有这个坏毛病的人不在少数。 许多孩子本来是没有吃饭时发出声音的习惯的,但受到了大人的影响,甚至是因为觉得好玩,刻意的去模仿大人吃饭时发出的声音。 当家人意识到不妥的时候,想去改也来不及了。 2 夹菜时筷子在盘中翻拣 很多孩子在家中吃饭时,总是喜欢用筷子在盘中到处翻拣,寻找自己爱吃的菜,家长看见了,也不以为意。 这种举动在餐桌上是极招人反感的。 本来好好的一盘菜在经过挑挑拣拣之后会弄的乱七八糟,看起来非常的邋遢。 从卫生的角度,也会让同桌吃饭的人非常不舒服,会让人食欲全无。 3 独霸一菜 有的孩子在家吃饭时,碰上自己喜欢吃的菜,家人就忙不迭的将那盘菜递到孩子面前,甚至是全家人都刻意的避开那盘菜,让孩子一人“独享”。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习惯,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 后果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把这一套带到了外面,和其他人吃饭时,“独霸”一道菜,被人贴上“自私自利”的标签。 4 长辈未动筷,自己先吃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 “尊老”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包括餐桌上。 一些孩子由于平时家中老人的宠爱,饭菜上桌时,总是让孩子先吃,久而久之,孩子心中也就没有吃饭时让老人先动筷子的意识了。 在外面如果还是这个习惯,同桌的人也许嘴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心中恐怕也会打个“低分”。 5 用筷子敲碗 孩子在小的时候会比较调皮,在餐桌上等待饭菜上桌的时候总是会自己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拿筷子敲碗。 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孩子有这种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及时帮孩子改掉。 ![]() 04 如何建立孩子优良的餐桌礼仪 2岁:注重用餐习惯的培养
3岁:引入新的餐桌规矩
4岁:对礼仪的要求增加
5岁:完善餐桌礼仪的细节
6岁:了解餐桌礼仪的意义
![]() 餐桌礼仪良好的人,让人感觉舒适,这样的教养是装不出来的,是他的父母在生活中日益熏陶,处处提点的结果。 各位爸妈,记得在给孩子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外,还要教孩子学会这些餐桌礼仪。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