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学习的主线是什么?如何做?怎样坚持?

 信息熵 2020-11-21

一直说英文学习,今天想聊聊关于语文学习的那点事。

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01、语文学习的主线是什么?

02、如何去做?

03、如何长期坚持?

01 语文学习的主线是什么?

起初是因为孩子一写作文就犯难,所以想帮他研究一下写作套路。后来我在网上搜集了近十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要求和评分标准,又买了几本关于中考作文的书籍,还有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套关于阅读与写作的书,又拿来孩子的部编版教材,开始研究,琢磨......

也许是性格使然,决定做什么事,我要研究个明白,前期可能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四处取经,了解底层逻辑,等统统搞明白了,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一路坚持下去。就像学英文一样,我一定要找出一条捷径,这样效率会高一些。

我突然发现写作文并不是只搞定套路就可以的,我之前的想法有些狭隘了,书里讲的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融会贯通的,并不是独立的。换句话说,如果能找到语文学习的那条主线,也许学起来并不难,那么写作文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那这条主线是什么?

简单说来就是,阅读+写作

为什么我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 第一方面:

叶圣陶老先生在1940年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他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琢磨的阅读程度。'

1962年,叶圣陶在《文汇报》发表过一片文章,又提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说'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上面两段话摘自《叶圣陶 谈阅读》这本书,书中大篇幅讲述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及方法,值得宝爸宝妈和大一些的孩子们去读一读。

  • 第二方面
  • 我继续研究娃的部编本教材,部编本教材的总主编是温儒敏教授,我在网上查询了大量相关资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句话。

    温儒敏教授说:' 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一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当然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

    这一点,我在部编本教材中的确看到比之前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和'名著导读'版块,把课外阅读也纳入了教学体制。而且在书中,每个单元的导读中,会有学习要点说明。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这幅图片。

    语文学习的主线是什么?如何做?怎样坚持?

    这个单元主要讲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我翻看课本,并没有找到有哪个部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随后便问孩子:老师在课上有没有给你们讲过阅读方法啊?怎么讲的啊?具体都讲了什么啊?

    孩子说:讲过,但是没有记笔记。

    后来在我的追问下,他告诉我,老师一共讲了4种方法,然后通过他的回忆,我把这四种方法记在了书上。说句真心话,孩子的语文老师是个特别好的老师,责任心强,还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孩子看得很多书都是老师在班里推荐的。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部编本教材的确与曾经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有着很大的改变,现在更加讲究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温儒敏教授说过,如果不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不去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将来很有可能会有15%的孩子答不完高考语文试卷。

    纵观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从解放前的'国文课'到现在的'语文课',无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实语文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一直未曾改变。改变的不过是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和一些缺乏专业素养的教师罢了。

    • 第三方面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感慨万分,总觉得我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咨询了几位一线老师,在得到老师的指点后,坚定了我的信心。

    综合几位老师说的重点内容,和老一代文学家、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也和当下孩子们正在使用的部编本教材的教学指导也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没有理由不让我认定,这就是语文学习的主线。

    02 如何去做?

    在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后,后面要做的就是,我要把自己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慢慢渗透给孩子。

    怎样去渗透?

    当然绝对不能把我的这些理解强加给孩子,而是要与他共同学习,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这里不得不提到《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因为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语文学习的主线是什么?如何做?怎样坚持?

    简单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于树泉老师。

    他是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在人大附中带高三8年,出文理高考状元4人,满分作文多人;带初中毕业班一届,出中考状元1人,满分作文多人。

    说句真心话,这本书我认为比较有参考价值,比看满分作文大全要有指导意义,所以我正在借鉴此书的方法运用到我孩子的学习中。

    因为,这本书解决了我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住最佳阅读时机,解决'阅读时间'问题。

    小学和初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季节,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但是,由于受年龄、心智水平、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一些伟大的经典名著还不能在低小期间阅读。高中课业负担重,那时可能会无暇顾及。

    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有限的小学尾巴和初中阶段。用短短三、四年的光景,激发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打开他们的阅读视野。

    这样,即便将来他们不在我们身边,也不必担心他们会被问题困扰,因为他们喜欢读书,他们能从书里找到任何问题的答案。

    2、阅读最佳作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于老师在人大附中推荐学生们阅读的书目,是从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起步的,精选了文学大家的经典文学名著。他的这份书单是形成于阅读之后,孩子们最喜欢、最爱读、收获最大的书都在其中,经过连续四届成百上千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检验而形成的。书单如下:

    语文学习的主线是什么?如何做?怎样坚持?

    3、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以上的书单,于老师不是一下子提供给学生们的,而是读完一部,再推荐下一部,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真切感受,每周不少于一篇,篇幅长短不限,体裁形式不限,内容角度也不限。关键是要放手放胆,写出真意和个性,展示思考和才情。

    最重要的一点,他要求师生共读、同学共读、甚至亲子共读。

    4、阅读心态问题。

    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但只要持之以恒,读着读着,不可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这一点,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 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契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凡事要学生练习的,不要练过一下就算,总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

    5、怎样完成读写结合的问题。

    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这是于老师一直坚持的做法。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学生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当然这也是任何名师、大家提出的写作核心。

    孩子们现在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所以,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无非是' 阅读与写作 '。

    解放前如此,新时代亦如此。

    书中不难看出人大附的于老师一直在追寻叶老先生的步伐,并且紧跟部编本教材的编写宗旨' 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 '。

    于老师说:'这本书是初中学生的读书笔记精选。'

    我想这应该可以作为孩子的一个对标。让他去对标更优秀的同龄孩子。

    03 如何长期坚持?

    除了以上讲到的这些,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如何坚持,而且是长期坚持下去。

    一、为孩子创造读书氛围。

    恐怕大多数孩子在学校不会有人大附的读书氛围,但是在家里我们可以为孩子来创造,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亲子共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都做不到每天去读书,孩子们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件事情。至少在他们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之前,他们认为读这些大家的名著一定要比那些没营养的儿童畅销书乏味得多,更不要说让他们把真情实感记录下来了。那简直是妄想!

    所以,我已经做好了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准备,至少平时也多了一项聊天的内容。

    二、契而不舍,细水长流。

    既然要形成习惯,必须要持续练习。这一点,叶圣陶老先生,在1942年发表的文章里做了很好的诠释。

    他说:'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学校里的定期作文,就学生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到需要写作的机会,绝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所以,我认为阅读和写作这件事,必须每天都要做,至少要抽出30-60分钟。不过越是高年级的孩子们,时间越是宝贵,课业量大,每天恐怕30分钟都很难保证,但是不管怎样,至少要每天坚持这么去做,哪怕5分钟,10分钟......

    通过每天阅读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想写什么写什么,即便内容不相关也可以,不做任何要求,包括字数,哪怕刚开始十几个字,几十个字,不管写成什么样子,只鼓励不打击。但只有一点,要写真情实感。这可以算做读书笔记的雏形了。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前期的这些积累,虽然只有每天的5分钟、10分钟......十几个字、几十个字......但只要持续这么做下去,孩子们收获的绝对会是奇迹!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着无限可能,如同一棵大树的种子,当它根植大地,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高可参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