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hgq888 2020-11-21


价值事务所原创文章:第479篇 From 价值事务所 00:00 11:37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现在国内的创新药赛道处于一个十分恶劣的状态,以前是所有的企业一窝蜂做仿制药,在中国市场够大、毛利率足够高的情况下,个个都活得很好。现在,集采一刀砍下来,逼得这些企业必须往创新方向转型,于是,创新药又成了一个十分拥挤的赛道。

要说国内的药企做的是像百济神州那样的first in class创新药也行,可,国内的体制决定,他们很难做完全自主的创新,更多的,还是做生物药类似药。

在此我们先科普以下什么是生物药类似药。

如果大家看的创新药企足够多,会发现,大家研发的都是xx单抗类似药,如:曲妥珠单抗类似药。

平时我们所说的仿制药,主要指化学药仿制药,一个药对应一个化学分子式,要仿个一模一样的出来很容易,花不了多少时间也花不了几个钱,纯化学合成就可以搞出来。

但是生物药是大分子,比如那些单抗,大得你没办法简单合成,而且很难仿得同它一毛一样,因此,生物药的仿制药就有了个新名词,叫生物药类似药。

这种仿,即便也是仿,但也得花个几年甚至十几年,还得砸无数的钱。

目前,我国出现了100家以上企业pd-1在研,100多car-t疗法在研,无数的单抗类似药正在路上,不出意外,再过个两三年,这些东西便会被纳入集采,大量创新药企迎来倒闭潮....

其实,排除国家集采的这个变数在里面,《价值事务所》一直都在想,中国现有的药企,哪些能活到10年后、20年后甚至50年后?而且还能活得比较滋润?

复星医药,也许可以,这也是我们投资它的初衷。

01valuefirm 全产业链布局

因为复星医药,他是全产业链布局,仿制药过得滋润的时候,他也能过得滋润;创新药成风口的时候,他的复宏汉霖已经满头苦干十年了,近期陆陆续续开始出成果了,于是市场突然醒悟过来,哇,你原来还有这么多创新药,这明明是个创新药企呀!

当创新药(主要生物药类似药)成为红海、迎来集采的时候,复星的高端医疗器械以及first in clss新药,也该迎来爆发了...再过一段时间,市场又会发现,矣,他布局的高端民营医院,突然变得这么好了?

毕竟,复星的高端医院目前可算作国内民营之首!

所以,如果大家一直跟踪复星,会发现的他股价就是一轮一轮的过山车,因为他布局太广,什么利空都和他有关,但也因为他布局太广,什么风口他都在,过不了多久就能引发市场对他的估值重塑。因此,即便好几轮过山车,它总体还是向上的。

             

所以呢,对于复星,要么买了就装死,要么把握住他的大波动,逢大利空加仓,逢大风口减仓,要么就定投。因为,这样的公司,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出,他的智慧与格局。

其实,国内前前后后有无数公司想抄袭复星,既发展内部,又在外面买买买,但基本上全都翻车了,投后管理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好做。

至于复星账上可怕的商誉?很大一部分都源于花80亿收购的印度药企Gland,这家公司近期在印度上市,成为了印度史上最大的医药IPO。

这上市场面有多火爆呢?拟发行价1490-1500卢比(约合133人民币),灰市居然还溢价180-190卢比(16-17人民币)。最终以拟发行价的最高价,1500卢比上市,融资2.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投资者阵容十分豪华,包括:新加坡政府、高盛、摩根斯坦利、野村、富达等。

这家公司,明摆着就是复星的摇钱树,是出海的重要一环,可惜市场绝大多数人早年看不懂,认为复星攒了一堆商誉,迟早爆雷。

至于我们前文所说的创新药红海,对于复星来说可能就不算个啥,因为复星的创新药平台复宏汉霖早几百年就在布局了,在大家还苦哈哈研发时,公司的利妥昔单抗类似药已经卖出去了好几个亿、曲妥珠单抗类似药也在国内和欧盟同时上市了,只要公司的产品一直领先国内那帮跟随者2-3年,这些问题就完全不是问题。

当然啦,可能有杠精要抬杠,既然复宏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学学百济,直接做first in class新药呢,虽然仿得快,可归根到底还是在仿。

这时候,大家就一定要把复宏汉霖看成复星的一部分,复星不论是仿制药还是高端仿制药布局都很完善,但抗癌药这环暂时较差,于是被恒瑞慢慢拉开了距离,复星更多的希望复宏能尽快出产品,毕竟复星现在的产品需要单抗作为补充。

再者,复星旗下是有其他公司在做first in class新药的,比如复星弘创和复创医药。

换个角度看,如果百济神州或者信达或者君实,走复宏汉霖的路子,学复星的战略,可能天使轮投资都拿不到...所以,不同企业,战略不同、定位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02valuefirm 2020年三季报简评

总的来说,复星这份三季报十分让人满意, Q3单季度营收 80.7 亿,同比+14.5%;单季度净利润大幅上升 39.6%至 7.6 亿;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为 7.6 亿,同比 +36.1%。

至于利润增速大于收于的增速,主要是销售费用降低了。

             

当然啦,我们说,看一家公司现金流是要大于利润的,因为利润十分容易调节,现金流才是玄门正宗。

不难发现,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小于现金流,虽然现金流一直涨,但总归涨不过净利,看来公司的利润有水份!

             

这是当然,复星的利润一直有水份,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说过无数次了,答案就在他的研发费用里。

复星医药本次三季报表示,研发费用投入18.78亿,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4%,一直追踪复星的朋友都知道,复星近些年研发砸得越发勐了,但是,研发每一分钱投入,未来都可能带来好几块钱的回报,因此,如果让企业将研发全部计作费用,就势必大大拖累利润端。

所以在会计准则里规定,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的进展程度,将研发的一部分进行资本化处理,也就是资本化的那部分研发费用不计入费用,反而计作资产,装进无形资产里面。

复星2018-2019年,研发资本化都在40%以上,不过今年的复星已经好很多了,由于三季度没有披露资本化率,我们看半年报,资本化大幅下降至28.69%,已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

如果把这部分资本化研发从利润里扣除,现金流便大幅反超净利润了。所以呀,大家看复星真实的利润情况,还是看现金流涨幅比较合理。公司的现金流增速,虽然近两年因为集采原因放缓,但总归是在增长的。

             

待熬过这最难的两年,公司创新药逐步上市变现进入良性循环时,公司的利润、现金流将又开始高速增长!

另外,公司的first in class新药,即复创医药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创新药FCN-338有望在3年内迎来收获期,礼来为此特地购买了这款药海外代理权,向复创医药支付 4 千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 4 亿美元的开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并且按区域内的年度净销售额按比例给复创提成。

好了,看到这里,谁还能说复星不做完全独立的创新?

03valuefirm 写在最后

就在上周,复星医药公布了他与辉瑞&BioNTech合作的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初步分析数据,这款mRNA疫苗有效率高达90%,同时,普通流感疫苗也就70%左右的保护率,远超《价值事务所》此前的预期,更远远高于FDA要求的50%以上即可获批上市。

这款疫苗,预计今年可以生产5,000万剂次,2021年可以生产13亿剂。先不论国内批不批,只要上市,复星在港澳台就可以先卖,这就是源源不断的钱。

毕竟,复星当初拿的可是港澳台+大陆的代理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