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本能:求存

 育邻人 2020-11-21

人性本能:求存

育邻梦

自然世界创造了生命,也赋予了生命的本能:求存。植物枝叶向阳、根系向水生长,动物不停地奔走寻觅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生命所彰显出来的一切行为实践有且仅有一个目标——确保自己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存活。全世界所有孩子降生之时都只会在饥饿或感到不舒适的时候就啼哭,即便是成年人吃、喝、拉、睡依然是生命中最基本的需求。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的“万灵之长”、是所有自然生命体系中智慧等级最高的群体,人类生命求存的方式和方法自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无论人类个体行善亦或做恶,其人性求存的本能永远都不会改变。

自然环境是生命的家园

生存环境为人性塑形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婴儿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除了在体重上稍有差别之外,再无财富多寡、信仰、思维能力高低之分......但是,随着成长时光的变迁,社会生活中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人和人之别,究其根源就在每个孩子都“天生”环境自适应能力,生活在什么样环境下的孩子最终形成了与成长环境相适应的人生性格,比如出生在中国的孩子遵从忠孝礼仪、讲汉语、写方块字;出生在英国或美国的孩子追求个体民主自由、讲英语、写ABC......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原始丛林的人类祖先与其他动物族群一样“茹毛饮血”、农耕与畜牧时代人们通过劳力向自然索要生存资源,今天人类一切社会消费财富的根本源头依旧是大自然。但是,由于人类生产劳动创造了更多剩余社会消费财富,所以人类求存的本能让一部份人拥抱了善良、极少数人亲近了邪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自然供给了所有自然生命必须的物质资源。人类作为自然生命体中的最高智慧拥有者,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由自然供给,可以说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生存空间、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璀璨的人类文明。

自然环境养人

1、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即每个人生活所在的地域环境,海滨、平原、丘陵、高原、热带、温带、寒带......每个人生活成长的地域决定了他可能获得的自然资源馈赠,也就大概率决定了人类的基本生存习性。因为,特定地域的阳光、土壤、大气和水决定了这里能够生长什么植物和动物;

人文环境。人类文明建立在适应自然环境生存条件基础之上,是特定区域内人类漫长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智慧经验的结晶。以中国为例,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就基本建筑都风格各异,民俗习惯更是千差万别,这都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存环境而对自身生活习惯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和智慧总结。

人文环境育性

2、环境塑造人性的必然性

陆地和水域是自然生命赖以生存的“根基”,人类生存也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的吃、穿、住、用都无可避免地依赖自然环境。人们常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环境养育了一切自然生命,人类虽然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对自然进行微调、改造。遵从自然规律依旧是人类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行方案,那些以毁坏自然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鲁莽行为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谓人性就是人类在漫长适应自然生存环境历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所以,人们常说“造物弄人”。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类居所范围内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对人性都有养正作用,所以古代文人雅士都会择山清水秀之地贤居。今天,无论城镇、乡村,选择某种环境长期居住就大概率决定了您所处的社会地位。因为,您所处的历史文化、居家、文娱等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雕塑您。

人性中天使与恶魔共存

人是善与恶的复合体

白昼与黑夜交替、 重力与引力相对、雄性与雌性繁衍生命......世间万物存在相对性,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个体同样是善与恶的复合体。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善人、也不存在绝对的恶人,比如人类为获取肉食畜养并宰杀猪、牛、羊是行善还是作恶呢?

性善论。《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儒家认为人生性本善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主张性善论,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具有一种自然美德“怜悯心”,这是人性善的基础,是人类优良品德产生的根源。

性恶论。荀子《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大意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17 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也认为人最大的善是保全生命,最大的恶是死亡,人类时常为了保存自我而不择手段去占有一切,使人类处于战争状态、人与人之间像狼群一样互相吞食。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一个人的生成秉性是很难被后天环境改变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性本身是善良的,那么何故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呢?如果人本性是恶的,那么为何世上被人类道德与律法惩戒的却只是极少数呢?所以,人之初应该是善与恶的复合体,后天呈现的生存行为也具有善恶两面性,是善、是恶的核心就在个体行为有没有逾越人类社会道德与律法红线,或者说有没有达到重塑社会伦理、道德、法纪的高度【比如古代王朝更替“成王败寇”,今天国际分工协作秩序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人性本能:求存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人性本能:求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