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这几点就知道 如意纹瓷器好不好

 liweiwb 2020-11-22

常言所说“吉祥如意”,“吉祥”虽为名词,“如意”却是实实在在的器物,因其源起于佛教,最早是上书经文以备忘,后来发展为民间所称的“痒痒挠”,再往后则以精雕细琢闻名,仅寄托美意,非为实用,还因此衍生出来了如意纹,广为使用。那如意纹瓷器究竟好不好呢?看这几点就知道。

如意纹并不纯粹以器物如意为蓝本,瓷器上的如意纹是颇富于变化的,但最常见的还是灵芝形态的如意纹与祥云形态的如意纹。一般来说,如意纹并不单独作为瓷器装饰的主题,而是作为辅助纹饰使用的,绘制手法也多种多样,往往会加之以划刻、印花等技法,使如意纹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丰茂、优美、生动的特点,所以好的如意纹瓷器,一定是多种纹饰配合的。

从发展沿革上说,如意纹瓷器自东汉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可谓历史悠久。在这期间如意纹经历了数次变化,比如在魏晋时期已经开始由单卷转变为一头数卷,在唐宋时期,如意纹开始大量吸收卷草纹的特点,卷曲的弧度更大,层次也更分明;在明清时期,如意纹进一步发展,线条刻划更加细致精美,同时画面也进一步追求华贵富丽,如意的数量增多、细节强化,纹饰的布局也偏紧凑。

而从如意纹瓷器的纹饰组合上来说,与如意纹相搭配的纹饰有较为恣肆、生动的,比如海水纹;也有较为精致、富丽的,比如牡丹纹;还有较为端丽、典雅的,比如莲花纹。总之,在作为辅助纹饰时,如意纹往往会出现在瓷器底部或颈部,起到衬托作用,而与植物纹组合时如意纹往往是祥云形态的,而与海水纹等组合时则更多地是灵芝形如意纹。

同时,如意纹本身也是富于变化的,清以前多使用数如意纹连接、交织的方式进行瓷器装饰,在清代,装饰手法有了大进步。此时的如意纹与花枝、百合、笔墨纸砚等多种纹饰结合,或点缀其间或托底起层,整齐美观、灵动自然,还采用了多种手法绘制,使如意纹瓷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鉴赏如意纹瓷器好不好时,应当从纹饰数量、组合、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唐宋时期的如意纹瓷器吸收了卷草纹的特点,明清时期的如意纹瓷器则颇具富丽之美,往往结合多种纹饰与技法,往往采用灵芝形与祥云形的如意纹进行装饰,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