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隔离的日子,天天带娃,感觉越来越烦:家长的心态怎么调整?

 真有梦想的唐糖 2020-11-22

被隔离的期限目前还不明朗,作为父母,上有工作压力,下有孩子的烦恼,如何调整心态,值得思考。

我让九儿把自己的杯子放好,她说我放地下。我说我们的杯子都放在茶几上,你的放在地下。我把放地下的东西当垃圾收走。放地下的都是没有用不要的。九儿立刻回应我"妈妈,你的油桶为什么放地下?把它扔了吧!"我顿时语塞。

这是我朋友昨天给我发来的微信。末了,她总结到:"试图控制的结果就是自取其辱"。

我拍案叫好:这可真是一个经典案例。

文中的九儿是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已经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最近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家,她妈妈全职在家陪伴,常感力不从心。

养育孩子,除了我们常说的爱心、耐心以外,还是一个特别考验"智商"的活,尤其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更是如此。3岁左右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萌发,家长会明显的感觉到孩子越来越难带,越来越"不听话",有时候甚至感觉他们是在故意对抗甚至挑衅。如果说养育小婴儿耗费的是精力、体力,那么大点的孩子就特别考验家长的智力和耐力了。

被隔离在家的特殊时期,长时间的陪伴孩子更是一件考验体力和心力的事情。家长不像孩子,只想着怎么玩就可以了。家长自身肩负多重现实的压力,比如工作,还款等,也有可能还要面对疫情隔离带来的恐慌情绪,所以,在这样的特殊阶段,带娃显得格外困难,家长很可能会产生"孩子打扰了自己"的烦躁心理。

所以,家长的自我的心理调整格外重要。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在被疫情隔离的、必须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家长应该如何调试心理,完成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的话题。

1. 身体的节律

身体和心理,是互相影响的。所以想要有一个好心情,身体的调节必不可少。在家隔离,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所以就特别需要从生活规律入手做工作。

① 生活起居的调节

漫长的假期让很多人都放松、懈怠,打乱了原有的作息时间,这种情况不管对于身体还是心理都非常有害,尤其是已经习惯了新的、混乱的作息时间之后,再想重新调整就变得非常困难。在中国家庭里,这种现象在丈夫(爸爸)身上更为常见。家长的行为可能会直接被孩子模仿,如果家长生活作息不规律,懒散无度,那么孩子也不会好到哪去,这样显然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我身边已经有不少人抱怨,说他们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在家几天,晚上开始严重失眠,最初是晚上玩游戏看书睡得晚,而现在是想要调整作息,却发现已经调不回来了,交感神经到了晚上变得异常活跃,躺到凌晨三四点钟都没有困意——这样就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家长白天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一般,肯定也无法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关系,所以,所有的调节,从起居规律开始。

对于这些生活规律已经被打破的人,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放松心情,其次到点上床,关灯,远离一切手机等使人兴奋的物品,第三,躺在床上,自己静静的做身体扫描,关注身体的变化;第四,实在不行,可以适当借助药物帮助睡眠,经过几天,当把生物钟调整过来之后,便可以停药。

身心一体,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密不可分。作为家长,更需要对此特别注意,给到孩子好的示范,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更加负责的态度。

② 在家保持适当的家务和活动。

有的人因为不能外出,就一整天瘫在床上,手里拿着手机,玩累了睡觉,醒了再玩,这种生活状态对心理的损耗也非常之大。因为手机里的各种信息输入不需要思考,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虽然表面上看是可以通过手机和外界发生链接,但实际还是处于一个封闭的心理隔离空间内,这种不和真实世界发生联系的状况会让人感觉精神空虚。

生命在于运动,越不动,越疲惫。

作为家长,利用这个假期和孩子一起收拾家务是一个特别好的调理身心的活动。而且,如果运用得当,它绝对是一场高质量的亲子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拼乐高,玩模型,任何事只要他感兴趣,都是游戏。在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不是指挥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而是可让孩子充当小指挥,家长做听从指挥的人。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豪感,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当孩子的身份由被动变为了主动,他的整个状态就会变得不一样。他可能会开始搜索以前的记忆,模仿大人干活。当然,孩子不可能一上来就表现的非常好,肯定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这一点大人没必要介意,而是应该以鼓励和表扬孩子为主

家里那么多东西,完全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做一次彻底的断舍离。这个活动可以分散开来,成为每天固定的活动项目。

这样做可谓好处多多。

第一,把家里的空间做了全面的整理。空间的断舍离对于心理健康同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当把很多不用、过期的东西收拾走之后,空出来的空间也会带来心理的轻松感。

第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了家务收纳的知识,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同时又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体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鼓励的是以孩子为主导完成的家务劳动,只有让孩子主导,才会带给ta极大地心理满足感和自我掌控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在一旁辅助,甚至可以悄悄的给孩子"擦屁股"。即使是要孩子看到哪没做好,也不要主动提出来,而是引导孩子自己看到。

第三,收拾家务本身也是一种活动,是身体的锻炼。事实上,运动不一定非要有专业的器械、合适的场地,只要有意愿,在哪都可以进行。通过收拾家务这件小事,家长也无形当中向孩子传递了这个信息:虽然我们被困在家,但是还可以创造很多种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2. 家长的自我心理疏导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家长对于疫情的恐慌,和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的自我调整,二是和孩子的朝夕相处,可能会产生被打扰、麻烦等心理状况,这些也需要进行调整。

① 忧惧和焦虑

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不少人对蔓延的疫情产生了恐慌,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正在蔓延。对于家里有小孩的父母来说,尽快的将自己从这种焦虑、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十分必要。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识别自己是否有"过度恐慌"的状态:人在焦虑情绪下,可能会从出现"疑病"状态,此外,总是刷手机关注疫情消息,除此之外对别的都不感兴趣...这些现象都需要引起注意,如果有,就需要及时作出干预和调整,必要时要依靠专业的心理指导。

第二:减少引发焦虑信息的摄入。不管是关于疫情还是关于疫情过后经济、工作可能出现的萧条状况,过多的关注此类信息,都会加剧心理上的焦虑感,所以,远离过多的信息能有效的减少自己的焦虑情绪。每天看一看必要的权威发布,其他的爆炸性消息,尽量避免。

第三:从行为入手减少焦虑情绪。焦虑情绪的本质是对未来事情的过度担忧,它是指向未来的,也就是还未发生的。所以,克服焦虑情绪的有效办法,就是回到当下。

如果是对疫情方面有担忧,可以采用多通风洗手,给家里喷射消毒药水,尽量不出门,如果出门必戴口罩等方法有效的防范疫病的传染,当这样做的时候,自己的焦虑也会随着自己"更加充足的准备"而有所减轻。

如果是对工作、房贷等现实的焦虑,那么可以尝试列出一些图表,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些具体的规划,想一想应对方案等来缓解焦虑。

第四,从虚幻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离开手机,重新回归家庭生活,和孩子,伴侣一起进行真实的链接,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焦虑。越逃避真实,陷在自己的想象里,越容易焦虑不安。

总之,活在当下,可以减少内心的忧惧。这是作为父母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整的部分。

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才能更好的,更有质量的陪伴孩子。

② 对于孩子的打扰产生的厌倦

虽然家长从内心都知道应该对孩子有耐心,但是连续多日和精力充沛的孩子朝夕相处,孩子一刻不停的"纠缠",也会让很多人心力交瘁。

所以,家长的自我心理调试还要包括如何调整孩子对自己带来的影响。这一方面同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从心底接纳现实。

接纳现实是改变心态的基础,这个"现实"包括几个方面,疫情隔离,导致我们必须被"关"在一起的事实。,孩子的天性就是精力充沛,这和成人的状况可能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过分纠结或者自责。,自己并不是完美的爸爸(妈妈)。所以即使有时候实在控制不住发了脾气,也不用太过自责,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冷静下来,尽力做好事后的补救措施就好。

第二,和孩子协商规则,树立边界。

家长的烦躁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孩子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孩子是能遵守规则,能树立好边界的。所以,很多烦躁不是来自于孩子真的做了什么,而是来自家长想象中对这种所谓纠缠的恐惧。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重在质量而非时间。所以家长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保持认真、专注,当孩子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之后,就不会使劲纠缠父母——从这个角度说,过分粘人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父母的陪伴质量不够

除了特别幼小的孩子,3岁以上的孩子,家长都可以开始和他们协商规则了

比如告诉孩子现在是妈妈的工作时间,但是光告诉还不够,有时候还需要让孩子在一旁感受一下,到底什么是"工作",因为年幼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工作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需要在家办公,可以让孩子在旁边自己画画,玩面,玩水,别怕弄脏,弄脏再收拾就好,让孩子和自己的想象力待在一起,他们往往可以很专注的玩上半天。但是别把孩子赶出去,让孩子可以一抬头就能看见妈妈,他们就会觉得很安全。

在工作之前可以和孩子协商,交代清楚,比如这次工作需要工作几个小时,在这期间,请你帮助妈妈,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先自己玩等等。

如果孩子有时候不遵守,大声的喊叫,妈妈可以用手在嘴边比一下"嘘"的动作,提示孩子安静。

当工作告一段落,家长一定要给到孩子全神贯注的陪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说话算话的。孩子只要能从内心确立父母对自己的 爱和关注,他们就不会胡闹难缠。这样就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充分利用独处时间。

成年人面对孩子和具体的工作、生活,会消耗心力。所以,抓紧机会调整和放松就显得特别重要。

比如孩子睡觉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家长最好也能抓紧时间休息休息。在忙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一定要走出书房,在屋里活动两圈,和孩子一起看个动画片或者玩个小游戏,然后再回去工作。这样,既是换换脑子,又是陪伴孩子。

如果人的大脑和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会导致心理上的不适,有的人不会放松,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身心崩溃的感觉。所以,用几个深呼吸,伸几个懒腰,闭目养神几分钟,或者在厕所一个人的时候调整一下自己....都是很好的自我调节的办法。

自我调整是经常的,灵活的,随时随地进行的。家长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反馈到孩子那里,如果家长是放松的,那么孩子也不会紧张。

第四,减少控制和敷衍,才能有高质量陪伴。

有的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让她安静的呆一会,他就非要制造出一些动静,惹很多麻烦。

这种现象其中一种可能是孩子故意的逆反。你越希望他安静,他就越不安静。家长需要觉察自己平时是不是对孩子有太多不经意的控制了。比如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一样,妈妈想用威胁的方式管教孩子,激发了孩子的逆反,而且妈妈自己言行不一,让孩子"抓住了把柄"。

经常使用威胁和不能以身作则,是激发孩子逆反情绪的主要原因。在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过程中,专注和允许是最重要的。有的家长漫不经心,一边玩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身边,这种敷衍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察到妈妈没有真的认真的陪自己,他们就会很受伤,变得特别难缠和粘人。同样,总是命令孩子,唠叨孩子或者威胁孩子的家长,也会让孩子滋生逆反情绪,当家长需要安静的独处或者办公,孩子就会伺机报复,进行阻止,从而进入到恶性循环。

一个被高质量陪伴养育的孩子是很容易带的,他不拧巴,不纠结,不难缠。所以,家长如果想要让自己轻松 ,就要经常觉察自己的敷衍和控制。

【写在最后】

疫情隔离,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对于家长和孩子,都面临着心理上的考验。作为成年人,家长更有义务和能力带着孩子身心安全的渡过这个时期。

在本文中,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家长,更好的渡过这个阶段,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