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遥之“谜”,路遥的魅力

 书山有路gwj 2020-11-22


路遥(1949.12.2-1992.11.17)

永远的路遥

作者 | 丁小村

我见过许多路遥迷:说起《平凡的世界》,如数家珍;说起路遥的人品身世,就像聊某位亲朋。哀路遥者,为其不幸早逝而痛惜;敬路遥者,为其才华人格而折服;陌生的读者因作品而敬爱,熟悉的朋友因友情而怀念。
我也听过很多表示不服的:觉得路遥写得老套,写得土气,并非文学大师,却如何得到了如此大的声名?
说起来,这的确是个谜:据出版界人士讲,三十多年来,唯一的一本当代中国作家创作的文学类长销书是《平凡的世界》——它以每年一万册以上的销量稳居常销书榜,这几乎可以和《三国》《红楼》这种经典作品比肩了。为什么一本写法老套、内容土气的书能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这的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有人把它视为一本励志书,它以底层青年的成长和爱情、奋斗和希望作为主题,是一代又一代青年无法忘却的美好念想。
也有人把它视为一部写实的文学书,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边翻书一边找回美好的怀旧感。
有人喜欢用路遥来做作家的励志教材:但这显然不是路遥的本意——作品没有得奖他也会窝火,新书没有反响他也会丧气,他不是文坛逆袭的英雄,也非大时代逆流的勇士……我跟朋友聊到这个就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作家,因其势,顺其潮,潮起潮落势来势往,了却一份身前身后名。
生时让人爱,死时让人痛,翻书让人念,合书让人叹——这也许就是作家的哀荣吧。早晨从中午开始,只是一个作家的生活习惯,啃干馍写大书,为谁辛苦为谁甜——可为一叹!
有人喜欢用路遥来愤世嫉俗:但这显然是强加于路遥的——文坛本就是名利场,俗世多半是势利地,没有这个路遥,也还有别的路遥,他们永远都在场。
也许文学是神圣的,但文坛从来不是神圣的,路遥不是傻蛋,他一脚踏进这个文坛,就不会期盼四周都是清流……后人不必借路遥之杯酒,来浇自己之块垒:这对路遥并不公平。

电影《人生》剧照

认识路遥的作家们,大多喜欢他的性情:他有一份文人的率性。比如作家张虹女士就讲过一段往事。上世纪70年代她还是陕西城固南沙河的一位农村青年,因参加文学会议认识了路遥,后来为了她上大学的事儿,路遥从西安坐火车到汉中、从汉中坐长途班车到城固乡间,看望她并传送一份改变命运的材料。陕南夏季多雨,每到下雨村路上满是泥浆,路遥脱了鞋子提在手上,光脚踏着泥泞的田埂,走到村里。路遥这种友善和热忱,这份文人的率性,还有这份惜才爱才之心——令听故事的我也深为感动。
认识路遥的普通人,也多喜欢他的性情:他身上有一种世俗的烟火气和农村人朴实的善良心。有一位和路遥同过事的老兄说,路遥喝酒抽烟吃泡馍,满身都是典型的陕西汉子的粗率气质。我就想,估计他和门卫也能热火朝天地侃半天足球,看街边老人下棋也会去兴致勃勃上去支两招……并不在乎自己是作家还是干部,是农夫还是闲人。这是我想象中的路遥——那个在《人生》中左冲右突的路遥。
路遥的确让人着迷:无论《平凡的世界》的奇特魅力,还是他短短一生的传奇经历。
路遥也是永远的路遥,虽然《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笔力不逮,已经捉襟见肘,让人惋惜——但世人皆知天妒英才,叹只叹时势不借给他顺境啊。
在我心目中,路遥是向托尔斯泰顶礼致敬的,可惜他没活到托尔斯泰那样的高寿,也失去了写出托尔斯泰那样的杰作的机会,时势可叹,怎不让人心痛拍案!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路遥离世28年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