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遥古城景点-城隍庙

 平遥古城旅游 2020-11-22

平遥城隍庙始建于明,重建于清,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以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建筑之精而著称。



整个庙群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临街山门,殿前戏楼,殿后寝宫,是中国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中轴线上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殿、寝宫层层叠进;两侧的游廊、官厅、东西厢房、配殿纵深相连,贯穿为一体,既有寺庙殿堂的特色,又具官衙建筑的风格,其神学意趣和“前朝后寝”的功能十分明显。除正殿和寝宫外,东西还有灶君庙,财神庙紧邻两侧,自成体系又相互沟通,总之,平遥城隍庙“庙中有庙”三庙合一,主次分明,庙宇相连,景致奇特。




跨过牌楼即是山门殿,5楹硬山顶,五檩中柱式,明间开门,次稍间砌墙,正面墙书“善恶报应”四个大字,饱含震慑力。廊下两侧相对而立塑着马匹和马倌,传说为城隍爷巡城时的坐骑。

两山墙上绘的守门神不是常见的秦琼尉迟恭,而是山海经里的“神荼”和“郁垒”,坚甲利刃,威风凛凛。







山门进去是外院,正前为戏楼,左右是钟鼓楼,台基均开有券门洞,好似一道仪门立在庙前。两侧有东西游廊各十三间,为旧时庙会商贩之摊点。从山门到戏台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夹道塑有十二生肖和两株三百多岁的老槐,古朴苍天,枝繁叶茂。






 

戏楼当然是朝向城隍爷的,所以入口处是戏台背面,悬山式门楼,两侧各开六角窗一个,门楼下面的甬道低矮,这是要人觐见着神灵必须低头的意思。甬道上书“敢入”二字,入字形如“刀”,横在头上,似在对人质问“敢入”吗?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正如楹联所言“如怀荡荡心出去入来有何不敢?若积盈盈德烧香供物无甚相求”。





之前说过城隍庙是三庙合一,中间是城隍庙,东边是灶王庙,西边是财神庙。所以钟楼券门洞上的牌匾“异姓同乐”,便是针对灶王庙而言的,因为不管姓氏如何千差万别,每家每户都有灶,逢年过节也都会祭灶,求灶神保佑的心是一样的,这叫“异姓同乐”。姐是觉得,吃货来自四面八方,姓名不同习惯不同但都能一起同桌吃饭,这也算“异姓同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