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宗元很伤感的一首诗,只是那么淡淡着笔,但是通篇无一字不忧愁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1-23

公元815年被贬湖南永州的柳宗元,接到回长安的诏书,可以暂时回去,也就意味着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流放被贬的生活,当时柳宗元感激不尽,连夜收拾行装马不停蹄地赶回长安。可是好景不长,只不过几个月之后,由于好友刘禹锡在与朋友去长安郊外的玄都观赏桃花,写了一首带有讽刺意味的《游玄都观》,为此被一些人大做文章,唐宪宗更是气愤不已,于是又把他们再度被贬到外地。

刘禹锡原本是要被贬贵州,但是家中有年迈的母亲,柳宗元主动提出来与之交流,他愿意前往贵州。唐宪宗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接受了柳宗元的请求,把刘禹锡贬到岭南(广东省连江市)。柳宗元则是被贬到更加偏远的广西柳州,这件事情令柳宗元悲痛万分,可是对于臣子来说只能欣然接受,所以在与刘禹锡分别之时,他写下了《重别梦得》一诗,以此来诉说内心的忧愁和悲苦。

《重别梦得》

唐代: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让人感动,当年两人在长安初次相遇,彼此惺惺相惜,一起参加科举考试,此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后来两人又结识了改革派王叔文,开始致力于改革变法,以此来重振大唐,但是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也是无疾而终,并且给他们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所有参与改革的人,全部被贬到外地,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宪宗是一位比较顽固的皇帝,为人斤斤计较,他在位时很多的诗人被贬过,除了柳宗元和刘禹锡,还有当时的白居易和韩愈等人,同样被贬到外地。白居易是由于上书议论了宰相武元衡一事,被贬到江州;韩愈是写了一篇文章,劝皇帝不应该迎奉佛骨,治理天下应该务实,可是唐宪宗不听,把他贬到广东潮州。

柳宗元的一生极为悲惨,原本是出身贵族,当时的河东柳氏是属于名门望族,可是他的人生很悲惨,先是贬湖南永州,此后又是广西柳州,最终在被贬之地郁郁而终。在这首《重别梦得》一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柳宗元是很悲伤,写得也是很感人,通篇无一字不伤感,无一字不忧愁。

诗名中的梦得正是刘禹锡的字,而古代称呼对方一般不会叫而称呼字,这是一种尊称,在开篇就写得很伤感,在这二十年来,我们的命运相同,始终是在被贬的路上,今天又是要出门,走到了这三岔路口,马上就要各奔东西。最后两句其实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对于柳宗元来说,他已经没有斗志,常年被贬让他心灰意冷,所以才会说如果皇恩浩荡允许自己回家种地,晚年要和刘禹锡做邻居,每天去地里干活,不再过问任何的事情。

柳宗元正是由于伤感,骨子里就充满了忧愁,这一点他比刘禹锡更悲伤,其实我们翻开刘禹锡的诗集就会发现,他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无论是被贬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向任何人屈服。但是柳宗元的性格显然不一样,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尤其是他的《江雪》一诗,可以说是把孤独写到了极致,充分说明柳宗元悲苦,比刘禹锡要更加伤感。而这首《重别梦得》正是写尽了悲欢离合,道尽了人生的无奈,他只想回到故乡隐居,去过平淡的生活,可是眼下又被贬到广西柳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