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69位书法高手耗时5年写成3亿字小楷,叹为观止!

 xilin师古耕夫 2020-11-23

《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体小楷,看起来流畅挺拨,而受世风影响清代的馆阁体则显得更圆润流滑一些。当然了,毕竟书家水准有异且属于馆阁体,书法也有明显匠气,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也不能过于挑剔。下面我们来欣赏内页:

这部由翰林院大学士、著名大书法家解缙担任总纂修的伟大的“书法巨制”,其文字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她丰富地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3.7亿字什么概念?

咱们当今使用的《新华字典》是60万字,《永乐大典》字数相当于617本《新华字典》。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而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8000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足见《永乐大典》对于中国文化之份量。

在大明皇帝中,嘉靖皇帝(明世宗)最喜爱《永乐大典》,公元1557年,宫中发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烧毁。火势蔓延,很快便危及文楼中的《永乐大典》。明世宗连夜下了三道金牌,令人把大典及时抢救出来。为防类此灾患,明世宗与大臣徐阶反复商议后,重录开始了。

稳定的时局,和对人才的重视,让本书的编修工作相对顺利。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家的生活条件优裕,他们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早晚供给酒肴、茗果,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

唐宋科技与文明灿烂空前,后来大量图书被元朝统治者烧毁。到了明代,流传于世的经典图书不足宋元三分之一。而《永乐大典》则成为一个“宝船”,它以如此庞大规模和华丽辞藻,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缓缓驶向今日,将中国千年灿烂文明以手写小楷的形式,极富诚意地呈现给全世界。

延伸阅读——

乱世书劫

清代末年屡遭劫难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之后,对《永乐大典》的管理逐渐松懈下来。至嘉庆、道光年间,官员又伺机挟带偷窃,并将所偷之书以每册10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洋人,因此,到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翰林院清点《永乐大典》时,所存不足5000册;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只剩下3000余册;到了光绪十九年(1893年),只剩下800余册。这些丢失的《永乐大典》都属监守自盗,例如大臣文廷式以借读《永乐大典》为名,盗走了100余册;翰林院的人在下班回家时,将一本本《永乐大典》挟在衣物中携带出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坐落在东交民巷的翰林院处在战火之中。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甚至用《永乐大典》代替砖块,构筑工事,或纵火焚烧,一时仅存的《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

翰林院劫后《永乐大典》仅剩64册,被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清末大臣陆润庠运回府中。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第一科科长的周树人(即鲁迅先生)的建议和努力下,获教育部同意,并呈请国务院批准后,教育部派员去陆润庠处将这64册劫余的《永乐大典》取回,4册存放于教育部图书室供展览,60册送交京师图书馆保存。京师图书馆经多方征集,到1934年,已改名为北平图书馆的馆藏《永乐大典》增加到93册。由于局势动荡,1933年5月,教育部电令北平图书馆将宋元精本、《永乐大典》、明代实录等古籍南迁,北平图书馆即选择一部分善本典籍(包括《永乐大典》)运往上海,存放于公共租界仓库,并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负责管理。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经代理馆长袁同礼、上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使馆和美国联系后,选取了3000种书(其中有60册《永乐大典》)运到美国,交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年这批书(包括《永乐大典》)均被运往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乐大典》得到各方的捐赠,国内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21册《永乐大典》全部赠送给北京图书馆(即原北平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和广东文管会也分别将4册和3册《永乐大典》赠送给北京图书馆。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先后三次将沙俄和日本侵略者劫走的64册归还了我国。至今为止,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共有161册。现世界各地尚有《永乐大典》400余册,星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