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乐大典》600年的遗失悬案(下篇)

 公司总裁 2022-11-17 发布于河南

接上文

《四库全书》在修编之前,朝廷对嘉靖副本进行了全面清查,发现已经缺失了1000多册。乾隆帝认为,应是当年借阅辑录佚书的大臣们私下携带回家,导致不断遗失。他派人去相关曾借阅的大臣家中搜寻,但什么也没发现,只得不了了之。

文章图片1

《四库全书》修成后,由于监管不严,嘉靖副本被盗成风。这些被偷出的《永乐大典》,多以每册10两银子的价格,贱卖给了觊觎已久的书商。

战乱中,嘉靖副本的流失愈加严重。1860年,英法联军的强盗入侵北京,翰林院被抢,《永乐大典》书册的丢失更是不可估量。1875年,光绪帝重修翰林院时,《永乐大典》已不足5000册。1900年的义和团之乱,藏书楼敬一亭被焚烧,嘉靖副本一部分被人趁乱盗走,一部分被烧,另一部分被弃之不顾。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已无力保护这部旷世之作。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建议,将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由教育部拨交京师图书馆。这批移交的副本,仅剩64册。从万册巨制到64册残本,《永乐大典》副本的命运可谓凄凉多舛。

文章图片2

《永乐大典》承载盛世景象,寄托家国情怀。一代代学者与图书人,为了《永乐大典》的收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28年,北京更名北平,京师图书馆更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袁同礼和考订组组长赵万里,上任后便四处搜寻流落民间的《永乐大典》残卷。多方探寻之下,到1934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永乐大典》达到93册。

“九一八”事变后,时局动荡,以防不虞,政府下令文物南迁。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一批古籍本与其他国宝,开启了南迁之行。几经波折后,这批古籍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章图片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局稳定,《永乐大典》开始全新的收集工作。1950年,北京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馆员顾子刚捐出3册;1951年,藏书家周叔弢捐出715种古籍,内有一册《永乐大典》。195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梁思庄和耿济安,将4册送交北京图书给;1964年,周总理还特批北京图书馆,从香港藏书家陈清华手中购回一批古籍善本,其中有4册《永乐大典》。

流失海处的《永乐大典》也逐渐回归祖国。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归还中国11册;1954年,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归还中国52册;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归还3册。

自此之后,每一次《永乐大典》的出现,都会引起轰动。

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竟发现了一册,后来,孙家将此册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2007年,一个回上海的加拿大籍华人,给国家图书馆捐了一册《永乐大典》。

2020年,出现在巴黎拍卖场的两册《永乐大典》,被中国浙江的一位企业家买下。

如今,全球约存《永乐大典》副本400余册,其中有200余册尚流落海外,散布在日、韓、英、德、美等国的公私藏家手中。

对于《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一直成谜。希望那正本有一天会重现踪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