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世巨著《永乐大典》

 昵称32901809 2019-03-29

《永乐大典》是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敕命翰林大学士解缙等人主持编纂大型类书,次年完成,初名 《文献大成》,永乐继命太子少师姚广孝与解缙同为监修,参与编纂达3000人之众,于永乐六年(1408)告竣,明成祖亲自为序,更名为《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部古代大型百科全书共22877卷,另有目录60卷,装订成书11095册,全书共约3.7亿字。所收录的古代重要典籍达8000余种之多,它是上起周秦,下迄明初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总结。全书内容涵盖经、史、子、集、藏、释、道经、南戏、北剧、平话、农艺等。文献史料价值极高,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永乐大典》与永乐六年成手后,并未刊印,仅缮写抄本一部,装订成11095册,是为正本,又被称为“永乐抄本。”永乐迁都前,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东阁内,明成祖迁都北京后 《永乐大典》正本运到了北京,收藏与北京故宫的文楼(即文昭阁)。明嘉靖、隆庆年间,曾据永乐正本重录副本,称为“嘉靖抄本”藏于皇 宬内。《永乐大典》从此有了正副两部抄本。明世祖嘉靖二十六年四月,皇宫发生大火,三大殿和文、武两楼等主要建筑均被焚毁,藏于文楼的《永乐大典》正本 险遭不测,世宗一夜四次下诏抢救,正本方的幸免于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正本一直深藏皇宫禁地。直至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时,才发现正本已不见踪影,《永乐大典》的正本去向遂成明末清初的一大谜案。后来传世和流失的都是这部副本。

关于正本的下落,有说毁于明末的战火;有的说随嘉靖皇帝埋藏于永陵玄宫,还有说清初顺治时期正本尚存于乾清宫中,后可能毁于嘉庆年间的乾清宫大火;更有奇说正本藏于皇史宬夹层之中。以上几种说法,尚待学术界的进一步考证。

《永乐大典》嘉靖抄本是皇室宬重要藏书之一,清雍正年间,副本尚存。移藏于翰林院。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发现《永乐大典》有千余册不知所踪。乾隆三十八年,朝廷批准了朱筠提出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佚书的建议,业因此成为《四库全书》收书的六大来源之一。 到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永乐大典》只有仅存的800册了,光绪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遭众火,《永乐大典》残存副本几乎遭全焚毁,仅存64册被清末大臣陆润庠抢救下来,运回府中暂存。

1912年,在鲁迅的建议并努力下,经民国政府国务院批准,劫后余生的64部《永乐大典》其中的六十册交由京师图书馆收藏,其他四册则置于教育部展览。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国家图书馆先后从苏联、德国等收藏机构及国内各地包括私藏家处获赠并收集了多册《永乐大典》。目前,国家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已达221册。《永乐大典》和“殷墟甲骨“、“敦煌写经”、《四库全书》一起被列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成为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