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语文报·高中版》高二年级第1057期)

 hhucxq 2020-11-23

 《说“木叶”》:“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林庚《说“木叶”》一文,为突出“‘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举了曹植的《美女篇》和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落叶何翩翩”“雨中黄叶树”作对比。《美女篇》写女子春天采桑叶,这个“落叶”是绿色鲜嫩多汁的,它属于春天;“雨中黄叶树”中的“黄叶”是黄色潮湿的,它属于秋天——它虽潮湿,没有“干燥之感”,不能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却有着雨中黄叶的悲凉,同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司空曙全诗如下: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诗首联写作者年老独居荒野,四近无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颔联融情于景,把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与雨中黄叶树结合起来写,二者呼应,融悲情于悲景。后两联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此处写“喜”,与题目呼应,喜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同时喜中有悲,自己的处境不佳,深感愧对亲人,让人辛酸。
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仅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更是运用了比兴手法,把自然之景与暮年之人融合于一处。树木入秋自是变黄,“黄叶树”自是对秋天树叶的描写,然而作者此处写树不仅为写树,乃是为了写“白头人”——树入秋叶变黄,人进入暮年,黑发变白丝——把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结合起来写了,且用“雨”来渲染烘托,景中含情,情中见景,雨中黄叶树的凄然凋零与灯下白头人的悲苦心境二者相互参照:树在“雨中”,“黄叶”倍受雨的欺凌,“白头人”在“灯下”,处于荒野,自是孤独异常。言树之枯黄凋零便是言人之暮年落魄,此处义兼比兴,“黄”与“白”色彩对比中给人以震撼。
这一联的艺术力量很能看出作者在学习前人作品中的创造性。王维有诗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雨中”对“灯下”,但表现的是环境的静谧与人自在无约束,没有司空曙的凄苦。白居易说:“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黄叶”对“白头”,但“树”是“初黄叶”,“人”是“欲白头”,二者都是刚刚开始,且不在“雨”中,有感慨而不如司空曙“黄叶树”“白头人”的悲苦。韦应物的“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也一样,虽有“窗里人”与“门前树”对比,“人将老”对应“树应秋”,但同样没有“雨”的渲染,感慨浅了许多。因而,谢榛《四溟诗话》分析这些诗句后说:“同一机抒,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此言得之!
林庚在分析“木叶”的传承演变与发展后说:“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一情景意象的分析中,我们是否也能明白如何“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这一学习、运用、创造的方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